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之祖,默化清明习俗,吟唱千古品格忠孝两全的传奇人物介子
发布时间: 2023-07-06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浩瀚的历史云烟中,却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不是达官,也不是显贵,唯一的“成功”就是流芳千古,影响了世人的风俗习惯,这个人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介子推。但他更打动我的却是他忠孝两全的人格魅力!

说起介子推,这还得从那位大器晚成的晋文公重耳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四起,战火纷飞,重耳的父亲晋献公率兵打败了骊戎,骊戎为求生存,献美女骊姬示好。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晋献公也不例外,对骊姬是百般宠爱。骊姬也不是个省油的灯,靠着晋献公这棵大树,千方百计设计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骊姬亦非凡品,成功设计陷害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接着继续扫除障碍,又诬陷重耳和夷吾两兄弟,这就有了后面重耳流亡列国的故事。

重耳爱才惜才,最懂得敬重贤士,所以在他出逃的时候,就有当时晋国很有才能的很多贤士追随。封建社会国君都是世袭制,忠于国君及公子们既是忠于国。这追随者中的贤士其中一名就是介子推。

古代经济和社会都没有现在那么发达,加上兵荒马乱的时候,更是人烟稀少。流亡在外的重耳一行怕追杀和迫害,日子过得那个苦啊!有一天他们逃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重耳作为晋国的公子哥,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体质相对弱些,他是又累又饿,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随臣们自然都忠心耿耿,不忠心耿耿也不会跟着他出来背井离乡的受苦受难,就到处找吃的,但荒芜人烟的地方都是不毛之地。尽管随臣们尽心尽力地到处找吃的,也没有找到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大家都焦急万分,这要是饿死了,不白流亡了吗?大家的心血不都白费了吗?那个焦急可想而知。

这里面的介子推呢,这个人一向低调闷头干大事。他默不作声偷偷跑到一边,用匕首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块肉,因为一向低调从事,仍默不作声去煮成肉汤,再端回来给重耳吃。国外有释尊割肉喂鹰,这里有介子推割肉喂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对介子推来说他是在尽忠。

重耳吃了之后,渐渐地恢复了体力。后来才知道他吃的是介子推身上的肉,当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比雪中送炭还要珍贵,这一块肉让重耳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在重耳流亡期间,晋国巨变,晋献公死了,十一岁的奚齐即位。在这么个乱世中,自然有很多人不服,就把奚齐杀了。后来晋国又经历了两任君主,一个是晋惠公,一个是晋怀公,但都不成功。

19年后,重耳历尽千帆,终于登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座,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那是他已经62岁了。

晋文公即位后,施恩百姓,犒赏随他流亡的贤士与功臣,却唯独忘了介子推。从这一点来看,介子推更是不招摇,擅长默默无闻,不会也不愿夸功争宠。不声不响地带着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

世上也没有不透风的墙,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晋文公听到了此事后,后悔极了,赶紧大张旗鼓地率领军队上绵山寻找介子推,请他回来。如此忠心不二的人才,怎能流失?

古代的山都没经过开发。树木丛生,山高路险,找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有些困难。

介子推是一大孝子,品格高大上,安心孝顺自己的老母亲,让她安度晚年,并无他想,所以选择这么个地方隐居起来,以防备晋文公想起来找的。

有人就给晋文公出了个馊主意放火烧山,逼介子推现身。当时大家都一直赞成烧山,晋文公就下令放火烧山。他们千算万算,唯独没有算到介子推的母亲年迈行动不便,对一个人品高大上的人来说,怎么会舍弃自己的亲生母亲?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烧得介子推无处藏身,他背着他的老母亲无处躲藏,老母亲也受不了这惊吓和烟熏火烤,奄奄一息,让介子推自己走。介子推则是倾力相救,自然是守着老母亲不走的。就这样,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自己熄灭了,他们也没见到介子推的影子。大家上山一看,才发现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死在了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旁。这个悲壮啊!这可歌可泣的一幕,让人为之动容!

晋文公对着介子推的 尸体哭拜了好久,介子推的死给晋文公留下了终生的遗憾。他把介子推母子俩葬在了这棵柳树旁。值此介子推尽了孝。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于是下令:在介子推死难的这天(指清明节前一天),人们不得生火做饭,要吃冷食。寒食节,就这样产生了。

由于寒食节正值春光大好的时节,渐渐被人们赋予了新的习俗,如踏青、赏花、放风筝等,当然还有扫墓、祭祀等活动。又由于寒食节与清明临近,这些习俗慢慢变成清明节的活动。

介子推在母亲年壮时为国效劳,护重耳周全,使晋国得一明君,并迅速称霸一方,可谓尽忠。在晋文公功成名就之时,选择侍奉母亲到最后一刻,可谓尽孝。忠孝他都做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历经千年仍煜煜生辉,正心正气打动着我们。这品格的光辉就是春天里最美丽的风景,美得让人窒息。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