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王折翼大渡河 “彝海结盟”救红军——读王树增《长征》一书有
发布时间: 2023-07-11

翼王折翼大渡河 “彝海结盟”救红军——读王树增《长征》一书有感

翼王折翼大渡河 “彝海结盟”救红军——读王树增《长征》一书有感

©作者 王超

《长征》一书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记述:“此时的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看到了那本记载着石达开如何在安顺场覆灭的《庸庵文续编》①,在蒋介石看来,这完完全全就是一条死路,毛泽东深谙历史之道,如何会走上石达开曾经走过的路呢?”。

安顺场,是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渡口,两岸群山连绵,险滩密布,水流湍急,地势极为险要,自古有“天险”之称。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数万精兵在大渡河全军覆没。1935年5月的中央红军面临着石达开相同的境遇,如果中央红军渡不过大渡河,将极有可能遭遇石达开一样的惨败,红军将蒙受不可承受的损失,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将遭受致命打击。

与此同时,蒋介石叫嚣“让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当年,石达开带领部队途经大凉山彝族聚居区,被彝王挡住去路。前有彝王,后有清兵,石达开陷入绝境,数万精兵,全军覆没,石达开惨死而终。石达开没有做好当地彝族的团结工作,石达开的彝族线人早已被清廷掌控收买,太平军的军事情报源源不断流向清军,成为石达开惨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红军走的是石达开当年同样的路,但是结果却是红军取得伟大胜利,创造军事史上的奇迹。在红军成功强渡大渡河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中,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个人物:小叶丹,不得不提及著名的“彝海结盟”。

红军初到安顺场,周围都是彝族聚居区,当地彝族对这些“不速之客”开始是怀有敌意的,毕竟这样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进入自己的家园,对于长期受国民党政府和地方军阀压迫的彝族同胞和彝族首领小叶丹而言,以前接触过的所有汉族武装,来彝族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征税,不服就武力镇压,各级官员层层敲诈勒索。红军是敌是友,小叶丹心中满是疑惑,他一直密切地注视着头戴红五星军帽的这支队伍。

让小叶丹未曾料到的是,自己的手下曾几次向红军开枪、放冷箭,红军都未还击,打前锋的好多红军战士的衣裤都被他们抢了去,战士们也未做抵抗。

这支队伍和从前见到的那些汉人军队都不一样,他们不杀彝民,不抢彝民的东西,讨水都很客气,换粮食也很公道。让小叶丹不敢相信的是红军战士晚上宁愿睡在草地上,也不打扰彝民的生活。

展开全文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红军将领深知,红军长征之路不仅仅是一场艰苦的行军,更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各族人民实现全民族解放的一次伟大征程。

进入彝区之前,毛泽东就指示:“一定要和彝族人处理好关系。”刘伯承即下令:“每位红军战士都要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绝不向彝民开枪,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态度要友好。”

充满对这支神秘军队好奇的小叶丹进入红军营地与刘伯承会面,双方的会谈越来越融洽。刘伯承诚恳地向小叶丹阐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彝汉平等,红军是为了解放亿万劳苦大众的军队,红军不仅仅是借道,更是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刘伯承向小叶丹描绘着红军的未来和新中国的样子。

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纪律和政策,不抢东西、不杀人,还送粮给彝族百姓,红军领导人刘伯承心胸坦荡、坦诚待人,小叶丹和彝族百姓深受感动。小叶丹主动提出和刘伯承歃血结盟。1935年5月22日,在美丽的彝海边,刘伯承和小叶丹举行了著名的彝海结盟仪式。

这场有特殊意义的盟誓之后,中央红军帮助彝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沽鸡支队,赠给队旗和枪支;小叶丹将心爱的大黑骡送给刘伯承,并派他的族人和娃子,往返护送红军顺利通过百里彝区,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宝贵时间,红军后续部队也沿着“彝海结盟”这条友谊之路,顺利地通过彝区,迅速抢渡大渡河,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顺利实现了北上转移的战略目标。

“红军在彝区受阻只要三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蒋介石的部队追上,就有可能重蹈石达开的危险。”刘伯承后来回忆道。一直以来,刘伯承始终牵挂着小叶丹,一直在寻找小叶丹。1950年5月,西康省解放后,小叶丹的妻子遵照丈夫的遗嘱,把“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队旗献给了政府。如今,这面旗帜被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法宝指导下施行正确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①:《庸庵文续编》,洋务运动领袖之一薛福成著,其中《庸庵文续编·书剧寇石达开就擒事》一文记述了石达开惨败大渡河的经过。

作者简介: 王超,陕西合阳人,供职于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联络发展部,东莞市台胞台属联谊会会员,爱好文学、历史、写作。作品散见于《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渭南文坛》和中红网等各报刊、网站。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