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总督东三省总督、 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的封疆地盘都有多大,他们有怎样不同的结局?清朝有漕运,东河,南河三总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九大总督东三省总督、 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的封疆地盘都有多大,他们有怎样不同的结局

清朝时期一共设有11位总督,除了九位封疆总督外,还有漕运、河道总督。

清朝所设立的总督制度,实际上总揽军政大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提高权重。级别上,总督一般是正二品,但是也可以加从一品兵部尚书衔,也可以加正一品大学士衔,所以上下浮动比较大。

晚清时期的很多名臣,都做过总督,比如比较出名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都做过一省总督,并且主持了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的少见的几股清流。

晚清时期最后的九位总督到底做过什么呢?

1912年2月清朝被推翻以后,宣统宣布退位,这些总督就从总督的职位上退了下来,成为了清朝的遗老。

一、最后一位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东三省总督顾名思义,负责奉天、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的军政大权,东三省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地位最高。

清朝灭亡后,这位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勾结大家非常熟悉的张作霖,在东北三省对革命烈士和无辜的平民百姓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在袁世凯窃位以后,接受了袁世凯的拉拢,主持编篡清史,任清史馆馆长,大肆跪舔清朝的功绩,最后这位蛀虫得以安详晚年,83岁时去世。

二、最后一位直隶总督张镇芳

直隶包括现在的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的一部分地区,地处京畿要地,就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这位可怜的直隶总督张镇芳,刚刚上位10天,清朝就灭亡了。但是他的身份比较特殊,与袁世凯还有一定的亲戚关系,所以清朝灭亡以后,受到了袁世凯的重用,并且死心塌地的为袁世凯卖命,镇压革命烈士毫不留情。

也许他唯一做过的几件好事,就是支持教育,多次捐钱捐款兴建学堂,救灾。

三、最后一位两江总督张勋

两江总督管辖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并且负责与西方列强沟通通商事宜,非常的重要。

两江总督张勋一心一意的追随清朝,清朝灭亡以后对清朝的大辫子眷恋不舍,竟然严令自己的部下留辫子,此被称为“辫子军”。并且还亲自主持了“张勋复辟”,将溥仪又扶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不久就被通辑,只能逃到天津租界,死后被溥仪赠与谥号“忠武”,贻笑大方。

四、最后一位两广总督张鸣岐

两广总督,顾名思义主要负责广东和广西两个省的军政大事。

这位两广总督张鸣岐,靠着贿赂庆亲王奕劻还当上了两广总督。这样一个人在两广总督的高位上,能够做出怎样的事情,可想而知。并且还对革命烈士进行大肆的屠杀,清朝灭亡以后,胆战心惊逃往日本,袁世凯复辟以后才回国。

可恶的是竟然在918事变后,投降日本成为汉奸,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人民的声讨中去世。

五、最后一位湖广总督博尔济吉特·瑞澄

湖广总督,又被称为两湖总督,总揽湖南、湖北两省军政大权。

清朝最后一位湖广总督博尔济吉特·瑞澄,在任上其实也干了一些实事,并且提出修建川汉铁路,但是对于革命党人一直是仇视的态度。武昌起义爆发后就逃往日本,之后,袁世凯曾任命多位湖广总督都没有到任。

六、最后一位闽浙总督松寿

闽浙总督主管福建、浙江的军民政务,后来还包括台湾军民政务。

闽浙总督松寿,是清政府的一位死忠,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依然非常仇视革命党。福州起义时,松寿组织旗兵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激战一天一夜后被打败,最终吞金自杀与清政府陪葬。

七、最后一位陕甘总督伊尔根觉罗·长庚

陕甘总督总管陕西、甘肃,包括伊犁在内的三省军政要务。

清朝最后一位陕甘总督伊尔根觉罗·长庚,武昌起义爆发后,曾经起兵镇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给革命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清朝灭亡以后,就交出印信、黯然退位,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八、最后一位四川总督赵尔丰

四川总督毫无疑问是总管四川地区的军政要务,并且驻地比较固定,就是成都。

清朝最后一位四川总督赵尔丰,与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是兄弟。正是这位四川总督赵尔丰在镇压保路运动的时候,导致了湖北地区兵力空虚,被革命党人抓住机会发动了武昌起义。最终在武昌起义中被活捉,公审后枪毙。

九、最后一位云贵总督李经羲

云贵总督总管云南、贵州两省的军民政务,一直到清朝末年,共有77位总督。

清朝最后一位云贵总督李经羲,身份比较特殊,是李鸿章的侄子。李经羲非常有趣,曾经担任云南讲武堂的总办,我国很多重要的军事将领甚至元帅,都曾在云南讲武堂学习,并且在日后成为了国家的栋梁。朱德元帅曾经因为耽误了报名时间,差点儿无法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就是李经羲特事特办,才得以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深造。

李京熙担任云贵总督期间,认识到明朝,清朝将要灭亡的事实,对于革命党人发展壮大是若罔闻,甚至是有意的纵容。清朝灭亡时,革命党人想要说服他参加革命,但是被拒绝,后来曾担任民国的总理。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清朝有漕运,东河,南河三总督

有。 清顺治年间设总河一人负责黄河、运河及永定河提防、疏浚等事,治所在山东济宁,首任河督杨方兴。 康熙十六年(1677年),总河衙门由山东济宁迁至江苏清江浦(今江苏淮安市)。河道总督驻扎清江浦,一旦河南武陟、中牟一带堤工有险,往往鞭长莫及。 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设副总河,驻河南武陟,负责河南河务,以兵部左侍郎嵇曾筠为首任副总河。两年后,黄河险段由河南逐渐下移至山东,朝廷又将山东与河南接壤的曹县、定陶、单县、城武等处河务交由副总河管理。 雍正七年(1729)改总河为总督江南河道提督军务(简称江南河道总督或南河总督,管辖江苏、安徽等地黄河、淮河、运河防治工作),副总河为总督河南、山东河道提督军务(简称河东河道总督或河东总督,管辖河南、山东等地黄河、运河防治工作),分别管理南北两河。遇有两河共涉之事,两位河督协商上奏。遇有险工,则一面抢修,一面相互知会。总河则演变成南河总督,仍驻清江浦;副总河演变为河东总督,驻扎开封。 雍正八年(1730),设直隶河道总督(管辖海河水系各河及运河防治工作)。为别于南河与东河(官方文书一般称之为“河东”),后人称之为北河。三河之名源于此。 至乾隆十四年(1749),直隶河务渐趋正轨,裁直隶总河,令直隶总督兼管河务。此后,河务只有两总督:南河总督与河东总督。

古代漕运是指用来运货物的航道吗其作用是什么

清代漕粮海运起于道光六年(1826),江浙船

商在漕粮海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

时,漕粮海运也对江浙船商产生了重要影

响。当时清政府于前一年(1825)开始筹备,

在上海招募船商运输江苏省漕粮,江浙船商

广泛参与。漕粮在上海受兑,经海道直抵天

津,道光六年八月海运结束。清代漕粮海运

的开启,主要是当时运河淤塞受阻所致。道

光五年(1825)一面是运河水量不足,一面是

借黄济运导致运河淤塞。在此情况下,朝廷

展开了对来年漕粮运输的讨论,在一番讨论

后決定借助沿海船商的力量,运输下一年江

苏省的漕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