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明清时期苦水堡的神秘面纱之一:苦水堡城隍爷的故
发布时间: 2023-07-11

苦水堡人文故事系列

揭开明清时期苦水堡的神秘面纱之一:苦水堡城隍爷的故事

作者:苗汀 周厚澎

自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苦水堡初建。苦水堡,一个丝绸之路上明珠驿站,一个永登军事据点堡垒,一个具有桥头堡的军事瞭望口,一个人烟阜盛历史悠久的城池,历经风雨沧桑六多百年,那么,它的一城之主——城隍,究竟是谁呢?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纵观郑州、西安、兰州则以秦末汉初时刘邦的部将纪信为城隍神,这已是不争议之实事。而近在咫尺的南乡河口古城子的城隍是北宋杨家将老大杨大郎,一河带水的北镇永登红城子的城隍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叔父灵应侯,那么,苦水堡的城隍到底究竟是谁呢?

城隍者,民间俗称: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城隍加上一个老爷,更显中国民间风尚,受人朝拜。盖的庙宇也被称为城隍老爷庙。

古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对于城隍爷充满了崇拜和敬畏。因此,各种民间信仰极为发达。在神仙鬼怪中,一路小神仙的城隍老爷一夜飞黄腾达,成为各地城市的保护神。城隍老爷和土地公公,也成为古代神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人物。遂有《拾黄金》一戏,百看不厌。

展开全文

何谓城隍?在《说文解字》中权威定义:城者,以盛民也,从土从成,成亦声。隍者,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城隍”联系起来而概称为“城池”、“城市”之义。

城隍老爷,不仅成为捍卫城池、守土安邦的地方神灵,而且多出一项功能:管理阴间鬼魂。这些历史或传说人物,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死后其神主被请进城隍庙供奉。这些死后充任城隍的人物,或是勤政为民、有功于当地;或是不畏权势、为人耿直;或是积善行孝、扶弱济贫。

苦水一地,自古以来,历来多灾多难。在自然和人世的灾难厄运抗争之下,凭靠着信仰的力量,给城隍老爷焚香祷告,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平安顺遂。这也是一种苦水民间大众的普遍心理。遂有了苦水堡东巷里的柏树院城隍庙,有了旧时城东苦水四大名山之一的清明山,也有了苦水堡清明节城隍巡游山川的隆重民俗活动。

城隍爷,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一城之首席执行。但这些神祇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城隍",也有专门供奉他们的城隍庙。城隍爷,一般凡是有城的地方,一定会设有城隍庙。它与城池、官衙、文庙、武庙等官方设施,成了苦水堡不可缺少的标配。

自宋代始,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并列入国家祀典。自此,城隍从单纯的一州一县一城的地方守护神,逐渐演化为护国安民、惩恶扬善并管领阴间亡魂的举国崇奉的神系。

“城隍爷”有三个标准:一是生前忠良孝悌的有德之人,二是生前为以品性功绩著称于世人的历代名臣,三是生前有才学,不做恶事,死后又通过考试及格的人。死后才有机会选上来担任“城隍爷”。

按照道教的神仙系统,“城隍爷”是执掌阴阳两界司法大任的神明,向玉帝负责。因其职务繁重,因此也像阳世的地方官一样,配有许多部门及僚属来帮助祂执行职务。除了设有六司:延寿司、速报司、纠察司、奖善司、罚恶司、增禄司等单位外,还有文、武二判官,以及众多将军。

做为奖善罚恶、生死祸福的司法神和保护城邦的保护神,朱元璋曾在洪武年间,封各府的城隍为“鉴察司民城隍戚灵公”,正二品。各州的城隍为“灵祐候”,三品。县城隍为‘显祐伯“,四品。那么,在苦水堡建成以后,究竟是谁,被拥戴为苦水民众心中的城隍老爷呢?

为此,《玫瑰天涯》曾在2003年起,一度为此事在苦水街南北两街年龄大的老人面前采访咨询和求证考证,这包括向南街编写《苦水街轶事》的老校长巨崇昭老人(去世),阴阳世家的赵国正老人(去世),家住东巷的巨发禄老人(现年93岁),家住东山隍庙台子的杨春和老人(去世),家住北街北关的崔俊老人(去世)等求证,均因从小到大未曾留心过,不知详情,说不上名讳,无果。

后经数十年后,笔者在苦水街村委会任职期间,因缘际会,认识了家居住在北街东城角,唯一一家张姓人家的张廷玉老人(现去世),成了忘年之交。因张廷玉老人生前是苦水街北街爱好地方文化的老人之一,因有一定的学识文化基础,而且也是一个有心人,也经常性的写写画画,在北街地方上是一个有较高的知名度的老人。尤其在苦水街北街比如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社火等各类公益性的活动中,均有他忙碌的身影。张廷玉老人曾一直负责和参与清明山庙宇修建和庙会筹办的相关事务,对清明山文化和柏树院隍庙从小就有记忆和留心,对起草各类书面呈表均由他操刀策划写画而成。他生前一直强调:在旧时,苦水清明山上的城隍爷牌位上写得供奉的就是:阴灵侯。而且在清明山的城隍大殿上悬有一匾额,上书:神应古庙。

阴灵侯,对于现如今生活在苦水街上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陌生。而对于苦水堡东巷内的柏树院,原有六棵现存两棵青葱欲翠的柏树遗物标志,忠烈祠,城隍庙,以及包括东山清明山上的隍庙台子、隍庙大戏台和城隍老爷的行宫——城隍庙,因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年代里拆毁贻尽,所谓乡愁记忆,逐渐在苦水人的记忆中越走越远,模糊淡出。

阴灵侯,就是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为表其忠烈,追封为“阴灵侯”的李左车(ju)。

李左车(ju)的名字,在戏剧《淮河营》里,有这样的一段唱词:“左手拉住了李左车”,而广为人知。李左车赵时封广武君,汉时封阴灵侯;身后建庙为神。这就是史载上最早的宁晋侯、广武君、阴灵侯李左车。

李左车(ju)(生卒年不详),西汉柏人(河北邢台)。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汉之际的大谋士。京剧《霸王别姬》中,是李左车设下十面埋伏之计,并亲自诈降项羽,使项羽深陷重围,最后自刎乌江。有学者考证,中国象棋中的“车”即指李左车。

李左车是谋士,为韩信献计献策,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杰和军事奇才。在民间,李左车很有声望,也流传着许多传说。当年,他与韩信的对抗让其一战成名。在《聊斋志异·雹神》中也有记录,讲述的是他降冰雹于章丘,将沟渠填满,却不损伤庄稼的传奇故事。让后世人津津乐道。

李左车多以奇谋辅助君主,建功立业。李左车在《史记》中并无专传,其事迹主要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

李左车死后,汉高祖刘邦为表其忠烈,追封他为“阴灵侯”,建庙祭祀,并封其为“雹神”。在中国民间(尤其是今河北、山东、河南一带)崇信者居多。

一代军事谋略家李左车,也给后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名言。他还著有《广武君略》兵书一部,论述用兵谋略,流传甚广。《汉书》称之为“最上乘”的兵法。

苦水堡,在民间,不仅有二龙戏一珠的传奇,也有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更有“雹神”城隍阴灵侯的神佑,遂五谷丰登,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钟灵酼秀。

一个故事,成就了苦水堡的历史文化底蕴,一段情怀,秉承了苦水人的往昔今日感情。不论岁月更叠,年轮渐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走进苦水,揭开明清时期苦水堡的神秘面纱,谨请关注《玫瑰天涯》,下期更精彩。

苦水堡人文故事系列由兰州玫瑰天涯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