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将军称大树,下联该怎么对?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手下有名的大树将军指的是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上联:将军称大树,下联该怎么对

上联:将军称大树,

下联:百姓乃沃田。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手下有名的大树将军指的是谁

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 冯异原为新朝颍川郡掾,后归顺刘秀,随之征战,大破赤眉、平定关中,协助刘秀建立东汉。

冯异勇武过人屡立战功,但为人谦和低调。每当战事间歇,众将和士卒多聚集相互夸赞自己的军功!而冯异则默然无语的坐在树下休息。因而,被兵士们称为“大树将军”。

刘秀称帝后,冯异被封为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公元34年,冯异病逝于在军中,谥曰节侯。

历史上将领常称为“飞将军”等,为何东汉冯异被称“大树将军”

因为大树将军冯异,才有了以下这些词汇:

披荆斩棘、坐树不言、畏天知命、引车避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大树将军这个称谓最初源于军士对冯异的调侃,进而转化为对其“人品贵重”的赞誉,这是一个由外号到雅号的过程。冯异做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忠心耿耿,战功显赫,为人低调谦和,属于那种允文允武、军政一体化且能力上出类拔萃的高级管理人才。

大树将军称谓的由来

《后汉书·冯异传》中叙述:军队出征打仗,经常在外宿营,闲暇之余,将领们会谈起各自的辉煌战果和“不世”军功,以充谈资,聊来聊去就演变为自吹自擂,以军功论,冯异不差于其他人,但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默默走开,找棵大树,在树下静静思考自己在战场上的得失和经验教训,久而久之,上至将军,下至普通军官及兵卒都发现了这一规律,所以就调侃冯异是大树将军,不久后,大家才明白他“为人谦退不伐”才会有如此举动,从而由对他的调侃转为敬佩,大树将军的称谓虽未变,意义却发生了转变。

每次路遇其他将领,总是他抢先避让对方,不争功,不夺赏,相反利益送到面前的时候,总是把这些功劳和赏赐转嫁给其他将领和属下,正是因为冯异的这种优秀品质,刘秀对他大加赞赏,有这样品格的人怎能不被人信重,可以说刘秀与冯异之间是一种默契的,相辅相成的模范君臣关系,刘秀对功臣的态度在历史上堪称典范,而冯异则是恪尽职守,严守本分,知进退,懂隐忍,不居功自傲的臣子楷模。

适逢乱世擅于军政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士。最早为新莽政权效力,家乡颍川任职,相当于郡守助理,职位不高,却颇受重用,奉命监护五县。由此我们可知,冯异在地方政务处理上有一定经验,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他既要深入基层部门甚至民间去了解、分析各式各样、错综复杂的状况,又要提出可供现实执行的合理化建议、方案以供备选,为领导分忧,是个既符合官场,又符合实际的“双面”人才,这是他的最初仕途方面的情况和分析。

适逢乱世,“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的冯异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能够学以致用,有效的运用到战场上,并且取得决定性胜利,比如:

隗嚣进军栒邑,兵威之猛无人可与争锋,其中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冯异大将军,这不是个人能力所能改变的情势危局。通过一路征战浴血打拼过来的将领们,实战经验丰富,对隗嚣实力都有着精确的评估,大家并不赞成冯异正面交锋的想法,但冯异以一句话说服了大家“如果是进攻的话,咱们的实力确实不足,但是凭城防守却绰绰有余,足以应付。”暗合《孙子·形篇》“攻则不足,守则有余”(银雀山汉墓竹简本)。所以大家纷纷表示同意他的作战安排,比隗嚣先一步进入栒邑,为出奇制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冯异所率部队,偃旗息鼓猫在栒邑城内,等到隗嚣军临城下后,突然鼓声震天旌旗招展,尚未来及整军的隗嚣大军登时大乱,被冯异军追杀几十里,大获全胜。大家也可以联想一下一千多年后朱文正的洪都保卫战,几万人的守军硬扛号称六十万的陈友谅大军长达85天,朱文正以此名闻天下,而陈友谅也因这场战役为自己敲响了丧钟,虽然并不是所有守城战例全是如此,但守方凭坚城占据很大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除非被强军围点打援等其他特殊情况。以上只是冯异在军政方面基本能力的描述。

大树与刘秀的“相识相知”

他与刘秀可谓不打不相识,英雄相惜,需要特地讲在前面的是,早在刘秀为更始帝打工期间,他俩就已经结识,并且冯异以自己的能力扛住了刘秀的进攻,但冯异最终投靠的是打工仔刘秀本人而非更始帝。

刘秀受命攻打颍川,到冯异家乡父城遭到顽强抵抗,无奈之下,刘秀率兵暂时驻扎在附近,冯异则本着办事认真负责,亲力亲为的工作态度主动上门打探消息,探查情势,没想到直接就被刘秀的属下擒获,恰好刘秀大营中有冯异的亲朋好友一干人,晓以大义,轮番解劝之下,冯异同意归顺刘秀,而且既然是归顺,寸功未建于心不安,自然要交上自己的投名状。回到守城对自己的兄弟苗萌坦诚相告,而苗萌素以冯异马首是瞻,最终五城同归刘秀。

冯异看重的是刘秀的为人,而非更始朝,所以刘秀因刘縯被杀返回宛城后,冯异又独自扛住了更始帝差人进犯的十多次攻击,更始军队无功而返,还是那句话,这只是对刘玄,而对刘秀,冯异的态度是大不一样的,刘秀再次经过父城的时候,冯异城门大开毫无防备的杀牛宰羊美酒款待。更始帝刘玄忌惮刘秀的实力,加上刘秀的哥哥刘縯是自己所杀,所以对刘秀的使用一直心存疑虑,这样的人才如果不用着实可惜,但是太过重用让其掌握兵权,刘玄又担心刘秀有不臣之心,复仇篡权,好在刘秀悲愤不形于色,流泪都在私下,表面上反倒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不是入戏太深,而是由于刘秀的口碑和出色能力满朝文武皆知,其兄刘縯以前的追随者阴识看重刘秀的人品和能力,将阴丽华与刘秀撮合到一起,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愿望达成,心里也确实高兴,逐步摆脱了心情的低谷,这让刘玄看在眼中,稍稍抹去了些许忌惮,王莽授首大势初定,刘玄就派刘秀监工洛阳新都并筹备相应事宜,就是这个时候,刘秀路过父城,冯异投靠,并推荐了能力不错的同僚、同乡,与刘秀一起共赴洛阳。

冯异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刘谡、刘縯、刘秀是利益共同体,本是同宗,刘玄得以建号更始,刘縯居功至伟,出于对其能力的嫉妒,所以才找借口杀害刘縯,原因就是功高盖主,而刘秀更为其所忌惮,但是刘秀从父城跑回来主动承认错误,他也没什么好借口下手,莫须有的话,本身势力结构就有问题,根基不稳,再加上屠戮功臣,那人心就散了。

天大的机会,镇抚河北

河北诸多势力趁新旧政权更替,纷纷自立拥兵自重,但多数持观望态度,所谓自立也无非是想在纳入新一届王朝的之前,获取更多的谈判筹码以求加官进爵而已。

刘玄和刘秀都在等一个机会,刘玄在等机会诛杀刘秀,刘秀在等机会逃出生天,河北动荡恰恰是刘秀最好的机会,但是很多朝臣都反对刘秀镇抚河北,不是因为他能力不济,而是因为他的能力太强,恐生变数对更始朝不利,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冯异在关键时刻给刘秀出了个主意,重金贿赂丞相曹竟之子曹诩,收纳刘秀厚礼之后,曹诩这个御前大红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刘秀如愿成行,自此天高海阔,无复性命之虞。

劝进刘秀,自立开国

受刘玄委派,刘秀开始了他的征服之旅,早在刘縯刚刚被杀的时候,因为刘秀常常暗中垂泪,冯异就曾经奉劝刘秀自立,在渡河之前刘秀的至交邓禹也说过类似的话,按当时的情况估计,刘秀也不得不自立门户:

一是更始帝刘玄昏庸、懦弱,还与刘秀有弑兄之仇,不值得刘秀辅佐。

二是嫌隙尚在,刘玄始终威胁着刘秀的性命,只是暂时没有合适的机会下手而已。

趁着此次黄河北渡,冯异觉得成就大事就在此时。所以刚刚渡过黄河就建议刘秀将属下官员分别派遣,深入到各个地方郡县,安抚官民,借此拉拢人心。而冯异则负责消息的收集、统计工作。调查可拉拢势力,汇报给刘秀。

一山不容二虎,就在刘秀到达河北地界不久,王朗以刘秀为患,发布悬赏,打算趁刘秀立足未稳,利用其他势力或背叛者,铲除或行刺刘秀,最终却被刘秀反杀。与此同时,刘秀对河北官绅、百姓的拉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势力也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