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选一个作为居住地,你会选哪一个?朱元璋给地主家放牛时偷吃了牛,还把牛尾巴塞到石头缝里,地主为什么拉不动牛尾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选一个作为居住地,你会选哪一个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首先排除北京,房价跟环境不匹配,6.7万一方的房子一下楼感觉跟二三线城市一样,性价比很低。加上气候太冷,吃的也不好。城市整体给人感觉太庄重,不够繁华热闹。接着排除深圳,深圳房价也贵,但是环境比北京好,气候也好,但是医疗教育不是很好,最重要是过了35岁之后在深圳会格格不入。所以最终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上海,一个是广州。准确来说如果你是精英人士,金融人士就去上海。如果你是平民百姓,想生活舒适就去广州

朱元璋给地主家放牛时偷吃了牛,还把牛尾巴塞到石头缝里,地主为什么拉不动牛尾呢

朱元璋(1328~1398)是历史上最励志的一位皇帝。8岁时沿街乞讨,15岁时到皇觉寺出家当和尚,25岁时参加了红巾军。经过15年腥风血雨的打拼,40岁时在南京称帝,由此开创了300年的大明基业。

朱元璋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这得益于他从小养成的“有福同享,有难担当”的性格。至今在安徽凤阳还流传着“朱元璋偷吃小牛”的传说。

这个传说是这样的,朱元璋10岁时为地主刘德家放牛,刘德为富不仁,每次放牛回家后,刘德都用手摸摸牛的肚子,明明牛吃的很饱了,却故意说牛没有吃饱,目的就是不让朱元璋吃饱。

朱元璋在放牛时,都有许多小伙伴跟在他身边,比如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

朱元璋俨然是一个“孩子王”,他们常在一起玩官兵捉土匪的游戏,朱元璋通常扮演官兵的角色,徐达、汤和、周德兴則扮演土匪的角色。

有一天,朱元璋看到他的小伙伴们个个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他打定主意要让小伙伴们吃上一顿牛肉。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家徒四壁,穷的连耗子都被饿跑了,他有什么办法让小伙伴们吃牛肉呢?原来他盯上了地主刘德家的小牛犊了。

他对徐达、汤和说“想不想吃牛肉?”二人回答“做梦都想吃”。“那好吧,今天就让你们吃一顿烤牛肉。”朱元璋神秘的说。

徐达伸手摸了摸朱元璋的脑门,说,“你没发烧吧”?

徐达的意思是说,你是不是烧糊涂了!哪有钱买牛肉啊?朱元璋一指小牛犊,说,“这不是现成的牛肉啊”。徐达笑笑说“吃了小牛犊,这要是让地主刘德知道还不把你活活打死”。

朱元璋嘿嘿坏笑了两声,转身对小伙伴们大声说:“一会大家敞开吃,余下的事我来扛”。

小伙伴们见他说的很坚决,一副十足把握的样子,也就相信了他。

既然如此,大家就开始动手吧。十几个小伙伴杀牛犊,垒锅灶架火忙活了起来。

不大功夫小牛犊烤熟了,都是苦孩子,平时连稀饭都难得喝上,肚里没有油水,难得吃一回牛肉,个顶个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小牛犊很快吃完,小伙伴的肚子个个鼓得溜圆像扣了一口小锅。

吃也吃了,留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向地主交代,小伙伴们望着朱元璋。意思是说,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朱元璋拍了拍肚皮,俨然一个指挥家的样子,他开始布置任务。首先让小伙伴们把战场打扫干净,牛皮和牛骨统统扔到山涧里去。

朱元璋说完走向前,把小牛犊的尾巴砍了下来,做完这一切后,他把牛尾巴塞到了一道山缝里,只露一小截在外面。他让徐达揪着牛尾巴。然后对小伙伴们说。你们明白什么意思了吗?

小伙伴们摇摇头。朱元璋说,一会儿我去地主家,就说小牛犊掉到了山缝里了,赶紧派人来拉小牛犊。

故事到讲到这里,我觉得朱元璋一个10岁的小孩,能想出这样骗大人的妙计真不多见。朱元璋的意思是,等刘德赶来后,牛犊肯定拉不上来,如果拉上来这个计策就失败了,也就是说,刘德必须拉不动牛尾巴。

这就出现了疑问,朱元璋把牛尾巴塞到了山涧的石缝里,赶到的刘德为什么拉不动牛尾巴呢?

如果我是朱元璋,我不会把牛尾巴塞到石缝里,你想啊?小牛犊再小也不可能掉到石缝里。到最后这个传说不能自圆其说了。

不能合理解释就用神话传说代替。

话说朱元璋气喘吁吁跑回家找到了刘德,对他说,“我们正在山上放牛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山上突然裂开了一道缝,小牛犊掉了进去,匆忙之中我们抓住了小牛犊的尾巴,你快点去吧,几个小孩子快坚持不住了”。

刘德一听赶紧往山上跑,远远看到几个小孩正在拉着牛尾巴,刘德上前用力往外拉。只听山缝里面传来牛的叫声,还有呼呼的风声。好像有许多妖怪在往里拉小牛犊……

双方展开了“拔河赛”,最终小牛犊被拉下了尾巴,身子却掉了下去,看着拉断的小牛犊的尾巴,刘德心疼得直落泪,朱元璋的计策终于成功了。

圣主(朱元璋)幼时与群牧童儿戏以车辐……杀小牛犊,煮食之,犊尾插入地,论主者曰:陷地裂去矣。主者拽尾转入地中,真以为陷也——引自明人王文禄著《龙兴慈记》

这个传说附会了一些神秘的天意,意思是说朱元璋冥冥之中被上天眷顾,配合他欺骗了刘德。

这座山从此就叫“惊牛山”,到后来演变成“金牛山”。这座山就在安徽凤阳的金桥村附近,有兴趣的朋友可去游览一番,据说当地还有许多有关朱元璋的传说。

文/秉烛读春秋

唐代诗人杜甫、王维、白居易和刘禹锡,谁的官职最大

这个很简单,白居易》刘禹锡》王维》杜甫。白居易是正三品的刑部尚书,刘禹锡是正三品的检校礼部尚书,王维是正四品的尚书右丞,杜甫是从六品的检校工部员外郎。

杜甫,最高不过员外郎,从六品

说起杜甫,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他的政治落魄。确实,杜甫一生郁郁不得志,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只能趋炎附势,投靠地方藩镇,混个小幕僚当当,他在朝廷担任的最高官职不过是左拾遗,只是一个七八品的小官,杜甫也因此被后人称为“杜工部”。

后来,杜甫被贬官后依附剑南节度使严武,做了严武的参谋,严武向朝廷上表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被后世称为“杜工部”。 不过,这个“工部员外郎”前面是带“检校”的,也就是加官,相当于虚衔,级别为从六品。

白居易,官至刑部尚书,正三品

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因为政治缘故屡遭贬谪,他仕途前期还比较顺利,中了进士后一直在长安任职,最高担任过中书舍人一职。

中书舍人的品级是正五品,但地位较高,拥有实权,因为他的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令、侍从皇帝、宣旨上表、执掌机枢要务,跟皇帝关系十分密切,当中书省长官缺位时,中书舍人是实际上的中书省最高长官,一度还被认为是“宰相之任”,不过白居易未能拜相。

后来,白居易几经浮沉,仕途再度上进,最终退休时是刑部尚书,正三品。不过,唐朝的刑部尚书实权远逊明清时期的刑部尚书。

王维,官至尚书右丞,正四品

王维仕途同样坎坷,他是堂堂状元及第,但唐朝的状元不像宋朝和明清时期那么值钱,王维入仕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本已官拜吏部郎中、给事中,但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攻陷长安后,王维被迫接受伪职,当了安禄山的官,留下污点。

后来,王维靠着弟弟的帮助,未被追究多少责任,还一路升官,官至尚书右丞,因此被后世称为“王右丞”。

很多人望文生义,以为尚书右丞是丞相、副丞相,其实唐朝的尚书右丞只是尚书省的内部监察官,主要负责监察六部中的兵部、刑部、工部,品级为正四品,并无行政权力。

刘禹锡,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正三品

刘禹锡,又是一个仕途坎坷的大才子。刘禹锡曾参与永州革新,结果革新失败被贬官,此后长期沉沦于地方,担任偏远地方的州刺史。

晚年的刘禹锡重回朝廷,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