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原文(扁鹊兄弟三人都精于医道,为什么只有扁鹊最出名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扁鹊兄弟三人都精于医道,为什么只有扁鹊最出名

因为扁鹊大哥治病是在病发之前,二哥则是在疾病初发之时治病,而扁鹊治病是在病情严重的时候,因此扁鹊最出名。

扁鹊三兄弟治病的典故出自《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原文为: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王曰:“可得闻邪?”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译文: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厉害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是事先就铲除了病因,所以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扩展资料

扁鹊论三兄弟医术的典故说明了良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道理。古人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万事防为先”、“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所谓“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先行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其核心是主动防范。这是中医治疗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也是最为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

“治未病”首先要未病先防,如同扁鹊大哥治病,在人体在没有发生疾病的健康状态下,对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措施。其目的在于固护正气,增强体质,避开各种病邪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次要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发生后,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采取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阻止疾病的恶化和传变,促进疾病康复。还要病后防复,是指疾病经治疗后,病邪基本消除,正气尚未复原,处于初愈的康复阶段,提前采取巩固性治疗或预防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

扁鹊三兄弟原文和译文

扁鹊三兄弟原文和译文如下:

暖曰:“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 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凡此者不病,治之无名,使之无形,至功之成,其下谓之自然。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创伸股维。

卓襄王曰:“善,寡人虽不能无创,孰能加秋毫寡人之上哉 ?“

译文:

扁鹊三兄弟从医,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

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上医治未病,善战无勇功

中医里讲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意思是说这最医术最高超的医生,能预见还没发生的病,并防范于未然;而中等水准的医生,能治疗即将发生的病,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而普通医生,只能治疗已经发生的病。可世人多认为,只能能实现起死回生的医生,才是真名医,将死都能治活,这才是真本事。

可是,这将死之人是否都能治活?恐怕是难了。而且,无病未能预防才有了小病,小病未能根治才有了病魔发展的空间,最终才成了大病,甚至是将死。

不过凡事皆有其两面性,这问题来了,如何证据这医生是上医,而不是骗子呢?毕竟在你生病之前,他都可以说是多亏了他,帮你防范于未然。而到底是真是假,只有医生他自己知道。

所以真正的上医,他也成不了名医,这就是扁鹊三兄弟的故事的由来。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那时虢国太子暴亡不足半日,扁鹊便赶到宫门告诉中庶子(太子的侍从之臣),称自己能让太子复活。中庶子认为扁鹊是无稽之谈,人死哪里能够复生。

扁鹊长叹说:“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诊视太子遗体,应该还能听到太子耳鸣,看见他的鼻子肿了,并且大腿至阴部还有些许温热感。”中庶子闻言赶紧入宫禀报虢君,虢君立马亲自迎接扁鹊。 

扁鹊见虢君说:“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此症使人面色全无,失去知觉,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 果然,不久后太子果然醒了过来。随后,又用汤剂调理二十多天,太子大病痊愈了。而后,人人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绝佳医术。

魏文王也曾求教于扁鹊,问道:“扁鹊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好的?”扁鹊说:“医术方面属大哥最好,二哥次些,而我属于医术最差的。”魏文侯不解,毕竟这扁鹊都已经号称能起死回生,怎么还落得个医术最差。

扁鹊解释道:“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在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就已经药除病根,所以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没有名气,连村里的人都不认可他,只是我们自家人知道他最厉害。而我的动静最大,治病都是在病人痛苦万分,家属心急如焚之时。此时,若能使病情缓解或治愈,必是名闻天下。”

这名将,其实就和名医一样, 谁都打不了的仗,给他打赢了,就有了传世功名。可真正的善战者与医术极高者,可从来没打过可歌可泣的硬仗或有机会显摆起死回生之术 。

这灾祸还未成形,就被善战者消解于无形,大家必然都不知道,哪能有智名可言?所以有的贪图功名的能人,明明早就看出来问题所在,也有能耐解决问题,却一定要等到事情发酵到谁也收拾不了为止,这才出手,就是不愿意人家看不见他的功劳。

没办法,除非老板英明,看得明白这里面的门道。要不然,善战者要么是耐住寂寞,要么只能是放任不管,再一锅端。

扁鹊三兄弟

据《史记》载,魏文侯曾问扁鹊说:“你们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
:“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天下。这便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扁鹊三兄弟”故事。

魏文王问扁鹊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文言文

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魏文王问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