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初三学生,开学就遭“劝退”,这合适吗
发布时间: 2023-07-11

但凡是个中地方长,辛辛苦苦供养孩子读书求学,其目的无非是让孩子能够顺利通过中考和高考,实现自我人生和前途命运的跃迁。

只可惜,就算是家长有心,孩子也不一定用力。

有些学渣同学的存在,摆明了就是惹父母生气,让老师操心,注定在学习和考试中,不是成绩倒数,就是调皮捣蛋,甚至还时常扰乱其他孩子学习的状态和心情。

但即便是这样的学渣孩子,作为千千万万个中小学生中的一员,他也是享有正常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的。

也就是说,孩子可以学习差劲,但是老师和学校,至少在中考以前,你是没有资格诱导或强令孩子退学,不参加中考的。

但是在寒假结束后一开学,就读于陕西咸阳市乾县黉学门中学初三的张同学,就遭遇了被班主任老师劝退的状况。

老师给出的理由很直接,就说这孩子,不但没有完成寒假作业,平时成绩也太差,“建议他应该去职高就读”,如果没有必要的话,参加中考似乎是没有意义的。

对此,学校也一再强调,“我们只是建议,但不是强制。”还说,“如果张同学愿意继续上学,参加中考不存在啥问题。”

问题是,学校和老师接二连三地拒绝这个成绩糟糕的孩子开学报名,难道真的就如他们解释的那样,仅仅是个对张同学的教育建议吗?

展开全文

据悉,张同学在过完年,寒假结束以后,第一次来学校报名的时候,就被班主任老师以“寒假作业没完成”的理由,拒绝了到校上课的请求。

虽然张同学在随后几天,确实赶完了书面作业,但老师又以孩子在寒假期间一直未提交网课作业,现在也没法补充提交为由,再一次拒绝了张同学的报名。

可以看出,张同学的学习成绩或许很差,在班级和学校里的表现或许不受老师们待见,但是他想要和其他孩子一样,继续读完初三下学期的意愿,还是相当强烈和明显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如果视张同学合理的求学意愿和参加中考的想法不管不顾,一心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强行拒绝这个初三学生正常的教育需求,那么这样的做法,肯定是违法违规的。

当然我们也知道,陕西这所中学的老师之所以这样做,肯定是因为切身利益和业绩指标的缘故。

毕竟在不少省市和学校的初三下学期,都会出现类似“劝退差生”的异常举动。

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学校和老师,对提高毕业班的“升学率”都是费尽心思。因为初三学生的升学率如果很高,那么本校的招生、等级和效益,都会得到显而易见地提高,相关的毕业班老师,在业绩、荣誉和收入上,也会得到或多或少的奖励。

在这样的情况下,“赖”在毕业班里的学渣同学,在初三下学期,就变成了急功近利的学校和老师眼中的“钉子户”。

毕竟每个学校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好学生就那么多,那么在“分子”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减少处在“分母”位置上的参考人数,就成了毕业班老师在临近中考时的工作重点。

与此同时,也有极少数学校和老师,在教书育人之余,和一些技校相互“勾连”,由毕业班老师负责劝退差生和帮忙招生,借此可以赚到一些按照人头数计算的“招生提成”。

就这样,在学校声誉、教师收入和招生奖励的相互作用下,最终把类似张同学这样成绩差强人意的学渣同学,给推到了“风口浪尖”。

因为在班主任老师的眼里,这些孩子即便是顺利读完了初三下学期,按部就班地参加了中考,对于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表面上看都是“性价比极低”的选择。

而类似陕西这所中学的做法,对初三年级少数学习成绩过差,考上普通高中无望的学渣同学的“劝退”,不但可以提高学校“升学率”指标,提升招生宣传时的形象,更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班主任老师的实际收入。

但是显而易见,这样的做法即便是有千般好处,但如果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没有达成共识,只是校方片面而迫切地引导、诱惑和逼迫学生服从。

那么这样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方式,肯定是违背了“九年义务教育”的相关规定。

总之,对于任何一个初三学生来讲,正常接受教育和参加中考的权利,是不容忽视和改变的。

换句话说,学校和老师的“小算盘”打得再响,也不能代替学生和家长的求学意愿。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