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厚粲的论文著作?新披露的3位中巡组组长都是什么背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张厚粲的论文著作

张厚粲. (2009).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 中文版的修订.心理科学,32⑸,1177-1179.
李中权,张厚粲,王力,柳恒超.(2008).条件推理测验:人格测验的新思路.心理科学,7⑷,1209-1210.
张厚粲,李红义. (2008).咀嚼口香糖对个体注意力功能的影响(英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5⑸,485-488.
杜卫,张厚粲,朱小姝. (2007).核心自我评价概念的提出及其验证性研究.心理科学,30⑸,1057-1060.
徐建平,张厚粲. (2006).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教育研究,⑴,57-61.
王爱平,张厚粲. (2006).汉语句子加工中RB效应的研究.心理科学,29⑷,848-851.
孙晓敏,张厚粲. (2006).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中评委偏差的IRT分析.心理学报,38⑷,14-625.
黎坚,张厚粲. (2006).认知操作背景下在线元认知调节能力的特征.心理学报,38⑶,342-348.
骆方,张厚粲. (2006).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测验的多维性的实验研究.统计研究,⑷,6-79.
徐建平,张厚粲. (2005).质性研究中编码者信度的多种方法考察.心理科学,28⑹,1430-1432.
王爱平,张厚粲. (2005).汉字加工中呈现速率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心理科学,28⑷,809-811.
罗震雷,张厚粲,黎岳庭. (2005).从刻板印象到类属性思维.心理科学,28⑶,636-638.
孙晓敏,张厚粲. (2005).表现性评价中评分者信度估计方法的比较研究——从相关法、百分比法到概化理论 . 心理科学,28⑶,646-649.
关丹丹,张厚粲,李中权. (2005).差异分数的信度分析.心理科学,28⑴,161-163.
张厚粲,冯伯麟,袁坤. (2004).中国中学生职业兴趣的特点与测验编制.心理学报,⑴,89-95.
王爱平,张厚粲. (2004).关于RB效应加工水平的研究.心理科学,27⑹,1470-1472.
关丹丹,张厚粲. (2004).信度的再认识与信度概括化研究.心理科学,27⑵,445-448.
孙晓敏,张厚粲. (2004).效度概念演进及其新发展.心理科学,27⑴,234-235.
李永瑞,张厚粲. (2004).女子足球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的实验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7⑼,1193-1195.
宋丽波,张厚粲,蔡文.(2003).应用表象训练技术提高弱智儿童表象清晰度和表象记忆实验研究.中国特殊教育,⑴,77-83.
李毓秋,张厚粲,李彬,李凤玫.(2003).中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构的研究.中国教育学刊,⑶,44-47.
王爱平,张厚粲. (2002).在汉字加工中间隔效应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心理科学,25⑹,645-648.
吴志明,张厚粲. (2001).评价中心的构想效度和结构模型.心理学报,33⑷,372-378.
李毓秋,张厚粲. (2001).关于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心理科学,24⑴,29-31.
Feng,G.,Miller,K.,Shu,H.,& Zhang,H. C. (2001).Rowed to recovery: The use of phonological and orthographic information in reading Chinese and Englis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4,1079-1100.
罗照盛,张厚粲.(2001).中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心理科学,24⑹,654-656.
舒华,张厚粲.(2001).汉字认知过程中整体与部分关系论.应用心理学,7⑶,57-62.
张亚旭,张厚粲,舒华.(2000).汉语偏正/述宾歧义短语加工初探.心理学报,⑴,13-19.
许燕,张厚粲.(2000).小学生空间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心理科学,⑵,160-164.
刘远我、张厚粲:概化理论在作文评分中的应用研究,《心理学报》,1998 年第30卷第2期,P211-P218.吴正、张厚粲:大五人格理论与人事测评中的人格结构分析,《心理科学》,1999年第22卷第3期,P209-P212。
武欣、张厚粲:思维风格测验在大学生中的初步应用 《心理科学》,1999年第22卷第3期,P293-P297。
刘远我、张厚粲:面试评分中的误差分析研究, 《心理科学》,1999年第22卷第5期,P447-P450。
张厚粲:智力概念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现代特殊教育》,1999年第4 期。
张厚粲:一次颇有启发的超越——评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 《光明日报》,1999年11月22日。
Houcan Zhang:Future trends in Psychology,《哥伦比亚心理学报》1999年4月。
Qicheng Jing and Houcan Zhang:China’s reform and challenges for Psychology 见 Advances in Psychology Science Volume 1. Psychology Press,Taylor & Francis Group(1999)
张厚粲、刘远我:试论中国人才测评事业的发展,《心理学探新》,1999 年第1 期。P48-p53
张厚粲:中国的心理测量学--发展、问题与展望 见迈进中的华人心理学(p389-402)陈煊之梁觉编中文大学出版社(香港)2000年
张亚旭舒华张厚粲:句法歧义消解与句子理解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 2000年第一期 pp.88-91
张亚旭 张厚粲 舒华:汉语偏正/述宾歧义短语加工初探 心理学报 2000年第一期 pp.13-19
许燕,张厚粲:小学生空间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科学,2000年第二期,160-164
出版图书
张厚粲. (2009).心理学.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9).北京:北京出版社.
张厚粲,龚耀先.(2009).心理测量学.台湾东华书局(繁体字版),浙江教育出版社(简体字版).
张厚粲. (2008).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珠海:珠海市京美心理测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张厚粲. (2008).张厚粲心理学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文玲,张厚粲. (2008).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定量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SPSS数据分析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徐建平. (2007).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徐建平,孟祥芝.(2007).阅读障碍与阅读困难——给教师的解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张厚粲,孙晔,石绍华.(2006).现代英汉-汉英心理学词汇.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张厚粲,黎坚.(2006).心理测量与评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 (2005).贯彻素质教育,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共同发展.温寒江,等 (主编).走进现代教育——“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十五年.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张厚粲. (2005).实用心理评估.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张厚粲. (2005).心理学.北京市社会科学年鉴(2005). 北京: 北京出版社.
Zhang,H. C. & Miao,X. C. (2005).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EOLSS-Encyclopedia of Life Support System. EOLSS Publishing Co.LLtd.,Oxford,UK.
张厚粲,赵守盈.(2004).心理学.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4).北京:北京出版社.
张厚粲,赵守盈.(2003).心理学.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3).北京:北京出版社.
张厚粲,徐建平.(2003).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洪俊,张厚粲,吴瀚飞,贾科.(编). (2003).公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