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剑的介绍?秦汉时期的文物及介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青铜剑的介绍

青铜剑始于商代。那个时候,它的剑身一般较短,形状就像柳树的叶子,制作也比较粗糙。春秋晚期以后,青铜剑的制作达到成熟,“越王勾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此时的青铜剑,剑身普遍被加长到五六十厘米。一把青铜剑主要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所谓剑“茎”就是剑的把手。在剑茎和剑身之间还有一块凸起来的隔板,叫做“格”。比较讲究的青铜剑,“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装饰物,以此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这些装饰通常使用玉质材料,所以这种剑也叫“玉首剑”。西汉以后,铁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兵器,青铜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秦汉时期的文物及介绍

秦汉时期的文物及介绍如下:

青铜剑、14面骰子、杜虎符、岩石盔甲、云梦睡虎秦简等。

青铜剑制作年代久远,然而青铜剑并没有生锈。其二,考古学家用150公斤的物体压弯了青铜剑,而青铜剑自己反弹回来了。青铜剑锋利、结实程度已经超过了想象。

14面骰子:常见的骰子都是六面,而在秦始皇陵中出土的一个小玩意是一个十四面的骰子,这骰子的作用是什么?这让无数专家十分疑惑。后来得到确认后,发现秦始皇有一个玩物名为石博茕,正是此物品。

杜虎符:虎符是军权的象征,皇帝以及大臣各拿一半,只有同时拿到完整的虎符时大将方可调兵遣将。虎符正面突起如浮雕,背面有槽。虎身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

岩石盔甲:石头盔甲是1998年被发现的,当时在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一个遗址里有几十件类似的岩石盔甲。和普通的金属盔甲比起来,岩石盔甲更难制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堪称奇迹。

云梦睡虎秦简: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

秦王剑是谁的佩剑

古往今来,剑都被奉为冷兵器中的圣品,它不仅是短兵器之祖,而且还有百兵之君的美誉。古时候,剑就是权力的象征,只有身份比较高贵的贵族或者君王才可以佩戴剑。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剑都是跟随他们的君主一举成名,像国宝级别的越王勾践剑,乾隆皇帝的九龙宝剑,最有名的就是战国时期秦国君主佩戴的秦王剑。

秦王剑又名背手剑、辘轳剑,这把宝剑身长四尺有余,锋利无比,削铁如泥,现在就收藏在秦始皇陵的博物馆之内。据说这把宝剑被发现的时候,已经被一个100多公斤重的兵马俑压在身下很多年了,剑身成弯曲状态。但是这把宝剑被挖出来之后,剑身竟然自然弹直了,  仅仅是这把剑的韧性就已经惊艳到了当时围观的人。

这一把秦王剑究竟是由谁造出来的已经无法考证,关于秦王剑最早的历史记载起于秦昭襄王时期。当时秦国有一名非常厉害的大将名叫白起,白起为秦昭襄王立下了很多功劳,但是晚年的时候,因为得罪了当时的应候而被陷害赐死,而白起自杀时所用的宝剑就是这把秦王剑,不过当时这把宝剑名为“宇宙峰”,后来传到了秦始皇的手里才改名为秦王剑。

关于秦王剑还有另一种说法。据说秦始皇时期,楚国有一把宝剑名为泰阿剑,因为这把宝剑能够呼风唤俊光光的晋国国君贪婪,晋国为了得到这把宝剑不惜兴兵发楚,但可惜战败而归。后来这把宝剑的名气传到了秦始皇的耳朵里,秦始皇也起了心思想要拥有这个宝剑,就一举灭了楚国。后来这把拥有神力的泰阿剑就到了秦始皇的手里,成了秦始皇的专属佩剑,被更名为秦王剑。

八面汉剑的简介

最初的八面剑是青铜剑,青铜硬而脆,局限了剑身的长度,最初的解决方法是加宽剑身,在上半段缩窄,并在浇铸时在剑脊和剑刃采用不同含锡量的青铜。随后战争用剑形制不断加长,单纯增加剑身宽度的方法已不可行,铸剑技术出现了新的突破,即借增加剑身的棱面以增强强度,于是细长八面青铜剑大量出现在战场上,此亦为世界青铜铸剑技术的最高峰。但即使如此,青铜剑长度与强度的矛盾仍然无法彻底解决,终于被铁剑完全取代。铁剑普及后,仍有部分承袭遗风保留了八面制形。但对铁剑而言,八面较四面并无明显优势,却增加了成本。在突破了青铜剑的强度瓶颈后,后期的战争用剑不断加长的趋势越发明显,一米以上的长剑大量出现。当然,在现代仿汉代风格剑的制作和收藏中,更多的是考虑其品相以及是否符合个人喜好。

请问哪有关于刀、剑、枪、棍等兵器的详细介绍

世界上最好的花纹钢不在中国,我们古代刀剑的铸造技术,没有流传下来

成龙演的神话手中拿的那把青铜剑叫什么 另外秦皇剑介绍及资料!废话的靠边站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是泰阿剑,即欧冶子在龙泉为楚王所铸三把宝剑之一。春秋末战国初,由于楚国引进了吴、越两国先进的铸剑技术,楚国的铁剑锋利闻名天下,早先的秦昭王曾向秦相范雎表示过以下忧虑:“吾闻楚之铁剑利……夫铁剑利则土勇……恐楚之图秦也。”因此,秦王对楚剑早就垂涎三尺。后采泰阿剑何以会落入秦王之手?李斯在《谏逐客令书》中说秦王“服泰阿之剑”,是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而据史料记载: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赵庞合纵赵、楚、燕、魏、韩五国兵攻秦,被击退。楚畏秦逼,迁都寿春。因而极有可能是在这段时间,秦王从楚国得到了泰阿剑。
说到秦始皇之剑,还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
战国晚期秦灭韩、赵之后,北上直抵燕国南部边境。地处长城之南、易水之北的燕国国小人少,力量薄弱,君臣上下俱感不安。燕太子丹曾为质于秦,秦王对他不甚友善,遂逃回燕国。为阻止秦军北上,就图谋遣刺客荆轲去刺杀秦王赢政。荆轲在易水岸边与太子丹分手,带上秦降将樊於期的头颅,又备了割地求和的地图,一路西奔而去。在秦王的咸阳宫内,荆轲拜见秦王,打开地图指点给秦王看。地图完全打开,露出一把锋利的匕首,秦王惊慌失措,满朝大臣大惊失色,高喊:大王,拔剑!拔剑!无奈秦王的宝剑太长,情急之下拔不出鞘来。这时御医夏无忌急中生智,将手中的药罐向荆轲砸去。趁着这瞬间的工夫,秦王在众大臣的提醒下,将剑鞘推到背后拔出剑来,一剑下去斩断了荆轲的左腿,这才化险为夷。
这里有一个问题,春秋末战国初的铁剑一般长仅30~40厘米,最长也只有50厘米左右,因此,在荆轲刺秦时,秦王不至于因剑太长而拔不出鞘来。这时的秦始皇之剑又是什么剑呢?20世纪70年代,西安秦俑坑出土的青铜剑揭开了这个迷。
秦俑坑中共发现青铜剑二十二把,剑身通体窄长,像柳叶的形状,长短不一,最长的95厘米,最短的81厘米。剑作为近身格斗的兵器,增加其长度,能提高自卫和杀伤力。因此,随着复合铸剑技术的出现,青铜剑的长度大为增加。这批青铜剑,就是目前巳知的战国之际最长的青铜剑。剑的制作工艺很规整,有的剑出土时仍套在剑鞘内,鞘已腐朽。这些青铜剑在地下两干多年后,出土时仍然光亮无比,寒气逼人。经过科学检测,发现剑身表面经过铬盐氧化处理,在表面上形成一层厚10微米的致密的氧化层。这个发现使世界为之震惊。因为用铬化处理防锈的工艺,是20世纪30,年代才由德国人取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