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由什么单位负责建设?同步卫星的问题求解多谢!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由什么单位负责建设

  *****中国海南文昌龙楼镇————航天发射场*****
  国务院、中央军委21日批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有关航天专家分析称,继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内陆发射场后,中国又将建设滨海发射基地,将极大满足中国航天发展的新需要。建于海南的发射场,一方面最接近赤道,可以大大减少燃料消耗;同型号火箭推力可增加10%。另一方面亦可采用海运解决运载火箭这样庞然大物的难题,此外也大大提高残骸坠落的安全性。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称,建设新航天发射场是为了适应中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需要。新航天发射场建成后,将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道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弥补内陆基地不足
  航天专家分析指出,当前中国有三大航天发射基地,即酒泉、西昌和太原,但都深处内陆,生成诸多不利于新型航天器发射的困扰,海南航天发射基地的建成将弥补这些不足。首先,由于当前中国铁路隧道直径的限制,超过3.5米直径的火箭箭体和发动机就不能使用铁路运输。而当前三大发射基地酒泉、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都在内陆,因此5米直径的新型火箭将无法运抵这些地点发射。而文昌位于滨海地区,邻近的清澜港是海南省五大枢纽港之一,可停泊5,000吨级船只,稍加改建就可以容纳运送大型火箭的滚装船。其次,当火箭助推器和一级箭体工作完毕后被抛掉时,这些残骸一般将坠落在发射点以东1,000千米以内。海南发射场以东1,000千米之内几乎都是南海,只有几个零星岛屿,极大地提高了残骸坠落的安全性。
  全球位置第二佳
  最后,三大发射中心的纬度都比较高。从地理位置上看,海南是我国距赤道最近的省份,如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时,入轨距离较近,卫星可以消耗较少的能量就能到达预定轨道,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能量,从而节省了卫星的能源,延长了卫星的运行寿命。海南文昌的纬度约为19°30”,若建成发射场,将成为全球第二最佳位置的发射场。
  新型航天发射场及与之配套的文昌航天城占地20平方公里,包括航天发射场、太空主题公园、火箭组装厂以及指挥中心等一系列项目。当地有关官员表示,2002年国家专家组对航天发射基地进行选址和论证,2005年正式确认选址落户文昌龙楼镇。
  文昌龙楼镇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2万余,人口相对稀少,地势平坦开阔,花岗岩地质结构稳定。
  记者今天致电文昌市政府有关官员,对方表示此前已获知此消息,并表示市里已开会部署,将全力配合国家和省里有关方面,做好航天发射场项目的建设工作。
  消息人士称,航天发射场项目总投资或逾200亿元人民币,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包括建造桥梁高等级公路,首批将有2万余名科技人员及家属移民海南,生活基地选址在位于海口市附近的桂林样南渡江沿岸,将建设学校、医院、超市等生活相关配套设施,目标规模是建成可供5万人生活的区域。另根据安全因素,龙楼镇的居民将搬迁至距航天发射基地10公里外的安置区。
  建航天主题公园
  另据了解,有关方面有在文昌建航天主题公园的计划,使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的建设成为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的综合性项目。文昌市委书记谢明中也曾表示,参观卫星发射基地的门票暂定为500元。
  国务院、中央军委21日批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有关航天专家分析称,继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内陆发射场后,中国又将建设滨海发射基地,将极大满足中国航天发展的新需要。建于海南的发射场,一方面最接近赤道,可以大大减少燃料消耗;同型号火箭推力可增加10%。另一方面亦可采用海运解决运载火箭这样庞然大物的难题,此外也大大提高残骸坠落的安全性。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称,建设新航天发射场是为了适应中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需要。新航天发射场建成后,将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道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同步卫星的问题求解多谢!!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中国第一颗卫星飞上天后,虽然星上的乐音装置和短波发射机仅持续工作了28天,但其意义与影响直达今天。如果说,第一次打上天的也不过是个能发出声响的173公斤重的铁疙瘩,是一种有去无回的“抛”东西,而随后的返回式卫星乃至今天的神舟飞船,却是既能在太空自主变轨游动,又能按时、准确并安全地操控回家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一颗卫星的研制与发射,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人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技术储备。
“大家往天上看看吧”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火箭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人造卫星的一些新技术课题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东风导弹基地经过多次发射试验的考验,也打下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
1965年1月8日,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建议早日制订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196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人造卫星总体方案论证会,确定第一颗卫星为科学探索性质的试验卫星,并要比苏联和美国的第一颗卫星先进。卫星入轨后,要“抓得住,测得准,报得及时”,使全世界人民都能“看得见,听得到”。
“看得见”,是卫星研制中的第一个难题。浩瀚的宇宙茫茫无际,让人们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这颗直径只有一米的物体,谈何容易!承担这项任务的北京机电研究设计所,在已经“靠边站”的史日耀等人的努力下,决定在末级火箭上加一个“观测裙”,以提高亮度。经过反复论证和无数次的地面模拟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
“听得到”,本来就不易做到,更何况还是用连续信号传送《东方红》乐曲,而不是像苏美那样只是发出一种“哔扑哔扑”的声音。这个难题费尽千般周折,最终也被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的刘承熙和他的同事们解决了。人造卫星本体的麻烦暂时少了下来,发射卫星用的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却出了问题。1966年9月,许多专家受到批判和抄家,科研工作无法正常进行。1967年7月,周恩来总理连续4次召集有关人员,对热衷于闹派性的人进行了耐心说服和严厉批评。
“大家往天上看看吧,那里星光灿烂,但还没有一颗是我们中国的。”周总理说,“我们再这样闹下去,是闹不上去的。”
“一定不能让导弹飞到国外去”
“东方红一号”卫星正式实施发射前,必须对新改进的中远程导弹进行飞行试验。这种导弹将作为运载火箭的一、二级发射卫星。
“这一次射程很远,必须控制住,一定不能让导弹飞到国外去。”周总理反复叮咛。
11月16日下午6时,首枚中远程运载火箭准时点火起飞,在导弹飞行到18秒时,突然间,在火箭一级关机点附近,速度曲线不再上升,图板上,落点预示板上的笔也只是停留在原地抖动。
在以往多次发射任务中,只要弹头一进入落区上空,落区的观测人员凭肉眼也能立即发现目标,只要弹头一着地,几分钟之内就能把落点位置找出来。这一次,过了40多分钟了,竟还没有一个人发现目标……是飞出国了,还是飞偏到另外什么地方,或者中途掉了下来?这枚火箭的射程达5000公里,最坏的情况是飞出国境,因为这时中苏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周总理从北京接连打来三次电话,询问火箭到底掉在什么地方了。“你们抓紧时间把火箭落点搞出来。不要太紧张,万一真打到国外了,我也已经做好了去莫斯科说明情况的准备。请务必找到这枚火箭。”
火箭自毁在新疆境内
第二天凌晨4点半,技术人员何荣成和其他三个人赶到了机场,登上一架伊尔—14飞机寻找导弹残骸。他估计,这枚火箭是在一级关机点出了故障,落在离发射阵地大约680公里的地方,没有飞出国境。
飞机飞到了新疆境内的预定区域。从舷窗上看下去,11月的戈壁滩上,一丛一丛的骆驼刺已经枯黄,干涸的水坑泛出白碱,显出一片星星点点的黑色与白色。要从4000米高空分辨出火箭残骸是十分困难的。
头两天的搜索毫无结果,何荣成的心里不由打起鼓来。第三天,飞机降低了高度,飞了半天,突然,女飞行员叫了起来:“呀,前边有一堆东西,你看是不是火箭残骸?”
终于看清了,是火箭残骸,还能看到火箭的一、二级没有分离,全掉在一个沙丘的旁边。
事后查明,火箭飞行失败是由于一个程序配电器发生了故障,二级未能点火而自毁坠落。
两个多月后,1970年1月30日,基地组织第二发中远程火箭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