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青春期-飞
发布时间: 2023-07-06


傍晚老姐打电话讲起了我那初二年侄儿跟他妈妈前两天上演的一出戏。

事情起因是,孩子中午放学回到家后一看到桌上没饭吃,就嘟囔着不满。见到姑姑后,一眼就瞟了她鞋鄙视地说:“穿那便宜货才一百多块钱。”然后得意的抬起脚炫耀了自己那双过千的球鞋。没多久,进屋关门躺床上睡去。到快上学前,被他妈叫醒后一脸不爽,嘴里骂骂咧咧地看着坐在桌前为他还剥着大闸蟹的妈。接着开冰箱拿了瓶奶故意用力扯开瓶盖让奶溢到地板,又“乓”地一下大声甩上冰箱门。全过程,就是一副老子不爽的样子。看着要去上学的份,他妈忍住心头燃起的怒火,想着在他上课前不想动气。一番折腾后,饭不吃、头不回,又爆几句粗口,连人带门甩了出去,留下桌前无语又憋火的老母亲。正当老母亲拿起手机想要把此情此景找人述说之际,“乓”又一声门被踢开了,侄儿冲进来拿走了书桌上的校卡,走之际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居然嘲着他妈吐了一口痰。用他妈的话:“当时气到胸口热血上涌,差点晕死。”

“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咱家从来没有出现过敢这么对大人的孩子?这孩子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我姐在电话里绘声绘色复述后的愤怒与道德评价,传递出这出戏爆棚的能量波及到的各位家人心里容忍范围。

她不停问我“为什么?要怎么办?”突然,我脑子里闪出了近段时间做过的为青春期问题来找我的咨询。

一位刚上高一的来访者,无精打彩坐在咨询室的椅子上,半天时间只有“还好吧、还行、不知道……”地回应。压低的帽子,我无法看到他的脸却能感受到他用毫无表情的方式在防御着我的进入。似乎半天无进囗,我要他讲出一个来找我的理由。他开口:“就是他发现有些事不该做,内心却被吸引着。”我跟着说:“愿意说说什么事?”他又闭口了。直到在沙盘上摆出一个黑色地狱之神时,他开口了:“我只想到死亡。”瞬间,我明白这个孩子抑郁了。”没有再多我想介入,只是静静坐着,让他想说就说,(诺亚方舟是什么意思?诺亚方舟是《圣经》中诺亚制造的大船,诺亚方舟是《希伯来圣经·创世纪》中的故事。)不想说就带着呼吸安静坐会。这时他开始下意识啃起指甲来。我观察到他双手指甲已经啃到一点边也不存在,快陷进肉里。

沙盘中抑郁里的“死亡”感


我把这个案例分享给我姐,让她感受这个孩子跟我侄儿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不满引出的攻击性。”我引导着。一个看似对周围人与物的不满而产生向外的攻击性,另一个用屏蔽对外在人与事的感受而转向对自己身体的攻击性。同样是攻击性,他们背后可能都有共同之因:就是孩子成长中没被真正尊重过。但这份攻击力量的强弱从某种程度就在表明所谓的青春期叛逆。事实是孩子内心已经处在兵荒马乱的状态了。成人受现象左右着感受,孩子把内在感受通过行为呈现出现象。若是没有深入去探索,就现象处理问题,往往带给成人巨大的挫败感,由此造成亲子关系更大的断裂。

这个时代,我能感受到所谓的叛逆期已不只是停留在青春期,其实这些压抑了的感受爆发在各种时期,然而青春期有更明显的一部分是:明知有后果却不计后果。快节奏的生活、排满的事情、参照物的刺激、资讯的堵塞……我们失去了与自己在一起的时空,看似精彩的世界,却看不到自己走在崩溃的边沿。

有一群所谓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在没体验过青春之乐时,却在抑制不住的生理荷尔蒙越过道德之门交汇时,自带利剑,不只是你败我赢,而是我不好过,你也别好过。他们在对抗的是人性(自我)最阴暗的一面,如此一来方能理解什么是“人”,也敢面对所谓的“阴暗”。这就人生里注定要过的“鬼门关”,也称“成规期”。不得不说,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但凡有人(父母)挡路,后果自负。

借着这些孩子们,我也想起了那个阶段的自己。尽管叛逆里也不满着父母,但感觉里我还有其它人和事,它们在父母管控不了的时空里让我自由伸展,有一天我发现:曾经经历的每个阶段必有因果。而我只不过是个综合体,那个独立的个体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而我更明白了“人”。我想这就是青春期问题里正向的生命意义。

“本我”与阴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