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所说的八面出锋怎么解释是哪八面?米芾字的特点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米芾所说的八面出锋怎么解释是哪八面

谢谢悟空邀请!八面出锋是指笔锋在纸面的运笔方向多,使笔触变化多端。

笔头是圆锥体状的,从不同角度看,有很多个面,这里是一个虚数,形象的比喻句。他曾说:“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这里一笔指用笔少变化,是虚指。四面也是虚数。

米芾笔法变化多端,技法复杂。临他的行书须有较高的控笔能力才能写到位。在临帖过程中去心领神会八面出锋之妙。

米芾的字结构奇正相错,在平正的基础上通过移位、改变角度、上下错落、高低变化,疏密变化,产生一种险绝字形。

米芾的字讲究连绵组合。指字间的牵丝连带组合,产生不同的节奏感,韵律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以上图片为米芾书法作品。)

米芾字的特点是什么

米芾是中国书法的一个缩影。我认为,米芾最大的特点是,用笔沉着飞动,深得王献之之法,尤能擅变。

“沉着” 是成竹在胸,下笔凝重而有分量;“痛快”是随意挥洒,笔墨淋 漓而又有神采。

他曾自称:“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所以后 人称赞他能“八面出锋”。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提按中形 成飘逸俊迈的气概和风神,沉着又痛快,令人神往。

所谓“八面 出锋”,对照他的墨迹,落笔如“刷”,侧锋、藏锋、中锋“随心所 欲”地运用。

他落笔重而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 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生动有势,在较长的笔画中加些波 折.以增强变化。例如在“钩”笔的使用上,最为典型,较他人 的手法增加动作,增添波折:明显多了一个蓄势顿挫的过程。

总之,米芾广览前贤经典,将历代大家的精华浓缩于一身,创作出大量佳作。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米芾晚年为何大骂王羲之

米芾晚年大骂王羲之?是那些不懂书法和书法史的人对米芾的误解。二王一直是米芾的学习对象,而米芾有很多关于书法的论述,都是在抑唐扬晋。但是关于米芾晚年大骂王羲之的说法也并不是无根之水,只不过很多不懂的人理解错了而已。

此《中秋帖》为米芾所书

米芾三十多岁时曾经得到过王献之的《十二月帖》也就是后来的《中秋帖》,他在王羲之与王献之之间,更加喜欢王献之的率意和自然,他觉得跟王献之很对脾气。这中间的原由我想大概是献之能够打破羲之的封锁,又探索出一路新的书风的缘故。米芾是一直是个喜欢标新领异的人,很喜欢彰显自己的个性,不但于书法上是这样,在生活中也处处是这样,因此才被成为“米颠”。借用今天的一句广告语来说,就是米芾“不走寻常路”。

王献之能够在羲之的影响下“不走寻常路”,因此甚得米芾的喜爱。为此他还对李世民“抑献扬羲”的做法非常不满。他以为:“唐太宗书窃类子敬”,“唐太宗力学右军不能至,复学虞行书欲上攀右军,故大骂子敬耳!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也。”在他的《题唐摹子敬范新妇帖子三首》中,开篇就说:“贞观款书长二纸,不许儿奇专父美。”这里米芾提到王羲之也并不是在反对王羲之,而是反对李世民的做法,为献之打抱不平而已。

而说米芾的晚年骂王羲之,大概是因为他的那句“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吧。还有他在《与魏泰唱和诗》中说过:“老厌奴书不玩鹅”的说法吧。所以很多人会以为说米芾骂王羲之的书法是“恶札”“奴书”,这其中确实是因为没有真正的理解米芾。

米芾在收藏唐摹王献之的《新妇帖》的题跋中就曾经说过一句:“千年谁人能继趾?不自名家殊未智。”米芾看到的是在二王之后的千年里,已经很难有人能真正的再继承到二王的衣钵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化古为新,自成一家。

而他说的“老厌奴书不玩鹅”也并不是说王羲之的书法是奴书,而是说自己不再做羲之的奴隶了,不再走二王的老路了,要从二王的窠臼中挣脱出来的意思。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清醒认识,他才能百死不悔的朝着目标前进,所以晚年才敢说:“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的豪言。这里的“恶札”也不是批评王羲之的书法,而是后人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并被束缚的现象。

奉劝大家再不要误会米芾了,虽然他有点个性,但并不是目中无人的人,相反他是非常崇尚二王的。真正的理解米芾,才能深入学习米芾的书法,不然只能得其皮毛。

米芾的字好在哪些方面

米芾首先是一个狂士。

他喷过柳公权的书法,喷过颜真卿的书法。

作为宋四家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作品有自己的个性和魅力。但是我们后人不要一味的去崇拜,要有自己的感觉和鉴赏力。当然了,我们的鉴赏力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我们经过大量的阅读和临帖之后,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
因为书法不是印刷体,所以就没有那么工整。我对米芾的书法存在保留意见。
米芾的书法也不全是精品,大多数的字动态有致,有些还有加强的地方。
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赵孟頫的书法
,赵孟頫的书法运笔轨迹清晰,点画精到,遒美峻拔。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审美,不过赵体书法我是百看不厌。

不知道我的看法是否正确?欢迎批评指正。

米芾的笔法特点有哪些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宋四家”之一,在继承二王书法体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终以行书名垂千古。

米芾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尤以行书见长,笔法八面出锋、波诡云谲,我曾多年练习、揣摩米芾笔法,将其笔法特点总结为以下五大方面:

一、起笔藏露相间

藏,即藏锋,笔锋深藏于内;露,即露锋,笔锋显露于外;二者是行书中常用起笔技巧,米芾在一字之中运用之妙,藏露相间。例如《米芾 · 蜀素帖》中“垂”字,横画起笔藏露相间:

二、行笔中侧并举

古人作书,强调笔笔中锋,到了米芾这里,改变这一规则,采用“中侧并举”。中锋即时刻将笔心在点画中间行走,侧缝即用笔尖、笔肚一侧书写。如《米芾 · 苕溪诗帖》“壑”字始终应用中锋:

而在《米芾 · 苕溪诗帖》“花”字一字之中,则中侧并举、交替变化,神采外露:

三、用笔方圆兼施

这个较为好理解,方笔多呈圭角,圆笔藏头护尾,圆润而无转角。《米芾 · 蜀素帖》“古”字起笔就是明显的方笔:

与之相对比的,在《米芾 · 苕溪诗帖》中,“襄”字长横则圆笔起笔特征非常显著:

四、转笔有弧有折

楷书当中,转折之处(如横折钩笔画)一般采用明显的折笔,先横后折;而在行书当中基本上全部简化成弧笔;但在米芾的行书中二者并存。如《米芾 · 致伯修帖》“也”字化方折为圆弧:

与此向对比的,在《米芾 · 蜀素帖》“羽”字中,两处都采用了类似楷书的横折钩写法,这在行书笔法中不多见:

五、提按变化穿插

行书中提按是非常重要的笔法,提笔书写,笔画轻细,按笔书写,笔画浑厚;米芾行书中交替使用,甚至在一个字之中都提按变化非常强烈,如《米芾 · 苕溪诗帖》“席”字:

希望以上回答对书法爱好者们有所帮助,也希望书法同道留言通过探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