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东:我们不必那么崇拜、看中诺贝尔
发布时间: 2023-07-11

许子东十年前录制《铿锵三人行》一举实现了他从“人名”到“名人”的跨越。自此,这个在大学中教书的许老师,这个研究张爱玲、郁达夫的许教授,插过秧下过地的许如青,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在电视节目中,他侃侃而谈,在触及中国文学界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时,他直言道,我们不必那么崇拜、看中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并不是唯一的标准,重要的是中国文学自己的发展。

诺贝尔奖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在提及中国文化界的诺贝尔奖情结时,许子东直言,这大可不必。中国文化的创作水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诺贝尔文学奖的中游水平来说,中国作家能够达到其水平的亦有许多。

中国文学界所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之所以非常之少,其实也间接说明了各个民族文学发展水平差异、评判标准及语言不通这一系列的问题。

不同民族的文学风格并不相同,存在着诸多的分歧与矛盾,要在这诸多的冲突之中选择一个统一的标准,其实并不合理,这也是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较少的原因之一。

展开全文

另外,由于语言不通,汉语由于并不是类似英语、法语之类的主流语言,脱离了原生语言,其中的内涵意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文学性质也会发生改变。

因此,翻译也是影响中国人能否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很大的因素。故而,许子东指出,诺贝尔文学奖并不能作为一个世界标准来评判各国文学的发展水平,中国人没有拿到该奖项,并不代表落后,不应该拿它来定性中国文学。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诺贝尔文学奖情节的存在也有其有益的一方面,那就是对中国的文学创作起到了引导和修正的作用。

中国评论界需要一个评判文学价值的权威标准,而诺贝尔文学奖的存在恰恰符合了当今文学评判的一个需求。它对我们我们矫正中国文学发展的缺陷、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方案与标准。

诺贝尔文学奖尽管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作为参考标准的。能否获得诺贝尔奖并不是目的,用它来引导、督促文学界的发展才是我们需要做的。故而,许子东进一步指出了我国文学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今文学发展的媒体网络化

随着当今网络新媒体平台为主的信息传播媒介成为文化产业主流,文学创作产业也向着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商业化价值取向的影响,文学产业出现了质量低下、同质化等等问题,经典的文学传承出现部分断裂的局面。

因此,在当今文学发展的问题,许子东作出了回应。

他认为现在的文学创作水平并不亚于上一个高峰期,并不能以过去的标准来简单评判当下的文学,但同时,网络文学也应当精益求精,在思想文化内涵上做好功课,注重其主题框架、叙事内容等的创新,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学作品。

从当今文学发展的趋势来看,相较于传统纸质文学的创作,现今文学呈现出了自由化、数字化的特征。当代文学以其直观而快捷的方式对传统的文学发展方式产生冲击。

对此,许子东谈到现今文学诚然受经济商业化的影响,具有迎合大众的倾向,兴许丧失了传统文学的严肃性,但我们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传统文学亦又强烈的政治化特征。所以说,各个时代的文学发展必然有其缺陷,不能厚此薄彼,重要的是弥补缺点。

我们首先应该借助网络传播媒介来优化文学产业的发展环境。知识分子同样要借助媒介的方式来达到传播正确价值文化取向的作用,积极融入新媒体市场。如此,才能更好地引导网络文学产业生态,使得文学发展趋向理性积极。

其次,“文以载道”是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各个文学监管者应该提高文学创作的门槛,做好审核工作,增强编辑与传播等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受众的宣传教育一样不可忽视,读者要自觉抵制低劣与恶俗的文化取向,宣扬正能量。

最后,传统文学的创作理念不可完全丢弃。

要提升网络文学的创作水准,就应当追求文学的精品创作、高品味的审美艺术,这就要我们吸取传统文学创作中的理念,摒弃浅薄的文学作品,将文学与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与现实意义统一起来,提高内容质量、艺术水平,这才是文学发展的长久之道。

总之,许子东认为当代文学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固然有其缺陷,但也有时代所趋的必然性,应当以客观的态度来评判,不可偏颇。

如今是中国文学批评的疲软时期

要使得文学研究进一步发展,对文学批评的重视必不可少。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是相互共生的关系,文学批评发展了,文学研究才能更进一步。

文学批评就像是学术领域的前锋,在一片混沌黑暗之中开疆拓土,对当代时事做出评判。面对正在进行着的当今时代,需要有文学批评穿透现象直指问题,引发论辩,激发新思路、新方法。故而,许子东进一步指出了现今文学评判存在的问题。

许之东在谈到文学批判发展等问题时,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分成了几个发展时期:首先是1920年代时的尖锐时期;而后是1930年代后因苏联等因素的影响,作者之间的相互批评逐渐分化成不同派别之间的相互攻击;

1940年以后,文学批判成为了一种个人攻击的手段,对文学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可言;直到1980年动荡结束后,文学批评才渐渐复苏,不管是主流观念,还是旁枝末节,都有新鲜的血液加入进来,文学批评在这一时期一度得到繁荣发展。

1990年后,文学批评渐渐衰弱,这一方面是因为学院制的影响,学者大多被吸引到学院之中,加之内部项目、基金等等的利益诱惑,学院之中的文学批评渐趋理论化,与当代文学脱节。

另一方面由于商业化的影响,如今的文学批评成为了出版机构或是文化工业的一个部分,往往是由出版机构、相关文化产业约学者进行写作,而不是自发而成,这样导致文化生产业之中的赞扬要多于批判。

这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家与批评家互相批驳、评论以及四十年代政治家与作家相互交流都有很大的差别。其实从现今中国不同的文学批评流派来看也可见其中端倪,例如作家批评、政治集团的批评、学院批评、市场出版批评等等,这几种批评在一百年之间都有一个代替、起伏的一个阶段。

然而,当今中国的各流派之间竞争不在,和气一团,与以往的发展状态大相径庭。故而可知现今的中国文学批评界是薄弱的时候。

中国文学文化产业正处于一个发展的时期,不能单以诺贝尔文学奖来评判其价值,诚如许子东所言:我们不必那么崇拜、看中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只是一个参考标准,我们要结合当今我国文学界的发展现状,弥补缺陷,如此才能走得更远。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