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女作家三毛为什么自杀真的是放不下荷西吗?文学作品中有哪些让人流口水的美食描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台湾女作家三毛为什么自杀真的是放不下荷西吗

台湾女作家三毛自杀,到底是放不下荷西,还是被王洛宾伤透了?

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地位足可以和金庸、古龙这类武侠小说巨匠相提并论,现代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看完金庸琼瑶看三毛”,可见三毛在现代中国的文学史上地位之高且影响之巨。在三毛这个流浪的女人的生命当中,我认为有两个男人对她影响至为深刻,不管是在她青春最美好时候遇到的荷西,还是在她人生最没落时候遇到的王洛宾。这两个男人确实深刻影响了三毛的人生历程,而三毛最后的自杀,其实也和这两个男人的感情脱离不开关系。

初中和高中特别喜欢爱看三毛的作品,尤其是三毛写的一些小说,但如今到了大学,似乎已经很少再接触三毛了。五六年的三毛记忆,因为时间的久远,似乎三毛给我留下的印象,在我的脑海当中已经渐渐褪色了。她的那些经典的语句和精辟的文章已经洋洋洒洒的散落在了我的过往中,我如今依旧能够随口说出三毛的一些经典语录“这一生,你能否有幸像三毛一样遇到一个愿意一生陪你尽疯狂的人。”

三毛一生的感情当中,唯独她和荷西那份感天动地的爱情,是值得后人所羡慕的,只不过谈及到三毛后期和王洛宾的那段“谈不上爱情的感情”,同样会引人深思,因为在我看来,王洛宾是对三毛影响至为深刻的那个人,似乎他对三毛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荷西。最后三毛选择在台湾的医院上吊自杀,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个时间节点,当时的三毛刚刚从王洛宾身边回到台湾。从新疆登上客机的那一刻,三毛是满眼落寞的,因为王洛宾最后的抉择伤到了三毛。

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殇

之所以说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是感天动地的,那是因为二人在爱情期间的经历,两人之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六年之约。面对六年之约,荷西说到做到,六年的时间里,荷西一直都在强烈地向往着六年之后的那一天;反观三毛,这六年之约在她眼里却当做笑谈,这也突出了三毛的洒脱和放荡不羁。

只是不管三毛如何洒脱,她对荷西的那份爱都是刻骨铭心、没有变过的。三毛半生都在流浪,到过很多国家,也跨过大西洋和太平洋,有人专门做过统计,漂泊十四年的三毛,曾游历过五十四个国家,这些行程加起来足够绕地球十五圈。三毛用了这么长的时间都在旅行,那么旅行的意义又在哪儿呢?三毛曾在她的作品《橄榄树》当中旁敲侧击的表明了她的看法:流浪是为了找到人,找到一个所有女性,都渴望能够依靠的人。

这也是三毛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点,她是同时期很多女性都难以企及的女作家,但她更是一位平常人家当中的寻常女子。三毛和荷西的旅行,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总是在活动着,因为三毛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想着下一步要辗转到另外一个地方,她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所以有些读者萌生出了这样的念头:三毛旅行都是这样,那是不是在谈婚论嫁择偶的时候,也会是这样不安稳。

不是的,三毛的流浪和一次次的离开,只是为了最后的不离开,因为她想要通过这一次次的离开,寻找那个让她离不开的男人。三毛的想法,我是难以理解的,毕竟没有三毛那样放荡不羁的性格和洒脱如野马的性情。但当三毛遇到人生当中另外一个男人的时候,也就是遇到王洛宾,那个比他足足大了三十岁的男人。遇到王洛宾时候的三毛,洒脱如野马不在了,放荡不羁爱自由也没了……

和荷西的爱情也好,同王洛宾的天山驰骋也罢,总而言之,三毛对这两个男人都有着不同形式的喜欢,只是荷西不同于王洛宾,所以结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三毛在对待这两个男人的时候,同样都是在倾诉着那一份真情实意,就像标题提到的那句诗一样“醉酒陪君三万场,不诉离殇”。

三毛自杀,有放不下荷西的因素

三毛的直接自杀,和荷西的不在并不存在任何关系,因为当时三毛受到的直接打击,是来自她内心的那种寂寞和空虚,而这种无人能够理解的空虚、无人能够陪伴的寂寞,很大程度上都直接来源于王洛宾。临别新疆的时候,王洛宾的一番话,就像一把把尖刀刺到了三毛的心坎里,三毛表面不哭,但眼角已经湿润,直到很坚强的和王洛宾挥了挥手,坐上了飞往台湾的那趟客机,只是那趟飞机飞到台湾之后,却再也没有把人带回新疆来。

把时间调回到三毛和荷西相处的那一年,两人刚刚相逢不久,便决定去撒哈拉流浪,光是这个旅行的地点就很特殊。但是在去撒哈拉之前,荷西并没有太过强烈的支持,因为在他看来,到撒哈拉大沙漠去流浪,似乎有些不太现实。荷西的这种想法,其实也是我们生活当中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如果不拼团旅行的话,如果没有较为万全的保障设施的话,其实不光是荷西,我们也会这样想。

但是对于三毛来说,这才是流浪和旅行的一个实质性差别。旅行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流浪同样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但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流浪却要比旅行更苦、更贴近现实。只是荷西真的很爱三毛,既然三毛去意已决,那他也不好再为难什么了,他只能尽心尽意的去遂了三毛的心愿,这也是他喜欢三毛的一个重要原因。

去撒哈拉流浪之前,荷西特地到撒哈拉地区找到了一家磷矿厂工作,半个月之后,他给三毛来信说“你到撒哈拉的一切,我都已经安排妥当”。从这个举动就能够看出来荷西对三毛的细致,既然三毛觉得到撒哈拉去流浪很现实,那荷西就帮她完成这个现实,他在用尽全力地支持着三毛的每一个抉择和举动。我们紧接着再来看三毛对待荷西的日常,如果一段爱情没有两厢情愿的话,那么是绝对不会持久的。

三毛之所以对荷西重情重义,在荷西死后,三毛差不多经历了数年的痛苦,这是有原因的。荷西最初的职业是一名潜水工程师,而上班的工厂距离他的家有足足百里,每天下午五点半是荷西的下班时间,而三毛却在每天的两点半就从家的另一端开始出发,自己驾车三个小时前去接下班的荷西回家。要知道的是,工厂和家之间就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三毛每天都要忍受着狂风的肆虐和风沙的侵袭。

这位西班牙男子,早已经融入了三毛的血液当中。两个人之间最深的经历,要当属撒哈拉当中的炮火了,二人之间的爱情是经历过炮火洗礼的,这一点就强过了这天底下99%的情侣。荷西对三毛的举动没得说,该想到的都想到了,三毛不该想到的,荷西也想到了。再者就是思想上的共鸣,如果二人思想不统一的话,那么就算磨合,也会让三毛这种人很快产生抗拒的。

王洛宾对三毛的打击,才最为致命

荷西离世之后,三毛悲痛欲绝,险些和荷西一同离开这个世界,满眼都是孤独寂寞的三毛,就像是无家可归的灵魂一样,来来往往的漂泊在这喧嚣的人群当中。那几年的时间,三毛眼里不在放光,见到她的人都说三毛美丽的样子不在了。但你知道,荷西对三毛来说究竟有多重要吗?三毛半辈子的开心,毫不例外地都来自荷西对她的给予。

在荷西之后,陆陆续续也有几个很优秀的男性,大胆追求过三毛,三毛当时还是综合考虑了他和那几个男性的情况,最终选择拒绝,当然也有为了纪念荷西的因素。其实三毛个人是不太在乎过往的一个人,她如果有新欢的话,或者说有她中意的男性的话,只要灵魂上般配,那么三毛是绝对不会因为“荷西”而纠结新感情的。

那一年,三毛偶然之间听到了王洛宾创作的歌曲,其中的一句台词猛然勾起了三毛,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是三毛之前所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她以为她的日子今后也就这样过下去了,但没想到这句歌词的出现,却让她重新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她当时暗自发誓,一定会不惧千难万险的找到创作这首歌曲的人。

前前后后大概两年的时间,三毛从内地飞往的新疆,用激动的手敲开了王洛宾的大门,却没有想到给她开门的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当时的王洛宾年岁已经接近七十岁了,足足比三毛大了三十岁。三毛看到白发苍苍的王洛宾,第一反应是失望和沮丧,但紧接下来三毛眼里又充满了光,倒不如先看看王洛宾是个怎样的男人,或许他的灵魂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