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满族八大姓氏分别改成了什么汉姓?为什么有人会怀疑《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

 

2023/7/7 19:25:52 ('互联网')

本文目录

满族八大姓氏分别改成了什么汉姓

大家知道,清朝灭亡之后,满清的贵族尤其是皇族有很多改了姓。那么,他们改了什么姓呢?为什么要这样改呢?

脑洞老师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

清朝满人有八大姓,比如完颜。完颜是女真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原本是一个女萨满的尊称、徽号,有黄金、金色的意思,后来聚集了一个部落,完颜成为部落名,而这个部落的人就以完颜为姓,到了金朝,完颜部落的完颜阿骨打建立了一个金朝。

清朝跟金朝的关系是很近的,也曾经把完颜氏列为八旗氏族之首。到了清朝灭亡,很多完颜姓的人改称王。

大概是读音相近的原因。当然,还有很多没有改姓的,比如在甘肃泾川有一个王村镇,王村镇有一个完颜村,分完颜东沟跟完颜西沟两个地方,聚居的就是完颜人氏。

还有钮祜禄氏,这个姓有的人认为原本是地名,也有的认为原本是狼的意思。北方民族很多是有狼崇拜的。《狼图腾》说的就是这么一件事。

钮祜禄氏最有名的人大概是和坤了,清朝后宫也有很多钮祜禄氏的妃子,比如皇太极的第一任大福晋就是钮祜禄氏。乾隆的妈也是钮祜禄氏的。与慈禧一起垂帘听政的东太后慈安太后也是这个家族的人。这个姓氏的人后来都改姓为郎或者钮姓。比如台湾导演钮承泽,演员郎雄都是钮祜禄氏人。

当然,八大姓还有很多,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满清皇族的姓:爱新觉罗。

值得注意的是,爱新觉罗其实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姓,它分两部分,觉罗是姓,爱新是部落名字。就像汉族的姓氏,一些豪门除了姓之外,还要加上地望。比如李氏就有陇西李氏跟赵郡李氏。

觉罗也有很多地望或者说部落,比如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等。但其中最牛的当然是爱新觉罗。因为爱新觉罗当了清朝的皇帝。

而这个爱新觉罗后面还进行了划分。满清皇族将努尔哈赤的亲兄弟称为宗室,是最亲的一支,也叫红带子,这是皇族中的皇族,享有超级特供。而那些堂兄弟就称为觉罗,觉罗在满语中也有远的意思,表示远支。也叫黄带子,这个待遇就要差一点啦。

那么,爱新觉罗到了清朝灭亡之后,有没有改名呢?

当然有改的,最多的是改姓金,为什么呢?因为爱新在满语里就是金子的意思。比如著名影星金巧巧就原本是爱新觉罗家的人。

还有改名赵的,这个说法就更传奇了,据说爱新觉罗这一支原本是赵家人,那个赵家人呢?就是北宋灭亡之后,被金国抓到北方去的北宋皇族,他们后面聚集在一起。这个觉罗据说就是赵的意思,而爱新有人认为,其实也是一个地名,那么爱新觉罗就是汉人豪门望族最喜欢用的地名+姓的使用方法。

满清灭亡之后,他们就改回了赵姓。

还有改称启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启功大师。为什么改姓这个呢?这是从道光那里来的。这是一个辈份字。

爱新家族以前是没有辈份字的,到了康熙,开始跟汉人学,采用辈份字,康熙的儿子们就用胤字辈,孙子用弘字辈。

乾隆则定了“永”、“绵”、“奕”、“载”。嘉庆皇帝叫永琰,道光皇帝叫锦宁,当然他们当皇帝后都改名了。

道光皇帝又定了“溥”、“毓”、“恒”、“启”四个字。启功算是启字辈的,所以以辈为姓。他用这个姓,也有开启属于自己新生活的意思,很多人写信给他,称他爱新觉罗·功,他是不理会的。

另外,满清的皇族后人多以书画为生,这大概是皇族子孙嘛,文化课上是有优势的。至少家里什么碑文啊字画绝对比普通人多,从小读书多,所以都走上了这条路。

除了姓赵姓金姓启,还有改姓肇,姓罗的,当然,也有依然姓爱新觉罗的,比如有一个女明星叫爱新觉罗·启星。

显然,这位姑娘也是一个启字辈的。这么年轻,竟然跟启功一个辈份。

最后,姓什么,这是个人的选择跟自由,他人无权干涉。只是,要是有人跟你说他是爱新觉罗的后人,家有家族留下的巨额财产,准备跟你一起合作去挖掘,千万别信就是了。

这个事情还真有,前段时间,就有一位冒充爱新觉罗·弘历骗走了深圳一富婆四千万。

大家都知道,爱新觉罗·弘历就是乾隆。

为什么有人会怀疑《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呢

胡适开创的“红学”,认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怪不得别人,只能怪胡适、冯其庸、周汝昌等红学专家自己。

因为他们的急功近利、选择性“考证”和作伪作假等如同儿戏一样不严谨的学术态度,致使对《红楼梦》的研究,完全变成了漏洞百出的,与“红学”已经毫无关系的红外线“曹学”。

为何说所谓的“主流红学”属于红外线“曹学”呢?因为近百年来,曹学专家们汗牛充栋的研究“成果”都是在《红楼梦》文本之外“大胆假设,小心考证“。只是“大胆”确实足够大胆,“小心”则极其不够小心。

关于曹雪芹的资料,经曹学专家们“考证”,开头是这样介绍的: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一一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这段短短的介绍,是怎么得来的的呢?

首先来自于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两段文字:

”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曹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雪芹者,曹練亭织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

曹学专家从中撷取釆信了“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曹雪芹撰《红楼梦》一书”,而舍弃无视了“康熙间,……其子……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和全部第二第段文字。

为何要选择舍弃和无视呢?因为袁枚说的“康熙间”与专家们认为的“乾隆间”是不相符的,“大观园”的规模与“随园”也相差大远;而“其子”与“嗣君”到底是曹颙呢,还是曹頫呢?尤其是“相隔已百年矣”令人难以容忍:因为专家们认为寅孙曹雪芹生于1715年,而袁枚生于1716年,虽然《随园诗话》中这两段话大约写于1780年之后,如若上溯百年,那时的曹寅还没有任江宁织造,儿子曹颙、嗣子曹頫还都未曾出生,又哪里有什么孙子呢?况且袁枚还把曹楝亭写成了“曹练亭”,更加说明袁枚对曹寅一家根本就不熟悉,那些文字也只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

可专家们偏偏就筛选出了“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曹雪芹所撰《红楼梦》一书。”这十八个字来作为“考证”依据。

与袁枚有着多年交情的富察.明义,其《绿烟琐窗集》的“小序”的一段话,也被专家认为是“寅孙作者”说的“铁证”:

“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之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

其中第一句话,甚至被专家们认为,是明义亲眼看到了“曹子(先生)雪芹”,亲手拿出了自己所写的《红楼梦》,而后面的几句话几乎与袁枚所言如出一辙,说明明义与袁枚一样根本就不认识曹雪芹,都是道听途说;而“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更象是说明义从他处见到了抄本,而不会是雪芹亲手拿出的自己“所撰《红楼梦》一部”。

另外是这段话的位置很是耐人寻味:

这样的“小序“让人感觉是后来的夹塞,很有作伪作假之嫌。而拿其中的一句话作“铁证”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至于永忠、裕瑞等人也都存在着道听途说,他们笔下的曹雪芹更是语焉不详、模棱两可、身份矛盾,又怎能证明《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之孙呢?

曹学专家说,敦诚、敦敏兄弟和张宜泉是曹雪芹的知交好友,他们能证明。

他们能证明什么呢?

从敦诚敦敏的十二首有关曹雪芹的诗文中,可知他俩所认识的曹雪芹,名沾,号芹圃;从张宜泉的四首有关曹雪芹的诗文中,可知他认识的曹雪芹“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

但是,在这十六首诗文中,提到了“佩刀质酒饮”、“芹圃画石”、“仿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甚至还提到了曹雪芹唯一留下的:“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平仄还有待商榷的这两句诗,就是不提曹雪芹是否写过《红楼梦》,难道在他们心目中,《红楼梦》之于曹雪芹,还没有用佩刀换酒喝、画石头、信步憩废寺更重要吗?

曹学专家们会说,敦诚的《寄怀曹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