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死后是扶苏当皇帝,历史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不被世界认可,还算灿烂优秀文化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果秦始皇死后是扶苏当皇帝,历史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如果扶苏继位,秦朝极可能成为后来的汉朝。虽说历史不能假设,但非常相似的是,汉承秦制,在政治架构上并无不同,而且秦始皇和汉武帝非常相似,都是雄才大略,也都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不惜民力;两人只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汉武所托得人,霍光不同于李斯,辅佐汉昭帝、宣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抚平了国家的创伤,使政权得到平衡过渡。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扶苏的政策主张:重儒术,亲文士;心怀仁孝,情真意切,与汉昭帝、宣帝的政策主张非常相似。

重儒术,亲文士。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扶苏反对父亲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举措,多次上书劝谏秦始皇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

心怀仁孝,情真意切。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天,秦始皇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时病重,秦始皇命中车府令赵高写遗诏给扶苏,遗诏内容是让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秦始皇死后,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胡亥派使者将遗诏送到上郡给扶苏,扶苏看到遗诏内容,就哭泣着走入内宅,准备自杀。蒙恬阻止扶苏说:“陛下如今在外,还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我请求你重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使者在旁边一再逼迫催促,扶苏为人仁弱,对蒙恬说:“如果父亲命令儿子自杀,那还要再请示些什么呢?”说完便自杀而死。

其次,看一下历史评价:

《史记.赵高列传》中,赵高说:扶苏“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作为最了解始皇爷俩的身边人,赵高的说法是有可信度的。

司马迁《史记》:“扶苏为人仁。”

司马光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但在晚年,汉武帝刘彻却因巫蛊之祸滥杀大臣王子,引得后世非议。相较于一生从未滥杀一位大臣的秦始皇,这无疑是刘彻的不及。他们留给后世的都一个外强中干,经济凋敝,人心不稳的烂摊子,扶苏面前的秦朝并不比汉武帝之后的局面差。

秦始皇虽然喜欢小儿子胡亥,但他在政治却始终是看好扶苏的,很多人认为秦始皇让扶苏在外戍边有放逐之意,其实不然。秦始皇的做法是在让扶苏接触军队,熟悉军事,树立军中的威望。这一点和本朝太祖让太子到朝鲜军中效力是一个意思。

扶苏素有贤名,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以至陈胜、吴广起义时仍然借扶苏之名,而到百姓的拥护,可见这样一个如果继位,采取重儒术,“与民休息”,其政策大致和汉武帝的继任者相近,秦朝极有可能走上大汉的道路。

如果传统文化不被世界认可,还算灿烂优秀文化吗

如果传统文化不被世界认可,还算灿烂辉煌文化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要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解答这个问题难度非常大,因为传统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涉及方方面面,非一般人能解释得清楚明白的,笔者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对传统文化的概念也只是略知皮毛,因此只能谈一下个人肤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

概括地讲: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也有相同或近似的传统文化,比如西方国家、东方国家,某些毗邻的国家就有相同或近似的传统文化,比如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民族服饰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范畴,就不多谈了。

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儒家、道家、佛家、墨家、法家、兵家、杂家等十多种文化意识形态,最有影响力的是儒家、佛家、道家。具体包括:古诗文,如楚骚、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等,还有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对联、书画、歇后语、各民族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二:灿烂辉煌传统文化的定义

笔者认为,只要能在历史长河中广为流传,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能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都是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不论是否被世界所认可。再者说,又有哪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能被全世界所认可呢?如果这样,难道说世界上就没有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了?

三:中国传统文化绚丽多彩,灿若星河。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悠久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创造并发展了古老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国传统文化灿若繁星。

笔者简介中国古典诗文、传统节日、四大发明三种传统文化

1:古典诗文

楚骚: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浪漫主义奠基人屈原,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屈原的诗文标志着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唐诗宋词:唐、宋两朝更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领军人物可分为三个时期。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中唐时的杜甫、白居易、柳宗元,韩愈。盛唐时的李白、王维、孟浩然。其中李白、杜甫更是唐代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宋代继承发展了唐代文化,其杰出代表人物分为二派,一是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二是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唐诗宋词留下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作者成千上万,唐诗宋词更是数以万计。

2: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就有16个,分别是春节、元宵节、土地诞、(二月二龙抬头)上巳节(三月三)、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腊八节、冬至节、祭灶节、除夕。其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是比较重大的节日。

3: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这些发明创造经久不衰,在人们生产生活及科研、文化、教育、军事等多个领域广为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更是将这些发明创造推向了新的高度。

总之,我认为,无论哪个国家,只要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能广为流传,广泛应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能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即使不被世界认可,都属于灿烂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浩如烟海,灿若繁星,我为自己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民族而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