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春瓶适合插什么花(玉壶春瓶的元代青花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玉壶春瓶的元代青花

玉壶春瓶 1956年常德市蒙恬将军形象出土。高30cm,口径8.4cm。此瓶造型优美,撇口,细长颈,圆腹且下垂,圈足,形体秀美。饰釉下青花。内口沿绘如意头,圈足为卷草纹、腹部主纹为人物故事。
中间头戴凤尾高冠、身着甲袍的武将正是蒙恬。后立武士双手握书有“蒙恬将军”的大旗。前一武士抓一跪着俘虏,另一武士似作汇报,人物间点缀以怪石、篱笆、芭蕉、竹叶、花草等,画面繁而不乱。此瓶为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
武士所举的旗子即《元史·舆服》所载的火焰纹牙旗,此旗与元巽申《大驾卤薄图》上的牙旗相同,属典型的元代风格。军士兵所穿的戎服即蒙古人穿的一种民族服饰,即质孙服,样式为紧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领和方领、长和短两种,长的至膝下,短的仅及膝。蒙恬所着的当是“辫线袄子”,或称“腰线袄子”,下摆宽大、折有密裥,腰部系以宽阔围腰,这种服饰是身份较高的军官才能穿用。蒙恬头上的翎子是中国戏剧表演的一个重要头饰,是一种极具可舞性的戏剧服饰,凡是看过京剧《吕布戏貂蝉》的人都会对吕布用翎子戏貂蝉的细节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是因为古代武士的盔冠常以尾翎为饰,称为鹖冠。 喇叭口,细长颈、胆腹、圈足略作外撇,高27.5,口径8.5,底径8.2厘米。全器内外施釉,釉面透明度较高,胎土细白,露胎处呈火石红色,青花浓艳,略带褐色斑点。口沿内侧饰一周草叶纹。颈部饰一株柳树及垂枝。
上腹部的人物图案是全瓶装饰的主纹,是根据唯心主义理学的奠基人,北宋周敦颐(茂叔)爱莲的故事描绘而成的。周茂叔朝着莲池,坐于池边石上,“远观”池中荷莲,欣赏着“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高洁形象。另一人为来访者,目睹莲池,两人相向,作对话状。茂叔左侧为一莲池,周围衬以小石、丛竹、花卉等,人首两侧饰流云纹。下腹部弦纹下,环一周卷草纹,下饰八瓣仰莲,瓣间绘卷云纹。整个瓶体,画面清晰,线条流畅,主题突出,布局合理,造型挺秀大方。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程朱理学的开山鼻祖,一生独特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
北宋以后,周创建的理学思想被他的学生二程以及朱熹发扬光大,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理论支柱,周敦颐也当然就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推崇。在民间,因周敦颐作为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的地方官,颇受百姓拥戴,加及周的名篇《爱莲说》的问世,人们已传为美谈。时至元代,“戏曲小说和版面的发达”,以历史故事题材为画面的艺术品极为盛行,如萧何月下追韩信、蒙恬将军、三顾茅庐等都被作为元代青花瓷器的装饰画面。“周茂叔爱莲”是“四爱”画面之一,还有“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鹅”、“林和靖爱梅”合称四爱。
由于“茂叔爱莲”这人故事的画面在元代青花瓷器上极为少见,所以《中国陶瓷史》上也没有提及,故这件元代青花茂叔爱莲纹玉壶春瓶就显得极为珍贵了。 造型同茂叔爱莲纹瓶,圈足露胎处可见火石红色。通体施釉,略呈浅青灰色。青花图案略带灰调,色深处可见明显下凹的黑色斑点。高27、口径8.5、底径8.5厘米。口沿残,口内沿饰卷草纹一周,颈肩处饰四瓣覆莲,瓣间绘有卷云纹,下饰一周边钱纹。上腹饰四从荷莲纹,是瓶体主题纹饰,丛丛莲花争相开放。下腹饰八瓣仰莲,与主题纹之间以一周卷草纹相隔。
玉壶春瓶由开始的酒瓶之用,逐渐演变为插花之用,后来也用来作陈设瓷,如雍正、乾隆年间的粉彩、珐琅彩玉壶春瓶都是用作陈设瓷,青花等玉壶春瓶也用作陈设器,清故宫储秀宫东次间紫檀周花炕几上就设有“附木座的乾隆青花三友图玉壶春瓶一对、青玉雕进宝图盆、珊瑚盆景”。 元青花人物故事盖罐以现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的“昭君出塞”图青花盖罐最为出色。
这件盖罐的形制、构图形式与广西横县出土的“单骑救主”图盖罐极为相似。罐腹绘九个人物,七匹乘骑(另外两骑当隐在山石后面)。九个人物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骑在马上,或摇鞭步行。马上驮着弓弢、行囊。观人物相貌、服饰有差别。其中骑在一匹白马之上,怀抱琵琶,梳高髻的汉装女子是王昭君,前后各有一胡服女子随行。六名男子中,有的头戴貂冠,髡发驾鹰,着胡服;有的戴毡笠,着汉装。当是迎亲的匈奴使节和汉朝送亲的官员。画面中山石掩映,苍松、翠柳、修竹、芭蕉杂衬其间。疏密有致,布局匀当。 龙泉窑青瓷玉壶春瓶高33.8厘米、腹径20.4厘米。1973年安徽省合肥市明陈闻墓出土。
胎色洁白,胎体浑厚凝重。釉色温润如玉。颈饰蕉叶纹,蕉叶下饰回纹一周。腹部饰缠枝牡丹和变形莲瓣纹。圈足饰回纹一周。造型端庄,纹饰精致,为龙泉窑的精品。
据墓志记载,该墓葬于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墓主陈闻,生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此器虽出土于明代墓葬,但其形制、纹饰和釉色,都具元代瓷器的特征。

玉壶春瓶的洪武青花

缠枝牡丹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瓶撇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通体青花纹饰,里口沿绘忍冬纹一周,颈环蕉叶纹、回纹及卷草纹,肩饰垂云纹,腹绘四朵盛开的牡丹花,近足处饰莲瓣纹一周,足墙环饰忍冬纹,与口沿内纹饰互相呼应。此器造型端庄稳重,纹饰布局疏朗,繁而不乱,承元朝之遗风,把象征富贵的牡丹纹延续在明朝瓷器上。
传世的洪武青花瓷器比釉里红器更为珍罕,如此瓶品相完美者绝无仅有。洪武官窑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低、含锰量高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青中带有灰色调,发色也欠稳定,要烧制出如此器一样发色均匀亮丽,纹饰清晰的瓷器也甚为难得。
从景德镇出土的洪武朝青花瓷器的数据对比来看,青花瓷的器型与釉里红的器型雷同。2006年春季赌场大亨史提芬永利(SteveWynn)于香港佳士得投得之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与此器造型、纹饰及尺寸雷同,并创下了成交价最高明初瓷器的世界记录。

名窑瓷器:白浒孤窑之凤穿牡丹青花玉壶春瓶

 中国作为“瓷器之都”,瓷器文化历久弥新,丰富多彩。自古以来,瓷器便受到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与追捧。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制瓷工艺不断进步,釉色、形制、花纹等不断变化,从原始瓷器到宋代的瓷器多姿多彩,名瓷名窑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并形成了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五大传世名窑,后期更是通过各个贸易渠道传出海外各个国家,为世人所惊叹、珍藏。古瓷器在当下收藏界里,不仅仅是古代人民制瓷工艺完美的体现,更是一个时代社会文化及人们审美情趣的重要体现。具有很大的艺术欣赏价值及经济典藏价值。

       我国瓷器经历了从无釉到有釉,从单色釉到多色釉、再从釉下彩到釉上彩,后来发展的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上彩瓷器。而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详细说明的青花瓷器便是釉下彩的一种,是在胎胚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由于青花瓷釉透明如水、质地轻薄、洁白的瓷器上蓝色纹路素雅清新,精美的青花瓷器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传入欧洲后从而受到国内外众多瓷器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在各大拍卖场中出现的精美青花瓷也大多被高价拍出,比如 2001年在上海敬华拍卖公司以880万元拍出的一件“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4年后在北京瀚海春拍中,成交价涨到了2035万元;2014年6月8日,一件元代青花人物故事武松打虎罐成交价为402,500,000港币;早年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也以1.6866亿港元的高价成交!

      此次天元文化徵集到的这一款青花瓷器,是一件造型精美的凤穿牡丹青花玉壶春瓶。如上图所示,这件玉壶春瓶高46.7cm,口径为13.7cm,底径为16.4cm,撇口、细颈、垂腹、圈足。

      玉壶春瓶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定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