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汉墓出土的一口熊足铜鼎,这真的是“古代的高压锅”吗?河北保定满城汉墓出土一口熊足铜鼎,为何被称为“两千年前的小熊高压锅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满城汉墓出土的一口熊足铜鼎,这真的是“古代的高压锅”吗

这口熊足铜鼎只是因为闭锁结构与现代高压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被视为“古代高压锅”,实际上它并不是真的高压锅。这座出土了熊足铜鼎的满城汉墓位于河南保定,因它的主人是西汉时期的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而又被称作“中山靖王墓”。

这位中山靖王是汉景帝之子,在前元三年时被封为中山王。汉景帝在位期间曾经爆发过一起诸侯叛乱事件,史称“七国之乱”。因为这起事件,汉武帝登基之后朝中大臣对各地诸侯王百般挑剔,有时还会恶意打压诸侯。身为诸侯王之一的刘胜见状便将官吏侵夺欺凌诸侯的事情一一上书奏报给了汉武帝。身为他异母弟的汉武帝在看到这些奏报之后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下令废止了官吏举报诸侯的制度,此外还下令提高了诸侯的待遇。

得益于诸侯礼遇的改善,中山靖王墓中的陪葬品数量十分可观且奢华。中山靖王墓是在上个世纪68年的时候被发现,之后国家便组织考古队对它展开发掘。在后续的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先后从中山靖王墓中出土了诸多金器、玉器、陶器以及丝织品等各类随葬品。从中山靖王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有在汉朝代表最高丧葬规格的“金缕玉衣”、青铜制品“长信宫灯”以及尽显古人铸造水平的“错金铜博山炉”等等。

前些日子又一件从满城汉墓中出土的文物引发了热议,这件文物便就是“四兽纽熊足铜鼎”。这件熊足铜鼎高度大约为18厘米,腹身直径大约为20厘米。在这口铜鼎的鼎腹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耳,该耳上附着一只伏兽。熊足铜鼎的鼎盖处则立着四只小兽,当合盖时需将长方形耳上的伏兽掀开,然后合盖之后再将它翻上来并旋转鼎盖,最后使伏兽的背正好卡入鼎盖小兽的颔下。

这样的合盖方式与现代高压锅的合盖方式十分接近,为此这熊足铜鼎也被网友们称呼为“古代的高压锅”。而且根据《说文解字》的注解可知,铜鼎在古时候主要用于盛放肉类,或者用于炖煮。如此看来,熊足铜鼎的作用与高压锅也有着相似之处。不过就工作原理来说,高压锅是利用锅中的水蒸气不能外泄促使锅内气压不断上升,从而达到快速炖煮食物的目的。而熊足铜鼎尚不具备这样的功能,所以与高压锅还是存有本质区别的。

河北保定满城汉墓出土一口熊足铜鼎,为何被称为“两千年前的小熊高压锅”

河北保定满城汉墓出土一口熊足铜鼎,这件事情也是在网上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因为它的外形酷似一只小熊,所以被称为2000年前的小熊高压锅。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是离不开锅碗瓢盆的,这一次出土的小熊高压锅也是让每个人都感觉到非常的亲切,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于吃的东西要求不是那么的高,但是有如此精美的器具,也是让每个人都感觉到非常的震惊的,也让我们每个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

从相关的图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次的熊足铜鼎,像椭圆球状一定可以承载非常多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在很多年以前的们就开始选择铜炉进行烹饪食材了,我们都知道铜的导热性是非常的好的,因此,这个小熊高压锅对于食材的烹饪肯定是非常的好的。

我们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这件事情的进展,我们尽管说回不到过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往的历史来了解人们的生活是非常有好处的一件事,从这次的图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次的三组鼎力的小熊裂口,微笑模样十分的憨态可掬,让每个人都感觉到非常的可爱,通过这个冬季我们也见识到了古人的智慧,我们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投身于考古工作中,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是非常的有意义的一件事,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自己的小孩的时候,也一定要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历史,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祖国发展得更加的迅速,这一次的小熊高压锅也是在网上的热度非常的高的,我们也相信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不一样的精彩的。

满城汉墓的景区介绍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

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

2017年1月4日,河北省旅游委公布了《关于2016年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报》,保定市满城汉墓4A级景区被严重警告,限期6个月整改。


扩展资料

满城汉墓主要景点:

1,刘胜墓

刘胜墓墓洞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容积约计2700立方米。全墓可分为由墓道、车马房(南耳室)、库房(北耳室)、前堂(中室)和后室等六部分。前堂是一个修在岩洞里的瓦顶木结构建筑,宽宏富丽,象征墓主人生前宴饮作乐的大厅。

2,窦绾墓

窦绾墓,在刘墓之北侧。就墓室建造来说,规模之巨大、气魄之宏伟、开凿之工整,均超过刘胜墓的水平。平面布局则大同小异,总长49.7米,最宽处65米,最高处7.9米。容积达3000立方米。外口是在两道砖墙之间,灌以铁水封闭,比刘墓更为坚固严密,其库房和车马房亦比刘墓为大。

满城汉墓出土文物:

1,金缕玉衣

刘胜和窦绾均以“金缕玉衣”下葬。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

2,错金博山炉

满城汉墓中出土了错金博山炉、鼎形铜熏炉、带提笼熏炉、透雕盘龙博山炉、骑兽人物博山炉等大量的炉具,其中又以国宝错金博山炉最为精美。

3,长信宫灯

出土于刘胜的夫人窦绾墓。外形是个宫女跪坐执灯的形象,灯高48厘米,通体鎏金,作宫女跪坐执灯状,灯的各部分是分铸而成,可以随时拆卸,但是结合起来却天衣无缝,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

保定满城汉墓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在中国考古史上,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南1.5公里陵山上的满城汉墓,公认是一个重量级的发现。

满城汉墓,即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的墓葬,亦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山洞宫殿。其“以山为陵”的营建理念,将西汉王族的宫殿“搬运”到墓葬里,陆续发掘出土的一万多万件文物,特别是诸如“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信博山炉”“计时器铜漏壶”等重大发现,不但件件惊艳了世人,更原汁原味呈现了西汉王朝的生活百态。考古价值十分巨大。

而如此重大的发现,说起来,却是来自1968年的一场意外。

一、意外一“炸”

以发掘满城汉墓的亲历者,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工程兵第六工区165团战士贾汉德的回忆,1968年5月22日,他所在的机械连,奉命在满城县郊外的陵山上开凿防空洞。当天带队的六班班长吴家高,发现距离山顶30米处右侧,炸开了一个直径20公分的小洞。好奇的吴家高试着砸了下,竟砸开了直径一米多的大洞。吴家高沿着洞口顺下去,惊见洞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