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的“北洋”二字怎么理解?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有何本质不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北洋政府的“北洋”二字怎么理解

看了前面各位的回答,说实在的,不能完全苟同,也不能完全满意。人家问的是北洋政府的北洋,可回答的多是北洋大臣的北洋。而在我看来,北洋政府的这个北洋,和北洋大臣的那个北洋,不是一回事儿。

北洋大臣的那个北洋,前面各位都已经表述的十分清楚,也十分精准,我就不重复了。但北洋政府的这个北洋,还需要区别开来说说清楚。

北洋政府是北洋军阀操控的政权,和北洋军阀差不多是一回事儿,都是史称,不是正称。北洋军阀(政权)的这个北洋,跟北洋大臣的那个北洋不一样。

当然,要说二者完全没关系也不合适,还是有点关系,有那么一丁丁点的关系。

在清末,北洋大臣向由直隶总督兼任,所以当时也有“北洋总督”的俗称。不知为什么,大概是当时这个“洋”字很时髦吧,在这个“北洋总督”辖下的直隶省,特别是津保一带,很多事物都流行用“北洋”二字冠名,像什么北洋画报呀、北洋饭店呀、北洋大学呀等等。到了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约定俗成地,朝野上下口口声声所称的北洋,已经成为直隶省的代称。由其一手操练的直隶新军,也就被冠以北洋二字,北洋新军暨后来的北洋军阀,就是这么来的。

显而易见,北洋军阀的北洋相对于北洋大臣的北洋,词意已经发生了改变。先者北洋大臣所管辖的北洋,是指直、鲁、奉等北部沿海地区,而后者北洋军阀所冠名的北洋,则仅指直隶一省而已。

在整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共授上将65个,其中直隶一省就占了22人之多,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北洋即直隶。因为军队诞生于直隶,最初参军的、之后成长为军队上层骨干的,自然以直隶人居多。这就跟大顺军、大西军将领陕北人居多,太平军将领广西人居多,红军将领湘赣人居多是同样的道理。

北洋大臣之对于北洋新军,要说有关系,一是北洋新军是由北洋大臣一手缔造,二是后者借用了前者北洋两个字的冠名,不过而已。

中国特别讲究对称,有北洋就得有南洋。的确有南洋,有南洋通商大臣,负责苏、浙、闽、粤四省洋务相关事宜。

到了清晚期,和北洋大臣一直是由直隶总督兼任同样的情形,南洋大臣向来是由两江总督兼任,而两江总督驻节江苏,所以江苏的许多事物也习惯被冠以南洋之名。编练新军时所说的南洋,就是江苏,南洋新军,就是江苏新军。时人论及清末练兵,经常有“北洋、南洋、湖北三省”如何如何的表述(编练新军以直隶、江苏、湖北居先),即足以说明之。这个南洋新军,也是仅仅借用了南洋大臣那个南洋的名字而已,除了名字,两者也是全无任何的关系。

简而言之:

洋务运动中北洋大臣管辖的那个北洋=北部沿海;

洋务运动中南洋大臣管辖的那个南洋=南部沿海。

编练新军时所说的北洋=直隶省;

编练新军时所说的南洋=江苏省。

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有何本质不同

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实际上讲法都不是太准确,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是民国政府的一部分,但我通常用国民和北洋来区分一个国名两个不同阶段的政权。

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本质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北洋政府是由满清军阀,以北洋系为首的袁世凯创立的中华民国,而国民政府是由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国民党,以蒋介石为首北伐成功后创立的中华民国。

一般认为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反动的,卖国,篡夺革命果实的,没有彻底的实现反帝反封建的列强傀儡政权,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国内战乱不止,统治阶层交替不断,人民民不聊生的阶段,近些年来,由于思想的解放,对于北洋政府则有了比较原来稍有公正的观点。

而国民政府(1925年-1949年),则是由国父孙中山所创立的国民党建立的,代表的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制度,在政治文化和统治上相对北洋政府要稳定和开放,期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民政府为全世界做出的极大贡献,但由于其代表是资本家地主阶级,因此依然算是反动的政府。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北洋时代是中国文化和教育的黄金时代

北洋军阀时期并不长,清末民初,我把它定位到不超过20年。

文化和教育的鼎盛时期一般在我们通俗所说的盛世!比如文景之治(西汉),光武中兴(东汉),开皇之治(隋),贞观之治(唐),开元盛世(唐),康乾盛世(清)等。

当然公认的文化鼎盛和人才辈出那必须是先秦!一想到先秦我们就自然而然想到了“百花齐放”这个名词!果然是诸子百家各为奇葩。修身养性有老庄;治国齐家有儒法;仁义爱人有墨翟;思辩悬河有晏子张仪苏秦。哲学经典《易经》,文学巨著《南华经》,大智若愚的《道德经》,典世化民的《韩非子》……都有着极高极高的造诣,先辈们涉及哲学、文学、道德、政治、法学——特别是思想领域里的拓新至今指引和影响中国人民!

北洋时期由于时间跨度短、军阀混战等原因完全不能跟历史上的辉煌相提并论,但是北洋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功不可没!政治上有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君主立宪主义成为政治高层的议论焦点,文学上有新月派、荷塘月色派、左翼联盟,艺术上有齐白石、徐悲鸿、聂耳田汉,刘天华,还涉及有建筑上的梁思成、数学上的华罗庚、教育上的蔡元培等等。那时候的文化直接影响着那个时代中国的进步。

北洋完全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精英治国模式,但是搞笑的恰恰就是这批精英走的是平民路线,他们要推翻几千年的精英政治。

清末的觉醒,人们看到了高度独裁容易带来的高度腐败和闭关锁国,他们深深认识到前人的血不能白流,中国必须进行大革命。政治方面:要求人民大觉醒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他们探索历朝历代的亡国之道,探索适应潮流的最好的社会体制,探索集权中央如何统一全国,民主思想初露曙光!经济方面:落后就要挨打成为精英们的共识,大力发展和谋求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形成共识。实际上这一短暂的二十年里北洋民营企业和华资银行大规模兴起,虽说离市场要求距离还太远,但是纺织业和面粉工业还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手工作坊如雨后春笋。文化方面,这个时期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出版自由极大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近代中国几乎所有的文化大师都涌现于这个时期。各类思潮和主义在中国大地风行,文化理念呈现出了多元化。

中国文化和教育的鼎盛应当出现在盛世!内忧外患阶段只是其萌芽状态……此后几十年迎来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大解放……大鸣大放、四大自由、文化.大.革命的成功之后必将迎来又一个文化与教育的盛世——这是后话!

北洋时期中国国力孱弱,为何却被苏联称为“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亦称“垄断资本主义”或“现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最后阶段。按照这一标准,北洋时期的中国谈不上是帝国主义,但在当时却被苏联称为帝国主义。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为这个国家的利益而服务的。尤其是对把利己做到极致的苏联。

苏联将中国称为帝国主义,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苏联与英美日之间的矛盾。北洋时期,中国曾出兵干涉苏联内政,似乎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这与一件事有关,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新生政权退出协约国,并单方面与德国媾和。

作为协约国带头大哥的英国,担心革命向欧洲大陆波及,纠集了14个国家出兵俄国,镇压俄国国内的革命。与英美日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段祺瑞政府也参加了这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