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我终于带新郎见到了爸
发布时间: 2023-07-11

这个春节,我终于带新郎见到了爸妈

2017年,由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盛会》以壮观的人员流动场景为开头,来自英国的记者惊叹道:“中国春节,见证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年度人口迁移活动,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纷纷返回家乡与家人团圆。”

春运总能引发中国人的集体情绪。/《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盛会》

阔别三年,这样的场景又回来了。

毛细血管一般的铁路网,重新奔腾着血液,把人们输送到全国3285个火车站;而昔日冷清安静的机场,也恢复了熟悉的迎来送往。在“乙类乙管”政策下,入境、出行隔离取消,落地即可回家。数年未曾回到故乡的人们,下定决心,踏上千里万里的归家路。

按照交通运输部的预测,2023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将达到20.95亿人次,相比2022年增长99.5%,恢复至2019年同期(29.8亿人次)的70.3%。

这三年来,国际打工人麦子在漂泊中度过,白俄罗斯、俄罗斯、土耳其、约旦、新加坡,因为疫情,也因为国际形势,她过上了跟着公司迁移的生活,今年,她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居住在中国香港的Aki,也赶在农历除夕的前一天回到广州,这一次,她带着结婚一年的丈夫来见岳父岳母……

新的一年,他们希望能看见爸爸妈妈,吃上久违的家乡美食,然后,电量满满地再次出发。

买到回国的机票回家就成功了一半

@卡卡,留学生丹麦哥本哈根—大连

“决定回国,就是一瞬间的事儿。不到一个小时,我就下单了回家的全部机票。”

这是卡卡过去三年里订机票最果断、最快速的一次。2020年6月,卡卡前往丹麦哥本哈根读书,此后的两年半中,卡卡都在“回家”与“不回”的抉择里反复周旋。

展开全文

卡卡生活的地方。

机票贵,是困扰卡卡回国的另一个现实问题。从哥本哈根直飞国内的班次很少,价格居高不下。2022年年初,哥本哈根飞北京的机票一度飙升至5万元,卡卡认识的同学里,有人花了4万元才抢到了一张回国的机票。这个价格,让普通留学生望而却步。

转机出现在中国疫情防控“新十条”之后。北京时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十条”,一系列的疫情防控优化政策让卡卡看到了“放开的信号”——回国人员的入境隔离政策从“7+3”改为“5+3”(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卡卡终于可以回家了。

最终,卡卡选择了一条“曲折”但划算的回国路线——先从丹麦飞芬兰,再从芬兰飞韩国,2天后,从韩国飞回老家大连。整个行程耗时近3天,但总价只要人民币6000多元。卡卡告诉我们,这条路线出自小红书上最火的“回国省钱攻略”,她索性直接拿来“抄作业”。

卡卡在韩国机场。

回国的机票定在2023年1月10日,加上转机、隔离的时间,正好能赶在除夕到家。

半个月之后,一条幸运的消息“砸中”卡卡。12月26日,“乙类乙管”措施颁布,从2023年1月8日起,中国取消入境隔离,刚好在卡卡回国之前的两天。这下,连入境隔离也免了,回家时间提前了整整一周。

回国的旅途虽然“奔波”,但卡卡乐在其中。

在芬兰赫尔辛基转机的那日,窗外大雪纷飞——一个典型的北欧“冰雪童话日”。候机厅的座位是芬兰有名的设计师躺椅,卡卡舒舒服服地想象着国内的种种美食。她最想念的“家乡味”是东北老家的酸菜粉条猪肉包,“姨奶奶做的特别好吃,很大一个,里面还会放新鲜的牡蛎”。

在冰雪童话世界里想念家乡的美食。

在丹麦读书时,卡卡的胃总是最先想家。由于丹麦的华人群体相对较少,当地的中餐水平普遍“不是太行”。

到了韩国以后,卡卡“逛吃”了两天。她最爱的食物是烤猪蹄——热乎乎的一锅端上来,炭烤的油脂味儿浓郁扑鼻,吃到的那口,简直让人想要落泪。

回去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吃烤猪蹄。

从首尔飞大连的航班,人员爆满,回家的心情一同进入了倒计时。

1月13日下午1点半,飞机降落在大连国际机场。入境的旅客很多,卡卡排了40分钟的队才顺利入关。以前她回国,通常拿着护照一下就过去了。但这次不同,海关工作人员会询问每个旅客一到两个问题。

其中包括“你上一次回国是什么时候?”,卡卡排队时听到最多的答案是“2019年”“2020年”。这是一个略微让人鼻酸的时刻,队伍里的陌生人共享着同样的经历,他们大多都是“三年来第一次回国”。

和父母见面那一刻,他们彼此反而显得平静,就像此前任何一次回来一样。“可能是我们都不走煽情路线吧。”卡卡笑着说。

三年没回国

突然忘了怎么打车回家

@麦子,大厂驻外员工新加坡到广州

时隔三年,麦子站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人群涌动的国际到达大厅,陷入了短暂的迷茫。

走进停车场的一瞬间,麦子大脑突然空白——“打车回家,我到底该用哪个软件?”

1月10日21点55分,麦子乘坐的飞机顺利降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这是中国实施“入境免隔离”政策的第三天。飞机落地不久,麦子激动地给多个微信群发送了消息:“朋友们,我回来了!”

莫斯科机场的航班提示牌。

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麦子因工作辗转世界各地。从白俄罗斯到俄罗斯,从土耳其到约旦,再到新加坡,不夸张地说,她的足迹几乎贯穿了大半个欧亚大陆。但因为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始终没能给她“着家”的机会。

2020年1月,麦子从英国硕士毕业。回国以后,她入职了广州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几个月后,麦子被派往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成为公司的一名驻外人员。

不巧的是,到达明斯克不久,又有变故发生。 一年后,公司出于安全的角度,将麦子转派至俄罗斯。在莫斯科,麦子度过了人生中最寒冷的一个冬天,根据官方通报,莫斯科积雪最厚的时候高达59厘米,在一些偏僻的街道,堆积的白雪几乎要没过膝盖。

开会的间隙,是麦子能够“喘息放松”的时刻——窗外天寒地冻,想家的念头偶尔会在脆弱的瞬间突袭。但因为回国特殊的隔离政策,麦子无法从忙碌的工作中腾挪出这么长的时间回家看看。

2022年年初,由于不可抗力,麦子不得不再次更换驻外城市。3月,麦子和几位同事一同前往伊斯坦布尔,大巴扎、清真寺、宣礼塔的祈祷声,让她的外派生活变得“异域而神秘”;下半年,公司由于政策变动,又将麦子派往约旦,随后,她开始了往返于约旦与新加坡两地的生活。

伊斯坦布尔。/Pexels

在朋友眼中,麦子成了只活跃在线上的“国际友人”。

2022年12月,“新十条”颁布以后,回国隔离的时间进一步缩短。麦子和外派的同事们商议,一起向公司申请回国过年。从新加坡直飞广州的航班只需4小时,然而,就在几周前,这看似不久的行程对她来说却阻隔了“万水千山”。

到达广州以后,麦子和朋友们一起泡了温泉、吃了火锅,看到千层肚和鸭肠的一刻,她感慨:“可真是想死我了。”

在广州休息了10天,她即将踏上回江苏老家的旅途,除夕前一天晚上到家,刚好能赶上隔天的年夜饭。麦子说,到家之后,她最想吃的是爸妈做的青菜豆腐汤,虽然听上去朴素,但却有其寓意——“青菜豆腐保平安”。

春节过后,麦子要继续前往莫斯科工作。她希望,简简单单的青菜豆腐,可以给接下来的一年带来好运。

飞机落地那一刻才真正感到轻松

@小天,留学生美国芝加哥—乌鲁木齐

2022年8月31日,小天被告知她于9月12日从芝加哥直飞广州的航班取消了。当时,她所租的房子即将到期,如果再不离开美国,她将面临非法滞留。她开始使尽浑身解数找回国的机票。花了四五天时间,她终于买到了回国的票。

回国路十分曲折,从芝加哥到美国另一个城市达拉斯,到韩国,最后才到上海。

小天的回国路漫漫。

最后,在上海隔离结束后,她暂时无法回到乌鲁木齐,只能先借住在北京的亲戚家里。尽管经常和家人通电话,她还是感到惴惴不安。特别是到了去年12月以后,北京迎来人群感染高峰,爸妈担心她出门在外没人照顾,她也特别担心家里人。

12月底,妈妈感染新冠有点严重,反复高烧了三天,在北京无法回家的她只能干着急,想买制氧机和血氧仪都买不到。那时候,看到新闻里老人住院的消息,小天就开始联想到家里人,情绪变得特别差。

这恐怕是独生子女都无法避免的难题: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他们总会生病,总有一天需要自己照顾,到时候怎么办呢?小天开始考虑这些问题。

以前,还在读书的小天几乎不会想到这些。再远一点,小天和父母的关系也有点僵。传统的中国式家庭,父母总是把儿女当成小孩子严加管教。但大学毕业后,也许是距离产生美,他们的关系反而更融洽了。

到了1月,老家社区那边来了好消息,到达后不用再隔离,终于可以回家!

1月10日,当飞机落地,从到达区出来看到爸爸妈妈的那一刻,她突然感觉“特别轻松”,无论如何,到家了,终于可以不再隔着距离遥远地关心。

回家后,吃到饺子和大盘鸡,总算踏实。

她突然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小时候总觉得乌鲁木齐的机场“很高级”,但两年多没回家,“好像这里突然变得很小,也有点陈旧了”。

26年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