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为什么写了那么多无题诗?李商隐唐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怎样赏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李商隐为什么写了那么多无题诗

说起李商隐,估计他的话题榜排名第一位的就是:李商隐为什么写了那么多无题诗?@刘原四川师者情怀

无题之无,正是用一个无,包含所有。

就像高明的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创作中巧妙留白,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不同的人,都能从这些无题诗中,读出自己的心事。

李商隐的无题诗,没有叙事对象。像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抒写个人心情,里面的悲悲戚戚,孤独离愁,都与他人无关。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

诗歌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写得最好的爱情诗,几乎全是写失意的爱情。

而这种失意的爱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在相思成灰的爱情感慨中也可窥见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际。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揉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

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也是少有的能将近体诗、古体诗、四六骈文等体裁全都写到一流的天才。

他的诗,婉约朦胧,隐晦迷离,甚至有的连题目都没有,但也因此更耐人寻味,古往今来圈粉无数。如诗魔白居易就是他的铁杆粉丝,毛主席也常常拿他的诗作练习书法。

李商隐的一生,无题,亦无解。他被误解被排挤,却不曾有一句辩白;他被牵绊被连累,却不曾有一句悔恨。你搞不懂他是无知还是无畏,是糊涂还是心大。只知他,写尽无题诗,最是有情人。

李商隐唐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怎样赏析

李商隐的晚唐诗算得上是中国诗词史上最奇魅瑰丽的一笔。上承盛唐纵横豪气,诗歌发展到晚唐,格律诗已经完全成熟。

李商隐的诗里面有屈子的浪漫幻想,有杜甫的沉郁忧愁,有李贺的幽冷奇艳,有韩愈的壮阔雄奇,有魏晋阮籍的哲思寻探,也有六朝诗的华丽色彩,又沿袭刘白(刘禹锡,白居易)平白的民歌色彩。所以我们看到李商隐的诗,集合了前辈诗人大成,文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李商隐的诗注重个人感情表达,思想性就没有盛唐时期的李杜昂扬,所以在诗史上的地位屈于李杜。他的作品用典多、深、偏于晦涩,成为宋初“西昆体”的宗师。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格律严谨,押平水韵“一东”,首句为仄起押韵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整诗平仄格式大家可以按我们以前讲过的平仄推导方法(请关注看以前问答或文章,不赘述)自行对照映证。颌联、颈联对仗,符合律诗要求,是一篇完美七律。

我们来看内容。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叠字“昨夜”开场,加重了对昨夜那场欢乐的思念,顺势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大致意境。李义山下手清寒,“星辰”、“夜风”、“画楼西”、“桂堂东”,这些描述偏冷淡,并没有宴乐的意味。而且位置也不在屋内,那是一个人在夜风里,星辰下,画楼西,桂堂东游走。为什么会这样?

颌联天下闻名:“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对仗精巧,字词颜色偏暖,明亮鲜艳。“彩凤”、“灵犀”都是极其漂亮的神物,为何用在这里?按照“起承转合”,这一联不是该继续写那个人孤独的夜景么?诗人的写法与众不同,他进入了对宴会的回想。在这酒宴之上,遇到了心仪的女子,两人情投意合,却碍于众人,只能暗通款曲。可恨没有彩凤的翅膀,与你双飞,幸好你我的心思像那灵犀的纹路,一点通透彼此。这就是恋爱的感觉啊。

颌联让诗的色彩明亮起来,颈联则加大力度渲染宴会的气氛:“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咱们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美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春色满堂,烛光泛红。

“送钩”是源于汉武帝钩弋夫人的一种小游戏,应该是把什么小物件藏在手心,“射覆”也是酒桌上的游戏,用盘盆盖住小东西,讲些谒语来让大家猜,这些到不一定是实指,而是说酒桌上的热闹气氛。一个“暖”字,一个“红”字,从体感和视觉上让读者感受到酒宴的欢快。

尾联收合,呼应首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可叹我听到更鼓就要去点卯了,骑马去秘书省(兰台)报到,就像在风中飘零的蓬草,官场飘零。这里的热闹和爱人啊,不知还能不能相见。

整首诗一二句、七八句萧瑟清冷,中间两联却极尽热闹渲染,从星辰冷落转入烛影摇红、灵犀相通,再进入冷落飘蓬,强烈的对比令人格外伤感。

同时那互相爱慕的女子,“彩凤双飞”、“灵犀一点”极写欢情,不过转瞬之间,更鼓一响,欢情便化作乌有,也是让人刻骨铭心。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为什么有人说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第二句“毕世接不出”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中国古代爱情诗词中不朽的经典,其中《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更是经典中的经典,里面有一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以说爱情诗词中最为人熟知一联诗。

不过,这首无题诗中,让人赞赏的不止上面所说的一联,其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便已让人感到惊艳,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更被明末清初的学者赞其“毕世接不出。”(《义门读书记》)

那么,今天小楼就分析这第二句好在哪?为什么冯舒会说“毕世接不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