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曼卡家族(马德里的社会事业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马德里的社会事业

马德里是一个不断革新的城市,近年来的变化使其位于欧洲城市的前列。由于其地理位置及与欧洲大陆所有国家的历史关系,马德里如今已成为欧洲的门户和汇集各民族及其文化的城市,成为西班牙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500多万游客,很快成为了一座拥有多元文化、热情好客的首都城市。 马德里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它们经历过一段飞速的变迁时期。同时,马德里也是融合了传统艺术与开放的新观念的城市,是欧洲音乐、歌剧、舞蹈、电影、绘画、建筑及设计的先锋。长达10分钟路程的艺术长廊收藏了世界绘画巨匠最著名的作品。从普拉多国家博物馆的哥雅、委拉斯盖斯、蒂斯亚诺或格雷科到苏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的先锋派奇才达利、毕加索、米罗,再到泰森——伯尔内米萨博物馆的杜勒罗、加纳雷多、布鲁艾赫尔、加乌兴、加丁斯基的作品一应俱全。文化机构不断完善并年复一年实施发展计划,向当地人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广泛多样化的文化年会,如汇演、展览和节日庆典,使城市更加开放并充满活力。
环绕马德里散步就如一次对不同历史时期艺术风格的探索,漫步于马德里奥地利大街和伯尔伯尼斯大街,游人们可以观赏到最具本土历史特色的遗迹。比如马约广场、维亚广场、皇宫或植物花园。马德里共有1962座古建筑,其中包括阿尔卡拉门、西比勒斯大桥、太阳门或哥勒斯宫这样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古迹也使马德里成为一座真正的博物馆型城市。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半径为100公里的城市,它被四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人类文化遗产城市所环饶:托莱多、阿维拉、塞哥维亚、阿尔卡拉·德·艾纳勒斯。体现着历史与艺术之结合的马德里,拥有鲜活的文化和历史,囊括了从罗马时期起的建筑、遗产及历史艺术品,直到今天仍然保存得完好无损。凡是来到马德里观光的游客毫无疑问将会认识到,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乃至黎明,马德里都是世界上欢乐、喧闹的首都之一。特别是周末,卡拉OK、迪厅、酒吧、爵士吧、俱乐部、现场音乐会和酒会都聚集着来自各阶层的人士。由于全年气候条件适宜,将休闲娱乐活动移至大街上,乃是马德里人的传统。西班牙首都会举行著名的弗拉门哥艺术节和斗牛时最重要的活动———拉斯·奔达斯斗牛场举行的圣伊斯德罗游艺会。对艺术家而言在马德里的成功就是世界认可的名片。马德里越来越像百老汇。每个季度在马德里的舞台上演出的五到六场音乐剧都能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马德里自治区教育产业发达,所辖范围内共有高校13所,在校学生超过30万。该区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GDP的2%,占全国研发总支出的31.2% 。研发技术人员占全国的30% 。
著名高校:
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
马德里理工大学
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
马德里自治大学
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 同西班牙其余地区一样,马德里自治区内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自然也是足球。其中最著名的两支球队要数皇家马德里队和马德里竞技队。这两支队伍从很多年前开始就互为竞争对手,现在又同在西班牙甲级联赛。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球队,当属如今也驰骋于西甲赛场的巴列卡诺和赫塔费队。除了足球以外,在马德里自治区内,篮球、自行车运动、摩托车运动、网球以及手球也相当流行。
2014年,皇家马德里和马德里竞技分别淘汰各自的对手,双双杀入欧冠决赛,这是欧洲冠军联赛自举办以来第一次上演同城德比,最终皇马加时夺冠。 即西班牙首相府,位于马德里西北近郊。1606年,西国王腓力三世大兴土木,辟地封侯,始建这片园林。1617年,腓力三世赐封当时的园林之主安东尼奥为“蒙克洛亚”伯爵。几经流传,于十八世纪始称“蒙克洛亚宫”。此后的几百年间,这里一直是王公贵族的府第。本世纪初,曾由西班牙艺术协会负责管理和修缮,后辟为博物馆。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蒙克洛亚宫成为敌对双方争夺之要地,遭到严重破坏。内战结束后,佛朗哥下令重建蒙克洛亚宫,1953年竣工,用作国宾馆,接待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重建后的蒙克洛亚宫虽然名称依旧,但建筑风格和内部装修却全然一新。1970年和1989年再度扩建,增加了不少新的建筑,但风格仍与原建筑群保持谐调,两者浑然一体。
蒙克洛亚宫不仅是政府所在地,而且也是国家重点文物博物馆,宫内珍藏着大量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普拉多画宫
建于1758年,是典型的新古典风格。原为自然科学博物馆,1819年改为绘画博物馆,收藏绘画、雕塑佳作约5千件,生动地记载了西班牙数百年来艺术风格的演变发展,许多珍品被誉为欧洲绘画史上的瑰宝。在这里可以集中地欣赏到西班牙历代名师的代表作,尤其是十六、十七、十八世纪三位绘画艺术巨匠格列柯、委拉斯开兹和戈雅的作品。   蒂森博物馆
是以亨里希·蒂森·博内米萨男爵名字命名的博物馆,艺术品均属蒂森家族的私人收藏。该收藏始于1920年,800多幅从早期的佛兰德和意大利艺术风格至二十世纪的表现主义、流行艺术作品充分展示了西方艺术史的演绎,主要画家有提香、戈雅、梵高、毕加索等。1992年艺术收藏正式陈列在马德里一家十八世纪的建筑内,次年捐赠给了西班牙。很多艺术评论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私人收藏。 大广场
由著名建筑家埃雷拉设计,1590年开始动工,1617年前后完工,时值腓力三世晚期。广场呈四方形,周围楼房阳台整齐划一。1848年,伊莎贝尔二世女王命令将位于田园之家公园的腓力三世骑马塑像迁于广场中央。由于两次被大火烧过,十八世纪末曾进行过修缮。当时广场主要用于一些重要的民事、宗教仪式活动,现在是马德里市民和外国游客散步休闲之处。 西班牙广场
西班牙和马德里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之一,广场中央矗立着西班牙文学巨匠塞万提斯的纪念碑,碑身及碑前有骑士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一些人物,如策马向前的绅士堂吉诃德及骑毛驴紧随其后的仆人桑丘·潘萨的铜像等。在塞万提斯碑的正后方,是两座百余米高的摩天大楼——西班牙楼和马德里塔。 哥伦布广场
地处市中心交通繁忙地段,广场上最重要的建筑是1886年所建的哥伦布纪念碑,为雕塑家梅里达的作品,哥伦布的大理石塑像立于新哥特式的碑基上。纪念碑的东侧是“大发现公园”。与纪念碑相对应的是记载发现美洲大陆的大石雕。广场下面是马德里市的文化中心和多层地下停车场。 欧洲门
位于马德里城北的卡斯蒂利亚广场,由两座外形一致、相对倾斜的塔楼组成。两楼各27层,高115米,倾斜角度约为15度,每层面积约为1170平方米。每楼有8部高速电梯,其运行速度为每秒4米,载客量为21人。两楼顶部均有直升机停机坪,承重量为4吨。大楼工程由美国约翰·布杰建筑研究院设计,结构设计由美国罗伯森工程协会完成,由西班牙本国的建筑企业负责施工。1990年8月动工,全部工程于1996年5月完工。 皇家剧院
始建于1818年,因工程几经中断,直到1850年11月1日才首次启用演出歌剧。1925年起因安全原因而停止演出,此后进行维修,工程持续了40年,1965年改成交响音乐厅。1991年决定重建歌剧院,1997年10月11日修复工程竣工,再次启用。这次重建,共耗资210亿比塞塔,约合近2亿美元。其中仅舞台机械装置便耗资50亿比塞塔,约占总投资的四分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舞台设备。
皇家剧院建筑面积为7.1万平方米,舞台空间高75米,舞台前后面积为1030平方米。除此还有一个与舞台演出部分同样大小的排练舞台。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排演场所宽敞舒适。座位共1700个,此外还有皇家包厢。整个剧院内部装饰豪华、富丽,既有皇家宫廷风格,又具有现代气派。 埃斯科里亚尔王陵
位于马德里西郊约50公里处。正名圣洛伦索修道院,是腓力二世为纪念1557年圣金廷战役中打败法国侵略者而建造。工程历时22年,于1584年完工。从空中俯视,整处建筑群就像是一个倒扣的烤炉架。相传圣徒圣洛伦索就是在这种烤炉上被烤死的。圣金廷战役胜利之日正好是圣洛伦索的命名日,故以他命名,正门有他的塑像。
建筑风格庄严肃穆,是复兴主义杰作,在世界建筑史上享有盛名。建筑群呈四方形,由大教堂、修道院、王宫、陵墓、图书馆、博物馆组成,四角建塔楼,共有16个内院、86组楼梯、88个泉井、2千扇窗户、13个小礼拜堂。内藏大量珍贵文物。陵墓内室四壁用铜和深色大理石装修,西班牙历代君王棺柩均安放在这里,可供参观。
死难者山谷
死难者山谷位于距埃斯科里亚尔王陵约8公里处瓜达拉马山的一条山谷内。于1959年建成,前后历时近20年。主要是为了纪念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内战中的死难者而建。因其风景秀丽,现也是马德里郊外一处较著名的风景点。建有修道院和大教堂等,尤其是建于一个挖空的小山丘中的大教堂,气势宏伟、壮观,天顶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