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海上登陆装甲车坠海,士兵死亡,水陆两栖装甲怎么会死士兵?二战时日本的一款水陆两栖坦克为什么叫做“特二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俄军海上登陆装甲车坠海,士兵死亡,水陆两栖装甲怎么会死士兵

为了对抗美国的军演、俄罗斯海军波罗的舰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海上登陆2019”军事演习。

军演进行中、第336海军陆战旅一辆固定在甲板上的BTR82A装甲运兵车意外启动坠入海中。
当时车上有3名值守士兵、其中1人没有逃脱比困车内意外身亡……,车辆也面临报废。

这是一起严重的意外事故、俄军方已经展开调查程序。
TBR-82ArmoredPersonneIcarre是俄罗斯TBR80轮式8*8装甲车的升级版分TBR-82和TBR-82A,82A外观特征是增加了一门30mm机炮。
TBR82/82A作战性能比TBR-80有所提升。

该车乘员3人、可运载7名作战人员。

二战时日本的一款水陆两栖坦克为什么叫做“特二”

二战时期的日本也在研制水陆坦克,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很奇特,所以他们有着奇特的名称、奇特的结构、奇特的运用方式、(诚邀关注:总说装甲)奇特的外部形状和特殊的运用方式,它的全称名为“特二式内火艇”。由于是隶属于海军的装备,名称也相应称为“内火艇”,而不是“战车”。

特二式内火艇,在结构上也有许多奇特之处。它由前浮箱、本体、后浮箱三大部分组成。陆上行驶时,将前浮箱、后浮箱卸下,这时它完全像一辆轻型坦克。其装甲板较薄,炮塔的前面、侧面和后面的厚度均为12mm,顶部为6mm;(诚邀关注:总说装甲)车体正面为12mm,侧面及后面为lOmm,顶部为6mm,再加上它采用铆接结构,抗弹性能较差。水上行驶时,将前浮箱、后浮箱挂上,这时它更像一艘船。这是它的最突出的结构特点是“三段式结构”。

这款车也是有很多可取之处。二战后的美军官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诚邀关注:总说装甲)他说:“除了内火艇系列外,日本人在二战中设计的坦克装甲车辆,谈不上有什么创新之处。”

早在1928年,日本军方就开始了水陆装甲车辆的研制工作,由日本陆军“牵头”。二战爆发,日本海军对这种战车很感兴趣,认为它很适合于“对太平洋诸岛的作战”。(诚邀关注:总说装甲)于是,海军接受了这项研制工作,继续加以改进,终于在1942年研制成功“特二式内火艇”,当年就装备日本海军陆战队。“特二式内火艇”,算得上是真正的水陆坦克。日本特二式内火艇的研制过程,也算是充满了奇特的色彩。(诚邀关注:总说装甲)

坦克炮管里面有异物的时候能开炮么会不会炸膛

通常把进入炮管的泥土、沙石和水称为异物,通常认为当有异物进入炮管后如不清除,就会发生炮膛炸裂的情况,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要看进入的异物是什么东西,进入的质量有多大,坚硬程度如何。如果进入的质量不大,火炮在发射时就能够承受住,即使是坚硬的小石粒,也会在炮弹与炮管壁的猛烈挤压下变成粉末,随着炮弹和发射药气体一起冲出火炮。当然,炮管和发射出去的炮弹会受到一定损害。如果进入的异物太多,使炮弹与炮管来不及把这些异物“挤压”成粉末,就是“挤压”成粉末也会因为太多而挡住前进的炮弹,这将使炮弹在炮膛内的前进碰到极大的阻力,炮弹的前进速度一慢下来,就会导致炮弹后面的炮膛压力升高,进而产生炸膛的严重后果。
现代坦克大量使用脱壳穿甲弹,这种炮弹采用了可分离的弹托,为了在穿甲弹射出炮膛的一瞬间顺利地与穿甲弹杆分离,弹托前部的形状被设计成碗状,在射击时可以很顺利地把进入炮膛的沙石、泥土“收集”到弹托的“碗”上。因此在发射时不管是大颗粒状的沙石还是小颗粒状的泥土,都会被比较容易地推出炮管,这种炮弹对异物进入炮管中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炮弹的发射速度对异物的适应性也有很大影响,速度低,就会让炮管中的沙石、泥土有比较多的“反应”时间,能够被炮弹推出炮膛,而不是被挤压卡在炮弹与炮管之间。当然,弹托有可能受损,影响射击精度。

水陆两栖坦克(战车)能防火箭简、无后座炮及追击炮的打击吗

能提供一定的防御,但想确保百分百的防御,这是做不到的,它们只能为战场的士兵提供机动作战能力的同时,尽可能的增加一些防护能力,许多水陆坦克的防护与装甲车非常近似。

说“许多”也不算太对,其实世界上压根就没有多少水陆坦克,即便把历史旧账拉出来也凑不出多少种。

比如二战的谢尔曼DD(Duplex Drive Shermans),这种M4坦克的改型为自己增加了一个船型防水帷帐,下水前需要进行15分钟的准备工作,入水后依靠屁股后面的两个小螺旋桨推进,炮塔后面则放了个控制方向的舵。

谢尔曼DD与普通的谢尔曼并没什么不同,可以理解为一种增加了防水套件的谢尔曼坦克。如果对上火箭筒,无需后世的RPG,仅当年的铁拳、坦克杀手、巴祖卡等,都可以击破它的装甲。

如果换上美军50的M40型106mm无后坐力炮的话,因为同样采用了聚能破甲战斗部,口径又大,它的破甲深度比二战火箭筒更大,能穿破400mm均质钢板,你就算把虎式坦克弄下水也挡不住。

至于迫击炮,按常理来说,坦克的顶部装甲都具备一定的防迫击炮能力,采用碰炸引信的迫击炮弹在触及顶甲的时候就会爆炸,并不足以对坦克内部造成影响。

但凡事都需要结合实际,如我军维和部队在南苏丹的经历,一颗60mm迫击炮弹意外撕裂了92式步兵战车顶盖,在车内爆炸,造成了2人牺牲的重大人员伤亡。

92式步兵战车是典型的装甲轻薄的防弹装甲车,重约15吨左右,这一级别的装甲车往往只具备基本的7.62mm防弹能力,对大口径机枪的中近距离射击都难以防护,但它的顶甲级别与二战坦克和轻型水陆坦克极为接近,可以说,既然60mm迫击炮能撕开92的顶盖,撕开区区谢尔曼DD问题不大。

何况60mm迫击炮弹仅为小口径的迫击炮弹之一,如果换成82mm、100mm、120mm、160mm甚至更大口径的迫击炮呢?须知大口径迫击炮的装药与同等口径的榴弹炮比起来也没差,挨那么一下还能好?

好在迫击炮属于大抛物线曲射火炮,想要用它们打中坦克装甲车辆很难,就算打中也是蒙的。

除了谢尔曼DD外,二战水陆坦克基本是一个比一个轻,如苏联的T33只有3吨,T43只有4.2吨,比较出名的T40仅5.6-6.3吨。这样小的东西与其说是“坦克”,倒不如说是特种侦查车辆,别说火箭筒、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就连步枪都能对其造成威胁。

日本人在二战中还做了个奇葩的“特二式内火艇”,它被认为是一种船型的轻型坦克,日本根据这种坦克还开发了三、四、五型。重量上特二式内火艇不超过10吨,入水灌注压舱水后可达12吨以上,基本也就是个脆皮卡车的程度,顶甲6mm,侧后10mm,其它部位12mm,也就挡挡枪。

二战后基本就没有多少再开发水陆坦克的国家了,但苏联仍然延续了这种车型,开发出了大名鼎鼎的PT-76水陆坦克,这种坦克多次参与战争,表现的可圈可点。PT-76仅重14吨,装甲甚至比特二式内火艇都差点,但做了倾角处理,其首上11mm 10度倾角,首下14mm 45度倾角,侧面14mm直角,后部7mm,顶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