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杀了丁原投董卓,是择良主还是见利忘义?正史白门楼刘备为什么称呼丁原用丁原的字,而称呼董卓用官职太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吕布杀了丁原投董卓,是择良主还是见利忘义

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被认为是其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历来评论者在这一点上紧抓住吕布的小辫子不放,认为吕布忘恩负义。

吕布杀丁原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三国演义》中是这么演绎的,丁原就在城外跟董卓挑战。因为吕布非常勇猛,董卓兵大败,兵退30里。董卓说,如果他能得到吕布,就能得到天下。虎贲中朗将李肃,是吕布的同乡,知道他有勇无谋见利忘义,于是愿劝吕布归降。

董卓听从他的建议,让他带着赤兔千里马一匹,黄金1000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来见吕布。李肃,先把千里马送给他,吕布大喜,然后等吕布喝到很高兴的时候,李肃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说董卓礼贤下士,劝她归降下,便把礼物都送给他了。吕布为了建功,居然杀了自己的义父丁原投降董卓。我觉得吕布的品德太差了,的确是见利忘义的小人,连义父都杀。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外戚与宦官火并,董卓随即进入京城洛阳。为达到废除少帝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的目的,董卓以赤兔马为诱饵,派李肃前去拉拢荆州刺史丁原的手下吕布。在李肃的利诱下,吕布最终杀死丁原,归顺董卓,从此天下大乱。

按照正史的说明,吕布杀死丁原并投靠董卓,是汉末历史上意见臭名昭著的事件,也是吕布反复无常行径的开始。

不过,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小说中的描述却有很大的差别,这里不妨简单地介绍一下。首先,丁原担任的官职并非小说中的荆州刺史。

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丁原)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这也就意味着历史上丁原的职务是执金吾。

其次,吕布杀死丁原投靠董卓虽然是历史事实,但与赤兔马毫无关系。《三国志·吕布传》中说:“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从这段记载可以得知,赤兔马与丁原之死并无关系。

既然没有以赤兔马为诱饵这么一说,吕布又为何杀死故主丁原而投靠董卓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诸侯》一书中有过论述。

吕布的想法未必有袁绍、曹操等人那么清晰。更何况连大将军何进的部下都投靠了董卓,部分公卿也支持董卓,在吕布的心中,董卓很可能成为正义的代表,而丁原这个上司也就成为了叛逆,被董卓唆使去杀害丁原,自然变成了义举,属于弃暗投明。

而从吕布杀丁原投董卓之后张辽等丁原旧将的反应看,显然对吕布的举动也是比较支持的……总之,不管出于其中的哪一个理由,吕布的行为都属于特别时期的非常之举,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这也许是保护自己的唯一选择了。

正史白门楼刘备为什么称呼丁原用丁原的字,而称呼董卓用官职太师

在古代,人们都是有姓有名还有字的。比如刘备就是姓刘名备,然后还有一个字叫玄德。什么意思呢?就是正式的场合必须使用名。比如需要签名的时候,就必须要签刘备的,而不能签刘玄德。那么玄德什么时候叫呢?就是比较亲近的人叫得,就象我们现在的小名一样,一般都是父母师长或者亲朋好友或者是发小才可以叫的。再说了,不是比较亲近的人也不知道小名啊。

但是,对于一个名扬四海的人来说,他的名和字大多是家喻户晓的。像关羽字云长,那么普天之下都知道的。一个人的知名度越高,知道他的字是什么的人就越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名人效应吧。

对于大名鼎鼎的人,称呼他的字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显得自己对被称呼的人态度很亲切。像张辽称呼关羽都是称呼的“云长”而且叫得语重心长的,感人至深。像有些领导也是这样称呼下属,就显得对下属很亲切,没有把他当外人。像刘备称呼赵云都是叫“子龙”有些时候是长辈对晚辈的亲切称呼。像诸葛亮称呼关兴都是叫“安国”等等。同级别和同辈份的人互相称呼字也是亲切友好的表示。

第二、显得自己和被称呼的人关系密切,尤其是私交很好,有的时候属于攀龙附凤式。有的人,在被称呼的人面前不敢称呼字,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称呼的人不在场,这些人就通过叫人家的字而显得高深莫测的。像有的人,当着诸葛亮的面不敢称呼诸葛亮的字。可是当诸葛亮不在场的时候,他就左一个孔明,右一个孔明地叫得很欢。

第三、有时候也是表示自己和被称呼的人平起平坐。像刘备称呼丁原,说的丁建阳怎么怎么的,就是这个意思。

丁原当时是荆州刺史,而刘备在吕布被擒的时候是豫州牧,地位不低于丁原。所以刘备称呼丁原的字“丁建阳”是合情合理的。

那么,刘备为什么称呼董卓的职务董太师,而不直呼其名或是其字呢?原因如下:

第一、不管怎么说,董卓是当时实际上的最高领导。即使董卓有罪,但是他担任的职务也是值得尊敬的。

董卓担任的职务是“相国”和太师。请大家注意一下,整个汉朝,包括董卓在内一共只有三位相国,他们是:萧何、曹参和董卓。太师只有一位就是董卓。

大家应该知道,“太师”是最高加衔。整个中国古代史上的太师可能只有十个左右。大多数时候,太师都是个荣誉加衔。什么意思呢?荣誉衔就是死后才追封的。所以,一个大臣在活着的时候,被封为太师的话,那简直就是荣宠至极了。封为太师,立即身价倍增光芒万丈。像明朝的首辅张居正被万历皇帝封为太师后激动的老泪纵横、手足无措,因为张居正是整个大明唯一一个在活着的时候被皇帝封为太师的。在此之前,张居正一直都是以太傅的身份进宫教导万历皇帝的。

大家看电视剧中什么华太师啊,庞太师啊,潘太师啊,那完全是无中生有的。真正的太师少的就如凤毛麟角。大家知道《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曾担任太傅一职。当时太傅有好多人担任过。像蜀汉的许靖、曹魏的钟繇、东吴的诸葛恪等等。但是太师却只有董卓一个人担任过。

为什么大臣被封为太师这么激动呢?太师、太傅、太保,号称三师也有的时候是号称三公。就是说,这三个职务是皇帝的老师。在尊师重教的古代,作为皇帝的老师,皇帝都必须尊重,何况其他大臣。大家想想看,皇帝是尊重他的老师呢,还是尊重他的大臣呢?大臣对皇帝的老师是平起平坐呢还是毕恭毕敬呢?

既然皇帝有三个老师,那么为什么封为太师就格外激动万分呢?因为太师、太保、太傅虽然平级,都是正一品。但是他们的分工不同,而且太师排位第一。他的分工是:

1、太师相当于皇帝的班主任兼政治老师。主要负责指导教授皇帝治国理政、强军富民和思想品德的有关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2、太傅相当于皇帝的文化课老师,主要教授皇帝文化知识,就是读书认字啊,写诗作词啊,算个数啊什么的。

3、太保相当于皇帝的体育老师。负责陪着皇帝搞好体育运动以强身健体,也可以负责皇帝部分的安全保卫工作。一般倾向于武职。

太师的重要性,大家看到了吗?指导教授皇帝治国理政,还有比这个更厉害的工作了吗?所以电视剧中历朝历代的太师都权倾朝野是真,但是有那么多的太师是假。

再看董卓担任的相国一职。我敢说秦朝以后,整个封建社会两千年的历史,正式担任过相国的不超过五人。

像曹操和诸葛亮都担任过丞相,那是不同的。“相国”是替皇帝看守国家的,即某特定时刻的代理皇帝;而丞相是协助皇帝治国理政的。丞相实际上就是副相国。相国通常只有一个,而丞相大多数时候是左右两个。也就可以这样说:丞相基本上就是在没有设相国的情况下主持相府工作的副相国。

有人会说,既然没有设相国,副相国主持工作那不和相国一个样吗?当然不一样,而且差别不小。大家想想看,头上有一个位置一直在虚位以待,不知道哪一天就有人坐上去了,而如果坐上去的那个人又不是自己,那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肯定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这就是皇帝不设置相国,而设置丞相的政治艺术。这样的做法可以使丞相经常心存危机感,而对皇帝更加忠心耿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