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版画制作过程(水印版画的制作过程有吗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水印版画的制作过程有吗

一、
水印纸版画制作技法。
工具材料:复写纸,拓包,喷壶一个,剪子一把、调色盒,羊毫笔大小两只,狼毫笔小的一只,水粉色或水彩色,硬纸版数张,(150克以上的纸)印纸,铅笔,乳白胶一瓶,笔洗等。
制作过程:1、画稿。2、分版用拷贝纸描出整个画面。3、制版。用复写纸将画稿转写到底版上。4、分好的版分别将个部分形象剪下,用乳胶贴在另一张底版上。5、把事先准备好的过滤纸潮湿好。6、潮湿好的纸放在剪好的纸版上,用夹子固定好。7、掀起涂色。(注意先涂淡色,在涂深色)。用颜色可水彩,也可水粉,根据画面需要而定。

套色版画的水印版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画稿 一幅水印版画的完成首先要作好小构图的设计,设计时应该根据印成作品后所表现出的干湿、浓淡、虚实等特点在画稿上预先考虑好,然后完成一张小画稿。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及用墨、用色来作多种尝试,从中挑出能体现自己意图、又有水印特色的画稿进行放大。画稿放大后,在考虑到水印版画的特性和特点的同时,要着手解决板材、分版、刻主版、水份的变化、套版的程序、色彩的配置等等一系列水印制作中的技术问题。
在画稿中,构图的表现形式一经确定,便需要进一步遵循形式上的规律,推敲、加强、充实构图形式的结构。作品构图中的结构,是形、色、刀味、木味、韵味等形式因素的综合,不同的结构造成了构图形式丰富多彩的形式美感,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翻版稿 用削尖的铅笔在拷贝纸上用单线勾画出轮廓与结构部位的画稿,再将此画稿反过来覆在已处理好的板面上。另外,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把画稿描画到板面上,在刻制前,均需在板上刷一遍浅色的颜色,使得刻制时刻去的或留在板上的部分造型明朗,刀触清晰,这样,有助于作者更好地运刀。
分版 水印版画一般需要一块主版和多块副版,分版的方法:把画稿翻描在一块板上,刻成后即为主板,再以此版为依据,借拷贝纸的透明,用笔把主版上的物象描画在纸上。然后以这张有主版套色区域位置的拷贝纸为准,垫上复写纸,复写到第二块板上,即为副版。根据画面需要,主、副版不够套用,可视具体情况增加第三、第四块刻版,用以增加画面覆盖后物象的形或色。如碰到某处刻坏,可以增加一块刻版弥补,对齐在原部分套印上去。
刻制 用刀在木板上刻制,不论何种刀,都可以刻出许许多多不同形状的点、线、块。几刀相连还可以产生不同的感觉和艺术效果。运刀的基本方法不外乎是利用刀刃的正锋、侧锋在木板上进行推刻、挑刻、晕刻、颤刻、摇刻、铲刻、刮刻、单刀刻等等。
推刻 这是刻画物象的主要刀法,捏刀向木,用圆口刀、三角刀、方口刀平稳均匀地按一定角度向前推着刻,可造成整齐的阳或阴的线、块、面。
挑刻 用圆口刀、三角刀、方口刀短促着版,刀入版表层即向上挑,可形成大小、长短、宽窄等不同的圆、三角、方形的点。如果选用三合板刻制,挑刻需注意用刀的方向与木纹走向垂直着力,挑时木质才可自然断落。如顺木纹走挑刻,不易断落。
晕刻 用方口刀、平口刀、斜口刀倾斜刻削版面,时轻时重,运刀过后,便产生类似画笔深浅过渡的效果。
颤刻 圆口刀、三角刀、方口刀向前动刀时,前后顿挫着力,时起时落,形成粗细、缺拙的线、面,具有“金石味”。
摇刻 用圆口刀、三角刀左右摇动着向前运刀,可刻成两边似锯齿状的曲折、奇变的效果。
铲刻 将刀头略平放,用刀平平地铲过去,就成“铲刻”。铲的面一般都较宽,除方口刀以外,其它的刀铲出来的刀触,边线毛糙,变化较多。由于铲的面宽,用的力也需大一些。
刮刻 利用刀刃或刀尖在木版上刮出凹陷,轻刮可以刮出柔和的凹痕,用力刮会出现较强烈的刮痕。刮出来的刀触,常有一种较含蓄的感觉。
单刀刻 用斜口刀可进行阴刻或阳刻,用刀时保持一定的斜度。
“阴刻”是在黑底上刻成凹于版面的线、面、点,除此以外的版面仍留在版上;“阳刻”是在白底上刻成凸出状的线、面、点,除此以外版面刻掉。运用“阴刻”或“阳刻”的单线,勾勒出形体的轮廓,这是我国的传统手法,运用得恰当,非常优美而又富有民族特色。
以上刀法的运用关键是如何塑造物象的造型,无论是选用阳刻、阳刻还是使用何种刀具,采取何种刀法,都要既注意把握对象的形体和特征,又要充分发挥刀触、刀痕的作用,增强艺术感染力。运用刀法,选择刀具种类,在一幅作品中不可变化太多而杂乱。也要防止用刀平庸单调,照稿子描着刻,而缺乏生机。
拓印 水印版面的关键,就是要掌握好水份的变化。无论是木板的水份,还是纸里吸收的水份,都对拓印质量有直接影响。拓印前,先用喷水壶均匀地将纸喷潮,使水雾均匀地散布在纸面上。天气炎热或干燥季节则喷得湿一些。如是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纸里的水份不易蒸发,最为适宜。纸张在受潮后会比干燥时胀大一些,在整个拓印过程中,基本上都要保持一定湿度,以免套不准确。一般情况先印副版后印主版,先印淡颜色后印深颜色。在拓印过程中将湿纸平放在版上,覆盖旧报纸或塑料薄膜,压上镇纸工具,对好标记线(在水印版画中将印纸边对准较长的和画面平行的一条线,然后再将竖线延长标到印纸上的中端,这样即使印纸吃水后变形、胀大,也只能从中间向二连延伸,不会影响套版的准确性)。开始在版上敷色,每块版面敷色需要反复多次。如果拓印时发现水份过多的渗化,可采用“破墨法”,即急用干净的毛笔蘸清水在相反的方向落笔,使清水压迫色水回缩。
另外,古代的一种水印版画,目的在于复制国画。经过细致的分版、制作、套印,可以做到有笔、有墨、有色,而且水色滋润,浓淡相宜,几乎可以酷似原作的特殊效果。我国的荣宝斋、朵云轩等出版单位,仍沿用此法复制古今国画。
这种方式的印制过程为:
(一)勾描:由画师专任此项工作。第一步先分色分版,把画稿上的所有同一色调的笔迹划归于一套版内,画面上有几种色调,即可分几套版。色彩简单的画面有二三套,工细而复杂的要分几十套。勾描时按照分就的套数用墨线勾在一张透明纸上,要求将画面深浅浓淡的层次和笔触如实反映出来,然后将此纸粘在木板上付刻。
(二)刻版:刻者除依据墨线雕刻外,还须参看原作,细心领会,持刀如笔,才能把原作的精神和笔法传达得惟妙惟肖。
(三)印刷:各分版刻成后,按照画面的需要,依次逐版套印成画。印刷使用的纸,以宣纸、绢为主,墨色材料必须和原材料完全一致。
由于印刷用料及装裱形式与原作相同,因而这种水印的复制性特别强,具有酷似原作、几可乱真的效果。
现代水印版画拓印完成干透以后,根据国际版画题签惯例,须在紧靠画面底部半公分处,从左到右,用铅笔签上作品的印数(用分母表示总印数,分子表示第几幅)、作品标题、版画种类、作品的尺寸、作者姓名及创作年月,以表示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责任感和作品真伪区别的标志。

版画创作一般经过几个过程

  • 一般经过3个过程

  • 从类型上分,版画有4种:凸版、凹版、
    平版和孔版版画。从材料上分,凸版版画中有木刻、麻
    胶刻、石刻、砖刻、纸刻、石膏刻等。在凹版版画中有
    金属(主要是铜和锌)版画、赛璐珞版画、纸版画等。
    在平版版画中有石版画、独幅版画等。在孔版版画中有
    丝网版画、纸孔版画等。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
    和方法也各异,遂产生各种类型版画的特色;更由于各
    个版画家发挥其创造性及刻制、印刷的 技巧,版画艺术的形式更是丰富多彩的
    凸版版画 在版平面上,用刀刻去画稿的空白部分,
    留下有形象的部分;版面留下(即未被刻去)的部分凸起,
    故称凸版。凸版版画主要是木刻,用其他材料刻的,亦
    称凸版版画。可作为凸版刻的材料很多,有木、石、砖、
    麻胶(或塑料)等。刻木刻用的木材因地而异,一般以
    软硬适度,纹理细致者为宜。中国古今的木刻版画都刻
    木材的纵切面,称作木面木刻。西方有部分木刻要求刻
    得精细,则用质坚木材的横断面,称作木口木刻。
    刻凸版版画时所用的刻刀有各种大组的三角刀、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