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贵妇”、“县城大小姐”是什么梗
发布时间: 2023-07-11

曾经,最能激起打工女孩内心波澜的,是“来了就是XX人”。

“北上广比其他城市好,发达城市比三四线城市好”是她们一贯的都市信仰。

但现在不是了。

当跑去北上广深杭漂了三年、社交圈也封闭了三年的95后回到老家,抬头却发现:

曾经的闺蜜居然纷纷生长为了一批 “县城大小姐”——

不仅全款买房买车、工作稳定、生活丰富。

就连脸上的胶原蛋白,看起来都比自己要流失得慢一些。

她惊了——

不是说好一起反催婚催育、绝不过那种“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吗?不是说好一起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吗?

“一群背叛了梦想的县城贵妇!”

展开全文

01

年少不知贵妇香

现在肠子都快悔青了

假若你是一个回乡以来,第一次参加朋友聚会的江浙女孩。

你大概率会发现,你的闺蜜们都会开着车来。

坐在她的副驾驶上,你看了看车,又看了看她,努力隐藏起内心的惊讶:

明明上学时,她还是坐在你隔壁的同班女同学,连想吃一包五块钱的小饼干都掏不出钱,怎么一转眼就成了和你财力天差地别的富婆。

那一刻,你感到一丝庆幸:

“还好当初她开小电驴的时候,没放弃她。”

她也看了看你,发出了一声真情实感的惊叹:

“天哪,你这两年老好快,是不是工作太辛苦了?”

那一刻,后视镜里你特地早起了俩小时化的精修妆容,因为没盖住法令纹和黑眼圈,变得相形见绌。

在民间,像 这样的闺蜜会被咬牙切齿地称为 “县城大小姐”。

你很难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她们,但你总能很轻易地分辨出哪些姑娘属于这一群体——

线索或许很明显:永远应季的某书最流行美甲,介于今年的潘通色和永恒的黑色之间的头发、价格直逼六位数的奢侈品包包……

微信群常见聊天句式:“JMM有什么新款美甲推荐吗”

线索或许很隐晦:

对着镜子自拍时隐隐约约露出的那只价值400多块、堪比爱马仕的CASETiFY天价手机壳。

朋友圈里围炉煮茶、或举办各种生日趴时的微博九图。

关键是,她还穿着上万块的海宁皮草,内搭一件尼泊尔羊毛。

大年初一,她们会放着年夜饭不吃,跑去跟小姐妹们一起相约omakase吃手捏饭。

那是小县城里专门以她们为受众推出的899新年限定套餐。

你可能会感到疑惑,这听起来也就是平平无奇都市丽人的生活。

但朋友们,敲黑板:这不是你的北上广,这里是县城!

要知道,她们一个月的到手工资也就6、7千,薪资水平就跟很多北漂大头兵差一大截。

县城消费还不便宜,有的快跟一线城市齐平。像医美,一二线城市均价也才5、6千,小地方里随随便便加个“院长亲自操刀”的头衔——价格翻倍。

电影票不必说,过年时一张《满江红》居然要90,平时也得50多。

然而,她们就是既能在三四线城市里岁月静好,又能延续着北上广的精英白领生活。

在价格不菲、实际大多是从四季青淘来的县城买手店,消费成VVIP——只因为老板娘很会social。

听说城里新来了位上海的大师,她们会排着队跑去纹眉,再用平刘海把它盖住,然后一脸神秘地问老公:

“你有没有发现,我今天有什么不一样?”

#我的北漂生活&#闺蜜 @脑袋空空的空空

她们的重点不是有钱,而是不用吭哧吭哧地加班做题,生活也可以优渥有闲。

当你在北上广连独立浴室都没有的出租房里掏着每月四千的房租、漂了一年又一年,终于东拼西凑背上了一万五的月贷款,买了套东三环70平的老破小拿着Kindle读《月亮与六便士》:

“啊,我的心总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

她们早已住在县城市中心165平豪华装修的复式里,麻将、泡澡、斗地主,用75英寸的液晶电视看最新最热的国产剧。

“狂飙,我要看狂飙!”

然而,你又不能用“贵妇”或“少奶奶”这样的称呼来概括她们,这显然不够准确。

尽管社交平台上时常塑造出一种所谓“县城贵妇”的形象——

有房有车、有钱有闲、无忧无虑到甚至有些无聊。

贵妇们每天最大的烦恼好像就是如何打发又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

这样的人当然也存在,她们是网上最广为流传的贵妇样本,是村子里最常拿来gossip的八卦对象。

然而,“贵妇”这个后缀,已然暗示了她们身份的本质——一位养尊处优的阔太太。

其中也不乏通过婚恋完成了某种阶层跃升的农村漂亮女孩。

这是成为一代“县城贵妇”的关键:嫁给一个有钱人,早早晋升为人生赢家。

县城大小姐不同,首先,从年龄上来说,贵妇更像是她们的姑婶堂嫂或者妈妈的同学。

大小姐们往往都还很年轻,九五后,有的甚至可能 刚毕业没几年。

最关键的是,她们不用靠老公来实现到富婆的跃迁,甚至在婚恋市场也掌握着更大的话语权。

同样是过年相亲,“大厂女孩”已经祛魅,乡亲们带着一种古怪而同情的眼神问你,“小姑娘家家,为啥跑那么远”,潜台词是:“你们家是不是穷?”

你的闺蜜腰杆都挺得特别直,因为她们在本地从事着体制内的工作,公务员、教师编、银行,或国企、事业单位。

而且都受过高等教育,有的还是名牌大学研究生,就差没出国留学。

一句话,想攀上她们的人,比她们想嫁得人多得多。

那一刻,对面的远光灯打在闺蜜的脸上,显得她更加容光焕发。

一种巨大的困惑随着袭来:

“奇了怪了,一夜之间她们都从哪变出的钱?”

02

富贵只是表象

关键手捧“金饭碗”

某种程度上来说,县城大小姐更像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世上本没有县城大小姐,但当大城市里被裁员、房租弄得意志消磨的漂仔越多,也越容易羡慕起那些生活稳定的返乡闺蜜。

除了你许久未碰面、从不知其高贵出身的女同学,还有的可能是几年前还跟你一起打工的好朋友。

只是你一返乡,哐哐一顿过年开销,一朝穷回革命前。

她们一返乡,好家伙,摇身一变成了有房有车、有钱有闲的大小姐。

然而,这一连串的形容词依然只是表征。真正将一位“县城大小姐”和普通女孩区分开来的,是一份“稳定的工作”。

这才是她们最大的共同点,也是“县城大小姐”和“县城贵妇”的本质区别。

贵妇们的生活看似令人艳羡,却也很容易从云端滑落。

“我认识的每一个所谓的县城贵妇,90%都活得很惨”,一位扎根县城几十年的八卦专业户如此总结。

他说的一些例子,你可能也听说过:

一位县城某贵妇,早年嫁了个富翁,老公在外地给储油罐做防腐涂料,坐拥全国各地十几套房产,生活过得很是优渥。

但因为生意失败,老公染上赌瘾、还进了局子, 很快倾家荡产。

为了维持原来的体面生活,她只能重新找门路、开了家美容院,日子大不如前。

由于县城富豪的发展史多为从商起家,办工厂、做生意、炒房等等。

但县城经济又极其不稳定,有钱人迭代很快,“贵妇”也就很容易没落。

现如今,“大小姐”才是活跃在三四线县城里的消费主力和社交新贵。

她们中的很大一批人,刚毕业时也都曾在一线大都市漂过:大厂实习敲代码、证券公司做统计、头部矩阵号当新媒体小编……不一而足。

每天苦哈哈加班到十一、二点, 拿着三千块的实习工资,打着不报销的夜间网约车。

然后在一个又累又拼还被领导训了个狗血淋头的深夜,孤零零地坐在公司楼下的湖畔江边,噙着泪,望着隔岸的万家灯火,终于松动了心里的那一根弦:

“算了。不如听爸妈的,回去考编。”

上岸后全款拿下一辆新车,是“县城大小姐”的基本标配。

倒不是为了炫耀,主要拿来代步。

体制内僧多粥少,大家都是抱着“先上岸再说”的念头,考到了乡镇,也就是她们口中的“山头”。

离家半小时车程,县城公共交通又不便,买车就成了刚需。

又或者是在本市上班,但市里没有地铁,打车不方便,坐公交又不够体面,也得买车。

这两年入手的往往是新能源,少数则继承了爸妈的油车。

车型还常跟她们的婚育状况挂勾,从未婚、已婚到已育,保时捷、特斯拉到蔚来依次排序。

图为一位全款提了辆model Y的县城大小姐

“县城大小姐”的生活幸福感是爸妈和工作给的。

中产父母们往往对孩子比较有要求,孩子也争气,靠自己刷题考上了岸。

杭漂一年后毅然考编,回到老家台州某县城工作的芊芊,平时吃单位食堂、住自己的房(上岸时爸妈送的礼物)。

工资多少不重要,因为你眼中的7千工资,对她来说就是7千零花钱——这是纯纯的收入。

爸妈从商的,家里往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