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冷冻人杜虹,花76万冷冻保存头部,等待2065年的“复活
发布时间: 2023-07-11

俗话说,人死不能复生。而重庆女作家杜虹就想要挑战一下,看自己死后是否能在未来复活?

杜虹在60岁时,不幸患上了胰腺癌。弥留之际,她得知美国Alcor基金会开展的冷冻人研究。

这项研究要将刚逝去的人保存在低温液氮中冷冻,等到未来医疗水平进步后,进行解冻复活。

这项技术时常可以在科幻电影中看见,但现实生活中,人类真能完成复生逝者的壮举吗?

杜虹决定大胆尝试,一家人凑齐76万元技术费,让Alcor机构在杜虹死后,把她的头部进行分割冷冻,储存在液氮罐中,静静等待复活那一天的到来。

(青年杜虹)

冷冻人技术常在科幻电影出现,电影中人们凭借未来的先进技术,将人体进行低温冷冻,储存几十上百年之后,再进行升温复活。

在现实世界里,我们的科技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尚处于探索阶段。最重要的一点区别是,电影中是对活人进行冷冻,而我们现实中受制于各项条件,顶多只能冰冻死人。

展开全文

图文无关

并且,由于人体70%的成分都是水,在冷冻过程中会凝结成边缘锋利的冰晶,极易划破人体细胞,产生巨大伤害,所以还要将遗体中的体液替换为专门的保护液,尽量减少伤害。

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使用零下50℃的干冰,对冷冻人的尸体进行降温,最后将其保存在零下200度的液氮环境中。

在之后的漫长时间里,工作人员会定期补充液氮,直到未来的某一天,人类科技水平有了巨大进步之后,再尝试进行解冻和复活。

(人体冷冻场景)

杜虹是第一个大胆尝试冷冻技术的中国人,现在她的大脑还沉睡于美国Alcor机构的液氮罐子中。

1955年,杜虹降生于重庆的一个教师家庭中,她从小就饱读诗书、热爱写作。

从大学毕业之后,杜虹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同时她笔耕不辍,用娓娓道来的文字记录生活,并投递给一些知名的出版社。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之后,杜虹被正式调往重庆出版社工作,成为了一名编辑,在出版界逐渐打响名声。

在一次作家交流会上,杜虹优雅的气质吸引了一位男作家的青睐。这位作家称赞其谈吐不凡,让他有种一见倾心的感觉。在他的追求之下,两人很快走进婚姻的殿堂。

(杜虹)

婚后,杜虹发现丈夫的性格开始变得暴躁易怒,不像当初追求自己时有绅士风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丈夫的脾气越来越差,时常对杜虹拳打脚踢,即便此时她已经有了身孕,

1987年,杜虹生下一个女儿,起名为张思遥,寓意为思念遥远的从前。

在张思遥的童年记忆里,父亲是一个凶狠可怕的角色。他时常把母亲打得鼻青脸肿。

图文无关

在家暴之下,杜虹完全失去了当初写作的平和心态。她在日记中一字一泪地写道:“回想起他当初追求我时的狂热和婚后的寒凉,我心如死灰。”

杜虹不止一次计划过与丈夫离婚,但为了能给女儿张思遥一个完整的家庭,她最终选择了忍耐。

直到有一回,杜虹又遭受丈夫的毒打,年幼的女儿扑到她身上护住,而丈夫仍不依不饶 ,使劲一脚把女儿踹到了墙上。

(杜虹)

杜虹痛心不已,终于下定决心,带着女儿离开了这个家。1995年,杜虹办理完成离婚手续,彻底结束了这段磨人的婚姻。

离婚之后,杜虹重新拾起了笔尖,记录与女儿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并编写成童话和诗歌发表。

她不再考虑重组家庭,只希望女儿能够健康长大。张思遥也没有辜负期待,成功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但上天不作美,就在杜虹的生活走上正轨之时,一个噩耗击破了她幸福平和的生活。

图文无关

杜虹80岁高龄的母亲心脏病复发,需要进行移植手术。没过多久,母亲又被查出患上鼻咽癌。

杜虹被接二连三的巨大打击压地喘不过气来,她夜以继日地写作赚钱,给母亲提供最好的医疗条件。

但母亲在来势汹汹的疾病打击之下,身体状况急速恶化,2013年时,最终撒手人寰。

(杜虹)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年,杜虹又遭受了另一个难以承受的打击。

在母亲去世之后,杜虹时常感觉腹痛难忍,但一直拖着没去医院。直到实在忍不住时,杜虹才前去检查,谁知道结果竟然是胰腺癌晚期。

杜虹简直不敢相信这个结果,她才60岁,还没来得及享受天伦之乐,还刚刚承受了丧母之痛,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自己。

张思遥带着杜虹走遍了北京最知名的医院,但没有一家愿意接受她们进行手术的请求。最后杜虹只能放弃手术,每天注射吗啡来缓解强烈的痛感。

2015年四月中旬,杜虹的病情急转直下,癌细胞吞噬了杜虹大部分的内脏和骨骼,她已经到了终末期。

(杜虹)

杜虹十分冷静,她时常思考着,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自己还可以做点什么呢 ?

某天下午,杜虹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了自己曾编审的一部知名科幻小说——《三体》。

在刘慈欣的《三体》一书中,有名叫做“云天明”的角色,他身患绝症,选择将自己的大脑进行冷冻储存,并发射到外太空,多年后借助着外星三体人的高端科技,进行了克隆复活。

杜虹想,如果真实生活中,也能够有这样一项冷冻人体、并在未来进行解冻复活的技术就好了。

图文无关

碰巧,杜虹又在网上看见了一则冷冻人的新闻,她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泰国有一对夫妻,把身患脑癌的女儿送到美国的冷冻人机构进行冷冻,未来科技进步时再进行解冻治疗。

杜虹赶紧搜索这家研究冷冻人技术的机构,得知它是位于洛杉矶的Alcor基金会,在1972年成立,并于四年后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冷冻人试验。

(Alcor冷冻人基金会)

这第一个冷冻人是美国的物理学家詹姆斯,直到现在,他的遗体仍静静躺在基金会地下的冷冻仓库中,等待人类科技水平进步后复活。

在詹姆斯之后,已经有140多名人士在这家机构选择冷冻遗体,并有1000多人成为他们的会员,签订逝世后的冷冻协议。目前,基金会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体冷冻机构。

杜虹看完新闻后若有所思,她半开玩笑地对女儿说:“我也把身体冻起来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思遥立刻多方打听,联系到了美国Alcor基金会,向机构人员进行详细咨询。

冷冻大脑

由于杜虹已经步入了癌症晚期,大部分身体被癌细胞所占据,所以机构人员建议只冷冻大脑就行。

除此之外,冷冻头部只需要76万元费用,比冷冻全身的180万元费用少了一大半。

但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几十万元还是难以一次性拿出手。但为了母亲,张思遥暗自决定,就算把房子卖掉,也要尽力实现这项计划。

(杜虹与女儿张思遥)

但是,把头部割下来单独冷冻,杜虹真的会接受吗?

出人意料的是,杜虹几乎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女儿的想法。她说:“我不介意用自己的遗体来做实验,新科技总是要有人来尝试的。”

张思遥为了不让母亲动摇,向她隐瞒了高额的冷冻费用。张思遥跟丈夫商量之后,卖掉了北京一套几十平米的小房子,交齐了75万元费用。

图文无关

2015年5月30号,杜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在她床前,两名来自美国Alcor的医生静静等待着。

下午5点钟时,杜虹平静地闭上双眼,停止了心跳。两名医生迅速对她的遗体进行冷冻处理,并运送至美国Alcor总部。

(进行冷冻处理的科研人员)

杜虹的头部被分离下来之后,单独保存在零下200度的液氮容器中。

据工作人员估计,至少50年之后,也就是2065年,人类的科技水平就能够支持她解冻头部,克隆身体。

分离在体外的器官,在低温无氧状态下,基本不需要能量来进行代谢。注入器官的保存液里的能量,也能让它们保存最基本的活性,以便在遥远的将来恢复生机。

(杜虹与女儿张思遥)

但是冷冻的大脑在恢复活性之后,能否顺利移植到克隆出来的躯体上,还是一个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造就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还得跨过中枢神经再生和脊髓链接等多项极为艰巨的难关。

不知道2065年时,人类是否真能掌握这样先进的技术,让杜虹跨过半个世纪,与女儿再度重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