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发生的时候,梁王为什么不一起造反
发布时间: 2023-07-06

汉朝初年,为防止各诸侯势力过大危机天子安危,高祖刘邦不但对劳苦功高的八位异姓王痛下杀手,还立下了“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然而刘邦诛除异姓,在主观上就是解除他们对自己刘氏政权的威胁。在诛除异姓王之后,又大封同姓王。不过新分封之同姓藩王在藩国内仍享有和过去相同的权力,导致刘邦灭异姓藩王的做法事实上意义并不大,汉朝中央与藩国的冲突仍然十分激烈。

藩国日益强大,在汉文帝时就有所警觉,但是畏惧诸侯的势力,中央一时还没有能力抵抗,等到汉景帝时期,诸侯国与中央的矛盾日益增大,需要有人站出来提出削藩,这个时候晁错站了出来,得到了汉景帝的肯定,但是削藩诏书刚刚下达诸侯国,各个诸侯王纷纷起兵造反,打着诛杀晁错,清君侧的旗号。

诸侯国最大的是吴王刘濞,刘濞一直谨记着杀子之痛,汉景帝刘启还是很小的时候,因为玩游戏产生口角,大打出手,把刘濞的儿子砸死了。吴王刘濞一直怀恨在心,抓到如此的机会,他立马联合其他诸侯王起兵造反。

一夜之间动用了三十万大军,并且联合楚、赵、济南等六个诸侯国反叛朝廷,在各路诸侯的呼应下,叛军一度势如破竹举兵向西,剑指长安。面对汹涌而来的七国大军,西汉帝国的中央政权岌岌可危,汉景帝刘启瞬间感觉亚历山大,严重的政治危机即将爆发,这是有官员向景帝提出,只要除掉了晁错,就能平息诸侯王的怒火,而七国的叛乱兵不血刃便可以平息。

一代忠臣晁错被腰斩在长乐宫前,但是晁错的死没有停止诸侯国的反叛,吴王刘濞自封东帝,大肆的进攻长安。面对七王几十万大军,汉景帝怎么度过这次危机,在七王进军的路线上,有一个重要的区域梁国,是进攻长安的必经之地,这个梁国是刘武的封底,刘武是汉文帝的次子,他是汉景帝刘启的亲弟弟,他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反叛的诸侯王。

梁国位置险要,占有着今天河南开封到山东泰安之间的广袤领地,梁王刘武所在的睢阳,成为了国家命运的转折点,对于七王叛军而言,只要睢阳攻打下来,长安便可唾手可得。刘武本人是一个将才,也是一个政治家,他平时广招贤士,对待封地的百姓爱护有加,自己封地的法律健全,赋税徭役掌握得当,百姓安居乐业,此时面对几十万大军的攻击,刘武很是不安。

刘武一面向汉景帝告急,寻求援助,另一方面鼓舞百姓一起上城杀敌,睢阳孤城苦苦坚守几个月,没有一个百姓逃跑,死伤无数,刘武告诉他们坚持到最后一人,几个月的拒守,使七王大军粮草不济,军心涣散,没有一点斗志,本来就没有凝聚力的叛军瞬间瓦解,不少诸侯王已经提出退守领地,但是吴王刘濞深知,开弓没有回头箭,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立马各地去筹集粮草。

周亚夫向皇帝献策用梁王军队拖住吴、楚主力,伺机切断敌方补给,然后大军击败叛乱,获得了景帝的同意,刘武遂死守梁国都城睢阳,2个月后周亚夫彻底扫平叛军,七国之乱宣告终结。

那么刘武为什么不一起谋反呢?要这么卖力呢?

刘武之所以如此卖力地帮助皇帝哥哥,倒不是因为他俩兄弟情深,只是因为汉景帝刘启曾许诺将皇位传给刘武。

在汉景帝即位之初的一次家宴上,窦太后就曾逼着汉景帝立梁王刘武为储君。窦太后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对小儿子的疼爱,另一方面是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如果刘武能继承汉景帝的大统,那自己可以继续当皇太后,可以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汉景帝或许是出于安抚梁王和母亲的目的,或许是出于假意答应的权宜之计,答应了窦太后的要求。但窦太后的如意算盘被她的侄子窦婴给搅黄了。窦婴向景帝敬酒,说景帝是酒后失言,不能算数,景帝也借着这个台阶就把这件事情搁置了。为此,窦太后削除了窦婴的门籍,可见窦太后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

战乱平息后,窦太后又提起立梁王为储君的老话题。汉景帝只好派袁盎去说服自己的母亲。

袁盎以春秋时期宋国的真实事例提醒窦太后,储君确立制度的朝令夕改会给国家带来不可预想的灾难。

中国封建社会传承的制度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兄终弟及”,一个是“父死子继”。商代是两套制度并行的,而从周代起基本就确立了“父死子继”的传承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有些诸侯国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确立储君的原则和制度,结果使后代子孙互相残杀,国力削弱,最后终于被淘汰。因此,立储是国之根本。之前提到的窦婴曾对立储问题做过一个比喻。他说田野里的兔子人人争抢,人人皆可得,因为野兔子没有主。市场里的兔子就不同,明码标价,无人争抢,因为它有主。

最终袁盎用宋国五代相残血淋淋的例子说服了窦太后放弃立梁王刘武为储君的想法,但袁盎也同样因此获罪,被刘武派出的刺客暗杀了。

对袁盎的死,汉景帝极为震怒,一天内多次下诏逼梁王交出人犯。最后迫于压力,刘武交出了替罪羊的人头。自此之后,刘武再也没有觊觎皇位的能力和资格了。

在刘武晚年的时候,尽管他已经不存夺位之心,但汉景帝对他还是心存芥蒂。刘武留在京城以便朝夕侍奉母亲,也被景帝拒绝。不久,这位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诸侯王病死,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