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以夷制夷与北宋和南宋的联金抗辽和联蒙抗金一样吗你怎么看?李鸿章当政时期,清朝有比以夷制夷更好的妙计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李鸿章的以夷制夷与北宋和南宋的联金抗辽和联蒙抗金一样吗你怎么看

无论是李鸿章的以夷制夷还是两宋的联金抗辽、联蒙抗金都是国家军事不强的无奈选择。

北宋联金抗辽,最后导致北宋灭亡

北宋和辽国之间的最大矛盾点在于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总体上从辽西到山西北部的燕山山脉,这本是中原农耕民族和塞外草原民族的天然分界线。由于游牧民族天生的侵略性,所以农耕民族依托燕山山脉,建立其坚固的防线,保卫自己的文明,也就是著名的长城防线。秦始皇修建长城以来,中原王朝强大时依托长城对外塞外发动进攻,衰弱时则依托长城进行防守。所以说长城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这样一条防线,在五代的后晋时期居然丢了,原因就是后晋的石敬瑭为了对付后唐而结好辽国,将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辽国,从此辽国占据了对中原王朝战略主动权。后周到北宋时期,后周世宗柴荣、宋太宗赵光义等曾先后三次发动对于燕云十六州的北伐战争,但是仅仅收复部分地区,大部分仍旧牢牢掌握契丹人手中。

终北宋一世,对燕云之地碎碎念想要夺回来,宋太祖甚至专门设立封桩库,作为收复燕云之地的专门资金,到北宋徽宗时期,女真在辽国东北造反,为了更好打击辽国,女真人提出与宋朝联合打击辽国,于是宋徽宗终于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巨大诱惑之下,撕毁了与辽国的澶渊之盟,然后进攻辽国,但是在女真不断重创之下的辽国仍能够击败宋军,最终北宋被迫花费巨资赎回燕京(现北京)北宋攻辽反而在女真面前完全展示了自己的虚弱。

北宋东京陷落引发了靖康之耻

而眼见北宋虚弱,女真灭辽后,再次南下进攻北宋,最后灭亡北宋,掳走徽钦二帝,留给中原王朝的是耻辱的靖康之变。

南宋联蒙抗金,最好导致南宋灭亡

女真的金国灭亡北宋后,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但是宋金之间国仇家恨,南宋层组织过两次北伐,但是虎头蛇尾都以失败告终。金国也组织过大规模的南征,但是仅仅止步于长江边上,最后两国仍旧是长期对峙。

蒙古人崛起之后,不断进攻金国,金国丢失了东北、后来连华北地区也丢失不少,为了躲避蒙古的进攻,金国将都城从中都(北京)迁到东京(开封),于此同时女真人天真的以为他们北方领土可以被蒙古人的夺去,那么也可以从南宋身上找回来,于是竟然发生宋金冲突,而本来南宋正纠结于是否联合蒙古进攻金国,金国此举加速了南宋的选边站队,于是南宋和蒙古开始一起进攻金国,应该说这次南宋打得还不错,南宋将领在孟珙在进攻东京的战役发挥出色,也算是给北宋报了仇。

金国后期仅局限在中原一带

可是金国灭亡后,南宋不得已直接面对强大的蒙古,13世纪蒙古是世界的噩梦,南宋也无法抵抗蒙古,虽然南宋进行顽强的抵抗,甚至打死了蒙古大汗蒙哥,但是还是未能挽回被蒙古灭国的命运,而在蒙古军与南宋水军的崖山一战,绝望的南宋数十万军民全部蹈海自杀。

清末李鸿章的以夷制夷,最终却引狼入室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倾尽心血打造的北洋海军、淮军陆军、旅顺防线全部灰飞烟灭,而老李还被迫受到清政府指派到日本与日本人签订屈辱《马关条约》不仅赔偿日本军费2.3亿两白银,还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并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

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提出利用沙俄和日本之间的矛盾,拉拢沙俄来牵制日本的以夷制夷方略,1896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出席沙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登基仪式,并与沙俄签订了同盟性质的《中俄密约》包括在东北建立中东铁路等内容。

1896年李鸿章访问沙俄

然而《中俄密约》墨迹未干,1897年沙俄派出军舰强行占领辽东的旅顺港,随后强迫清政府强租了旅顺港,从此掀起了帝国主义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此后德国人强租胶东、英国强租威海、法国人强租广州湾、意大利人要强租三门湾......

而1900年义和团事件爆发后,沙俄则充当八国联军侵华的急先锋,不仅从参与八国联军的天津登陆进攻北京,而且还由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自但是总司令组成18万大军组成的军队在1900年几乎占领了东北全境。

1900年占领我国东北沙俄侵略军

1901年清朝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其他国军队纷纷撤兵回国,但是俄国人却赖在中国东北不走,意欲长期占领,李鸿章的以夷制夷政策,终于造成了引狼入室的后果。

对于沙俄抢占东北的无赖行为,清政府被迫通报给日本,日本认为沙俄严重侵犯了它的利益,于是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最后由日本人驱逐了东北的沙俄人,但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从此日本人开始在中国东北尾大不掉。最后终于酿成了九一八事变新的国耻。


所以所谓的以夷制夷都是政府的无能的表现,将攸关于国家存亡大计的国防事业,寄托于敌人之间的互相攻伐,是绝对错误的,所以国人当自强,只有自己的军队强大,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李鸿章当政时期,清朝有比以夷制夷更好的妙计吗

有,那就是实行改革,而且是深彻变革,李鸿章当政时期,清朝正在洋务运动,但是洋务运动改革力度不够,尤其是只许官办,不允许民办,使得清朝无法引爆第一次工业革命。

其实清末新政办的就比较彻底,把清末新政的大部分内容,提前几十年改革,大清早就引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实现工业化,渐次引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甲午战争若是爆发,清朝这个工业国吊打日本这个农业国,日本一战而亡。

以夷制夷,非长久之计,自己强大才是硬道理。

四大发明的说法是谁先提出的,中国古代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吗

四大发明的说法当然是中国人提出并被过去的西方承认和接受的!只不过今天的美国极其走狗为了贬低诋毁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又妄想否定这一切!!!

因为,中国发现并发明这些东西的时候,西方还在吃土呢!!!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研究发明这样的思维!!而中国古代发明的地动仪等自然科学观察仪器及工具和遗迹,更是在科学研究、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实现发明的!!!中国这些科学探测仪器出现的时候,西方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科学研究!!!而且科学研究这个词相对中国的发明创造,其本身都是千年以后才出现的词汇!!!

必须提醒你知道的是,西方科学思维起步于文艺复兴,而西方文艺复兴却又是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启迪!尤其是永乐大典(中国的百科全书)传入西方后真正启迪了西方科学思维的发生、发展!!!否则,西方可能至今还继续束缚在野蛮的宗教农奴的愚昧思想之下!!!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为何只签一个“肃”字,什么意思

严格的说,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写的并非是“肃”字,而是一个和“肃”字有些像的花押。

现在网上确实有一种说法, 说李鸿章在签署《辛丑条约》时,在最后签名处没有写自己名字,而是写了一个“肃”字,这是因为他是代表清政府去签署这份不平等条约,所以不愿意写自己名字来担负这个骂名,才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一起,形成了这个“肃”字。

不过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李鸿章这个签名其实是他用了很久的花押,并非临时起意写的。

所谓花押,指的是中国旧时的一种签名方式。我们都知道,在文件或是信件的最后需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古人也不例外。而这种签名因为写的频率很高,所以到了后来往往越来越熟练,笔画常常会连在一起,形成一种有些类似草书的独特写法。

当然,这种签名只是看上去有些像草书而已,实际上往往是根据个人喜好和书写习惯而成,因此每个人写出来都会具有自己的特点。甚至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特点,在签名时还会故意少写、多写几笔,让这个签名看上去变成似字非字,似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