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ort(火炮是什么时候应用到战场上的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火炮是什么时候应用到战场上的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古代的大砲指投石机等大型投射武器,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与东方的中国都曾使用此类武器。

《唐书·李密传》:“以机发石为攻城械,号将军砲。”

公元8世纪后中国发明火药后,逐渐开始用投石机发射火药弹,唐哀帝时郑璠攻打豫章,曾“发机飞火烧龙沙门”,这种“发机飞火”并非指管形的火炮与炮弹,而是一种称作炮的投石机投出的火药球。

宋隆兴元年(1163年)魏胜驻守海州时,制造出火石砲,这也是指投石机与其扔出的炮弹,而非今日的管形火炮。

现在管形火炮的起源应是南宋的突火枪与元朝时的火铳,这两者又称火筒。据李约瑟指出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火铳出土于中国黑龙江,制造时间为元大德二年(1298年),目前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元明时火铳分别朝向单兵化与大型化发展,元代著名的大型火铳为碗口铳,大型化的火铳出现后也继承了火炮与炮的名称。

英国人在1326年制作金属火炮,在1331年奇维达莱德尔夫留利的围城战场上就使用过类似且小型的火铳。与此同时,14世纪欧洲文献这时期的彩图有围城战役中使用的火炮,另外,在瑞典的Loshult附近也出土过火铳,年代在1326至1346年。公元1326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订购了金属制大炮,交易文件还保留到今日。爱德华三世在1327年跟苏格兰人作战中和英法百年战争中著名的克雷西会战曾使用大量火炮。元末于(1332年)曾在部队中装备了金属炮管火炮-青铜火铳(口径105毫米,滑膛前膛火炮),是现今火炮的鼻祖之一。 火炮在欧洲刚投入战场时,大致上分长炮与臼炮两种。长炮的铸造法与水桶类似,再用桶箍加固炮身;而臼炮则直接采用青铜铸造(失蜡法)。 现代化的火炮来自1897年的法国加农炮French 75,它附加油压避震器以大幅减少射击时的后座力,这避震器源自德国工程师Konrad Haussner,他原本想将专利卖给克鲁伯军火公司,但克鲁伯公司认为设计仍有问题未购买,之后法国炮兵中校Deport研究跳过 Konrad Haussner的专利,另外设计新的避震器用在火炮上,这技术于1897年成功,成为现代化火炮的原型。

护照在香港出境时被出境官手写了一个「DT」,这意味着什么会影响去其他地方旅行吗

护照本上的DT是delete travel的缩写,词面上的意思是“取消旅行”。其实,这在香港移民局看来,你有涉嫌用假借过境的名义,骗取在香港停留,而真实目的并非是在香港过境。香港移民局通常会在你的护照上用笔写上“DT”,通常视为不良记录。

香港移民局规定,凡是持中国护照经香港前往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过境旅客如能符合一般的入境规定,包括持有前往目的地的有效入境证件及供海外旅游并已经确认的续程车/船/机票,可于每次入境时获准在港逗留7天而无需事先领有进入认可。

香港在没有回归之前,因为赴港的手续比较繁琐,很多人通常都会拿一个相对容易的第三国签证,然后在旅行社借用一张机票,假借在香港转机的名义进入香港。到达香港以后,再把机票还给旅行社,支付几百块的手续费,以换取自己合法在香港停留一周的权利。那时候有很多旅行社,只要给钱都会出具这种假机票来谋取利益,当时这种现象也算是属于一种黑色产业。

香港从97年回归祖国怀抱后,大陆居民往返香港之间就日益频繁起来。我国的公安出入境机关,给去香港的大陆居民都会颁发港澳通行证,做为赴港澳的通行凭证。中国护照也可以去第三国途中,在香港享受转机和停留。但是,前提是必须要从香港口岸去到任意一个第三国,否则就有借用假过境名义,涉嫌在香港停留。DT实际上是针对仅持中国护照的公民到达香港或澳门,并没有前往第三国而直接返回大陆所做一个标识,这个标识视作“以非正常的途径去香港或澳门”的一次出境记录。

如果你的护照被DT了,对于你下一个签证,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一定影响的,有些国家的签证官会把DT做为考量依据,来判断是否允许给你办理签证。之前被DT一般情况是不入电脑系统,随着各方面的技术日趋完善,据说现在都会有存储记录。当然,只要我们遵法守纪,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和观点?欢迎您在下方留言讨论。

END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定追究!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和我联系删除,谢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