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觉清明用什么方式祭祀更好些?家中老人的遗像,去世多年了,应该放在哪里好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你感觉清明用什么方式祭祀更好些

清明节有两层意思。一是祭奠逝者,不忘祖先,香火传承。二是清明时节,山花烂漫,踏青沐春。至于用什么方式各地都有不同,基本上都是香烛冥钞,三样祭品,除草修缮,献花礼拜等环节,大体如此。其实用什么方式不重要,关键是提醒后人永远不忘先辈的恩典和情怀,把这种缅怀的形式传承下去,形成一种民族团结,民众友爱良好氛围。不一定说的对,见谅。谢谢!

家中老人的遗像,去世多年了,应该放在哪里好呢

如何处理老人遗像有很多讲究,遗像本身是后人对先人的一种怀念,这既是对老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所以不可随意摆放。

能让我们纠结挂不挂遗像的都是至亲之人,他们生前希望我们过的好,他们去世也不希望我们过度伤心。古人言“睹物思人,思久而神伤”,所以如果家中老人去世了,还是不要在家中悬挂遗像为好,最好的怀念不是形式而是放在内心。

有人说活着的人是“阳人”,故去的人是“阴人”,家中悬挂遗像对风水不利,虽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但从个人心理上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奶奶家客厅里挂了一个硕大的爷爷的遗像,我每次去看到爷爷的遗像都会起鸡皮疙瘩。我知道爷爷生前很疼我,我也很爱爷爷,可看到爷爷的遗像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

老人的遗像最不该挂的两个地方

1.卧室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很孝顺并内心强大的人对老人的故去不能释怀,会把老人的遗像悬挂在卧室,其实这是不可取的。

卧室是人睡觉的地方,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睡觉前多次看到遗像难免会做梦梦到老人,不管是好梦还是噩梦,经常梦到死去的人对身体总归是不好的。

如果把老人遗像放在卧室,每天醒来睁开眼第一眼就能看到,那一天的生活就会从哀伤开始,心情不好做什么事就会心不在焉,长此以往运气也会衰落。

2.杂物间

杂物间是堆放杂物的地方,把老人遗像挂在杂物间是对故去老人的不尊重。

我们该如何处理老人的遗像

1.挂在客厅

把老人遗像放到客厅的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唯一不大恰当的就是当家里来了客人,别人看到客厅悬挂着遗像会有点不舒服,拜也不是不拜也不是。

建议:

老人的遗像可以挂在客厅,但最好不做把遗像做太大,也不要把客厅墙上光溜溜的只挂着一个遗像。

处理意见:

(1).把遗像缩放一个小一点的,挂在不显眼的位置,这样既可缅怀老人又不会给客人不舒服的感觉。

(2).做成一个照片墙,上面挂很多家人照片,把老人遗像放在其中。

2.收藏起来或做成电子相册

其实把老人遗像收藏起来或做成电子相册是较为合适的,也是笔者最推崇的。

照片是个念想,想念老人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一看,看完了再收起来,这既可以缅怀先人,也不会给活着的人留下“心理负担”。

3.周年过后烧掉

这个处理方法可能很多人都不会赞同,之所以笔者会把这个处理方法单独列出来,是因为曾听过舅舅说过一段话,我深表赞同。

给姥姥上周年坟的时候,舅舅把姥姥的遗像拿到坟前烧了,当时母亲和小姨都很不赞同,舅舅说:“我们兄妹几个当然都很舍不得她离开,现在我也70多了,说不定哪天也跟着走了(舅舅身体不好),我和小军(舅舅儿子)能把俺妈的遗像供起来,那我死了以后呢?说不定会被放到哪个犄角旮旯,与其后面被扔掉,还不如我自己烧了干净。”

想想也是,很多人会把父母的遗像供起来,也有很多会把爷爷奶奶的遗像供起来的,但很少有人会有把太爷爷的遗像还留着。

结束语

老人的遗像有人愿意供起来缅怀,有人愿意收藏怀念,还有人干脆烧掉,想法不同、情感不同、角度不同处理起来当然也各有不同,这都没什么问题。

人去世了,再多伤感再多形式都是枉然,老人生前不闻不问,死后又是烧“别墅”、又是烧“跑车”那只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罢了,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多多尽孝胜才是当下人最应该做的。

祭祀活动的照片,如何拍成一个系列

我曾经拍过一个本地省级非遗“烧大牛”祭祀祈福的活动,我曾经连续三年在大牛的制作过程和烧大牛祭祀当日跟拍过,我来说说我的一点看法。

先拍感兴趣的点

拍摄一个项目的时候经常是因为一个兴趣点引起了关注,勾起了想拍个究竟的冲动,所以在拍摄中先把自己看到的兴趣点拍出来,在拍摄中不断的发现新的兴趣点。

开始只是只是对大牛制作感兴趣,跟拍过程发现主持这件事的老人感兴趣,反正哪感兴趣就拍到哪。

在调整中发现

拍摄中除了发现新的兴趣点,有时候也会引导拍摄思路应该往哪个方向深化,例如追踪传统手艺人的生活,刻画他的一种对传统的坚守等等,同时也会有一些自己的观点看待这个祭祀内容的一些看法,只要自己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想办法拍出来,发现和调整就是同时的,自己的理解也是在不断的拍摄和调整中去明晰的。

拍摄祭祀活动背景故事往往是他的文化层面,很多时候传统文化与现代倡导的观念还是有些差距的,拍摄这种差距往往是掺合了自己的观点。是选择拍摄这是个什么事,他的由来是什么?祭祀时候有什么讲究和仪式等等?还是选择拍摄自己观点,寻找这个活动文化的差异化,地域化,很多时候不同的照片会迎合不同的应用需求。

细节的东西更能丰富故事性

拍摄纪实摄影,无论什么题材,记录细节是必须的内容,现在玩摄影玩纪实摄影的人很多,很多大师都会讲一些套路,可是故事的细节往往是套路上很难预计到的,只有通过自己发现和领会。如果按照套路拍摄,照片就没有看点,往往是看题目就知道拍的啥。

要想自己拍的纪实照片不留于表面现象,很多时候需要思考的是拍摄手法,就想写文章一样,是否托物言志,是否掺合点形容词汇等等。

细节并不是指的是这个手艺制作的难度,也不只局限制作过程人的表情,我更欣赏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那些细节,它不仅增强了叙事的趣味,更多时候还带有了自己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合理的处理“烧”

传统祭祀少不了烧东西,可是这个文化层面往往和现在文明倡导的主旋律是带有偏差的,怎么拍明白还要处理好这个文化主旋律的偏差。

说说怎么成为系列

成为系列更多的是指怎么去整理,海量的拍摄怎么去组合他的主题?目前看能拿上桌面的系列形式可以有这么两项,第一围绕非遗这个主题去拍摄,把他的历史背景拍出来,不同地域祭祀的主题会有差距;第二个可以围绕传承人这个角色去拍摄,刻画一种坚守与精神。以上这是文化大调子的常规内容,还有一种属于观点陈述的,把自己对这种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差异化的观点阐述出来,或许这个拍摄难度最大,往往更趋向于观念摄影的一些手法,玩转观念摄影更高级一些,会令人留下深深的思考,而不是告诉人家拍的是什么事情过程。

总结一下

看完本人的一点拙见,不知道您是否计划怎么去坚持,不管如何选择系统化的拍摄方案,拍下来就有他的价值,至于怎么整理很多时候看最终的使用需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