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李政道抛开个人的看法,谁的学术成果更多更大?李政道和杨振宁谁对中国的贡献更
发布时间: 2023-07-17

杨振宁、李政道抛开个人的看法,谁的学术成果更多更大

杨振宁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50年度的诺贝尔奖金。后来两个人分道扬镳。从后来的发展来看,似乎杨振宁的成就更大一些。反而李政道在获得诺贝尔奖金后,基本没有取得一些像样的成绩。

杨振宁的成果在后来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奠定了在物理学的地位。

包括,一是相变理论,二是玻色子多体问题;三是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四是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五是非对角长程序。

这些成就,任何一项都是举足轻重的成就。

另外两个人的共同的成就在培养中国的学生,促进中国的科技发展上。

像中国的博士后制度就是李政道提出的。

1、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年杨振宁和合作者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这几篇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它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

2、玻色子多体问题

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与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

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和李政道用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和黄克孙、李政道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

他们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不过,这个修正项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而得到了实验证实。

3、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

1969年,杨振宁和杨振平将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问题推进到有限温度。这是历史上首次得到的有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模型在有限温度(T》0)的严格解,这个模型和结果后来在冷原子系统中得到实验实现和验证。

4、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1961年,通过和Fairbank实验组的密切交流,杨振宁和Byers从理论上解释了该实验组发现的超导体磁通量子化,证明了电子配对即可导致观测到的现象,澄清了不需要引入新的关于电磁场的基本原理,并纠正了London推理的错误。在这个工作中,杨振宁和Byers将规范变换技巧运用于凝聚态系统中。相关的物理和方法后来在超导、超流、量子霍尔效应等问题的研究中广泛应用。

5、非对角长程序

1962年,杨振宁提出“非对角长程序(off-di-agonal long-range order)”的概念,从而统一刻画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1989到1990年,杨振宁在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Hubbard模型里找到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本征态,并和张首晟发现了它的SO(4)对称性。

李政道和杨振宁谁对中国的贡献更大

只要科学家对国家有贡献,其实是不必区分贡献的大小和早晚,也是不必区分他现在拥有什么国籍,都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

无论是李政道、杨振宁或是别的科学家,都应是如此。

(李政道与杨振宁)

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并不多,除李政道、杨振宁外,还有高锟、崔琦、朱棣文和丁肇中。这里只重点谈谈李和杨,因为我们对他们二人的名字最为熟悉。

(丁肇中在东南大学AMS-C实验室进行学术指导)

我们熟知李政道和杨振宁,最开始还是因为他们合作进行基础物理学研究、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并由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个物理学奖,使得二位昔日好友反目成仇,把别扭闹到今天。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礼)

如果说李政道和杨政宁获得诺贝尔奖仅仅证明咱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并不比那些金发碧眼的白人笨,其它跟咱们没什么关系的话,那么自从1970年代他们先后回国接受领导人接见、受邀在参加国内的科学研讨、到大学讲学之后,这二位科学家的身影就一直活跃在国内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讲台上了。

(李政道在国内讲学)

1980年,著名物理学家周光召在给中科院副院长钱三强的信中提到李政道和杨政宁时说:“许多美籍华人向国内领导建言献策,有些人是有私心的,不可以轻信

......

只有李和杨二位没有私心,热情希望把中国事情搞好,但不幸他们意见不一致。

关于人才培养。

李政道在1974年回国受到领导接见的时候建议培养科学家要从孩子抓起,要及早发现天才,在大学办少年班。他的建议很快被采纳,中国科技大学很快便有了少年班。李政道还建议将一些有潜力的学生送到国外知名大学去留学,让他们学成回国后报效国家。

(李政道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讲课)

在出国留学的问题上,杨政宁便表现出与李的不同:他认为国内的教育已经很好了,反对家长很早就送孩子出国留学,因为不成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国不良风气的影响。待年轻人心智成熟之后再出国深造则更好。

(杨振宁在兰州大学讲课)

关于电子对撞机。

如果说对于人才培养的问题,二人的建议还算是殊途同归,那么在是否建设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开展高能物理研究的问题上,两人截然相反的意见则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政道向我们的总设计师建议,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国家应该建设自己的高能粒子加速器,并坚持不懈地推动国内科学界进行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但当扬振宁得知李支持粒子加速器项目之后,却向高层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见,他认为美国搞了这么多年都没搞出多少名堂的东西,我们现在搞不合适,它完全就是在浪费钱,倒不如把钱投到其它更加需要的地方。

(李政道全力推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高能物理研究)

关于科学普及。

李政道在物理学的研究上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他也一直致力于在国内进行现代物理学研究的推广。从1972年起,李政道几乎每年都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在国内各个大学讲课,帮助国内的科学家了解国际高能物理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了授课他一天要忙十几个小时。他的《粒子物理学》和《统计力学》两门课程的听众多达数千人,这些人都是全国各地的研究人员、大学老师和研究生。李政道不仅讲授物理学,还讲自己对于科学技术的思想和观点,强调国家要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他认为“基础科学是水,应用科学是鱼,产品科学就是把鱼推向市场。”哪一样都不应该偏废。

李政道不仅为推动设立博士后制度、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的成立、北京近代物理中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设立作出了贡献,多次在自己熟悉的科学和教育领域结合咱们的国情实际,向高层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宝贵意见。他还用自己的毕生积蓄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大学本科生从事科研工作。

(李政道在国内演讲)

对于李政道的贡献,我觉得朱光亚先生的评价流露出真情:“政道每次回国都是这样不遗余力地为祖国做着各种事情。他常常与我和其他朋友们讨论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每次提出重大建议前,他都征求我们的意见。一旦付诸行动,他就全身心投入,力求实效。政道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见解、充沛的精力和执着的精神,令我十分敬佩。我深切地感受到他热爱祖国、真诚回报祖国的赤子之情。就像他曾经对我说的,平生最大的心愿和安慰就是能够为祖国做点有益的事情。

(朱光亚与杨振宁、李政道在美国留学时的合影)

与李政道一样,杨振宁在推动国内科学发展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应该抹杀的。他不仅同样为科大少年班的成立做了许多工作,还在美国积极为中国留学生的培养搭建平台、提供资助。他还利用每次回国的时间到许多大学讲学,推动建立科学研究机构、发起成立科学基金会来资助国内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杨振宁与年轻学生交流)

鉴于两位科学家都是搞理论物理的,他们的研究范畴太过于高深莫测,我们这些普通人通过一两篇文字很难加以理解。我们只要知道,无论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还是目前依然身处国外的其他华人科学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为咱们国家的科学事业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不管他们的贡献大小还是早晚,也不管他们所持的意见是我们接受或暂时不接受,只要他们是真心实意地为国家为民族的前途命运着想,都应该是值得我们肯定与尊重的。

祝李政道和杨振宁二位科学家健康长寿!

也祝翁帆幸福。

杨振宁在哪几个领域获得了科学成就有哪些

杨振宁先生是我们安徽合肥人,从小我就非常崇拜他,教授在宇称不守恒,玻色子多体问题,超导磁通量子化,非对角长程序等领域都有重大贡献,同时教授还是一位和平爱好者,为中美人民相互了解出了很大力,最后祝老先生健康,晚年幸福!


\u003Cimg src='http://w","('互联网')",0,null,false,{},["Set"],{"POST":16},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