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的意思(沐猴而冠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沐猴而冠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沐猴而冠的成语意思:比喻装扮得像人,实际却虚有其表。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一定权位的人

“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项羽为什么被人称为“沐猴而冠”

沐猴而冠指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项羽被人称为“沐猴而冠”的原因:

项羽攻占咸阳之后,率领大队人马到处冲撞杀戮,又放火烧了秦宫。

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韩生劝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

项羽听完后有点心动,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破不堪,于是,更加怀念起故乡来。他对韩生说:“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如今是什么样子。要是富贵了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

韩生听了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意思是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此言不虚哇!

孰料,这些话很快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火冒三丈的项羽立即派遣手下人把韩生抓来,投入鼎镬里活活烹死了。

“沐猴而冠”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成语告诉人们,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那种能倾听来自四面八方声音,且能斟酌损益,采纳良言的人。那种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如同“沐猴而冠”,最终成不了大气候。

你还知道项羽的哪些事迹,欢迎补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