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残奥会人物素材(冬残奥会有哪些励志运动员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冬残奥会有哪些励志运动员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其中中国参赛的运动员一共有96人,男运动员68人、女运动员28人,他们来自各个地区,各种民族,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每一个运动员都是好样,都是十分励志的运动员。



    在今年冬残奥会运动员名单中,有一个女运动员,她的名字叫张海原,也是本届冬残奥会中年龄最大的运动员,现年45岁,她参赛的项目是高山滑雪。

  张海源在运动员里算是年纪比较大的了,四十五岁依然宝刀未老,要说起张海源的故事,真是太让人感动了,她1977年,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县顾家煤矿的一个工人家庭。

  5岁的张海源,遭遇了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她的左腿,但是坚强的她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车祸击倒,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是她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自强不息,努力的成为一个运动健将。

   张海源15岁的时候,加入了沈阳市康复杂技团,四年的刻苦训练为她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所谓,宝剑锋之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她出色的表现得到了残联的认可,在95年的时候被大连市残联选中,正式加入了大连市残疾人体育代表团。

  成为一名运动员以后的张海源,并没有因此而懈怠,而是更加奋力的训练,1996年的时候,在大连举行的残运会上,她一举以女子截肢A2级1.36米的高度打破了世界纪录,并成功获得了女子跳远冠军。

  张海源在成绩面前从来就没有骄傲和懈怠,而是继续努力向前,正是天道酬勤,在03年全国残运会中,她再次夺得跳高、跳远双冠军,成为一代双冠女王,就是这样骄人的战绩,张海源依然没有骄傲懈怠,而是继续努力训练,不断的鞭策自己,随后又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及残奥会选拔赛中,她以3.31米的成绩打破了跳远世界纪录。

    张海源就是这么励志!,她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是她并没有消沉,也没有因为获得的荣誉和成绩骄傲懈怠,而是在之后的04年雅典残奥会上,又以3.67米的成绩一举夺得女子跳远F42级桂冠,并打破世界纪录,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提高了17厘米。张海源是所有残奥会运动员的一个缩影,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励志的好青年。

冬残奥会的运动员或因遗传或者先天残疾,或因遭遇车祸或者意外导致残疾,虽然每个人的不幸遭遇各有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每一个都是好样的,他们的励志故事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和学习!


谭玉娇作文素材

摘要“大家好,我叫谭玉娇,是一名残疾人举重运动员……”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27岁的里约残奥会女子举重67公斤级冠军谭玉娇来到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向100多名党员和共青团员讲述自己15年来献身体育事业的历程。

7岁那年,小谭右腿患急性骨髓炎,手术后留下严重后遗症造成肌肉萎缩。她在活蹦乱跳的年纪,成了不能跑跳、走路颠簸的残疾孩子,不能再和小伙伴们一起追逐游戏,甚至不能再上体育课。她变得自卑、胆怯,不知道人生的未来在哪里。

几年后,在一次残联组织的运动员选拔中,小谭被启蒙教练彭向荣选中,开始了举重生涯。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训练时教练严肃地说:“当运动员首先就得学会吃苦和坚持!”

谭玉娇有了自己的梦想:成为残奥会冠军。有了奋斗目标就有了内生动力。有时,训练强度太大,手上的血泡磨破了,疼痛钻心;因为太累,吃饭时胳膊抖得连筷子都拿不住。“有时晚上趴在桌前写作业,想起吃的苦,眼泪就会不住地往下掉……”谭玉娇说。

小谭考上高中后,从学校去训练队要倒两趟公交车,用时两个多小时。同学们还在上课时,她背着书包艰难地走出校门去训练,夜色渐浓时,又匆匆赶回来继续学习。

2009年6月,小谭收获了人生第一个全国冠军。

3年后的伦敦残奥会,小谭第一次有机会向残奥会冠军发起冲击,然而命运再次捉弄了她。赛前3个月,她训练时肩部严重受伤,只好停训治疗。“我虽然在伦敦只获得了银牌,但它也见证了我一点一滴的努力。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拿到残奥会金牌!”谭玉娇说。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29

谭玉娇作文素材

“大家好,我叫谭玉娇,是一名残疾人举重运动员……”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27岁的里约残奥会女子举重67公斤级冠军谭玉娇来到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向100多名党员和共青团员讲述自己15年来献身体育事业的历程。

7岁那年,小谭右腿患急性骨髓炎,手术后留下严重后遗症造成肌肉萎缩。她在活蹦乱跳的年纪,成了不能跑跳、走路颠簸的残疾孩子,不能再和小伙伴们一起追逐游戏,甚至不能再上体育课。她变得自卑、胆怯,不知道人生的未来在哪里。

几年后,在一次残联组织的运动员选拔中,小谭被启蒙教练彭向荣选中,开始了举重生涯。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训练时教练严肃地说:“当运动员首先就得学会吃苦和坚持!”

谭玉娇有了自己的梦想:成为残奥会冠军。有了奋斗目标就有了内生动力。有时,训练强度太大,手上的血泡磨破了,疼痛钻心;因为太累,吃饭时胳膊抖得连筷子都拿不住。“有时晚上趴在桌前写作业,想起吃的苦,眼泪就会不住地往下掉……”谭玉娇说。

小谭考上高中后,从学校去训练队要倒两趟公交车,用时两个多小时。同学们还在上课时,她背着书包艰难地走出校门去训练,夜色渐浓时,又匆匆赶回来继续学习。

2009年6月,小谭收获了人生第一个全国冠军。

3年后的伦敦残奥会,小谭第一次有机会向残奥会冠军发起冲击,然而命运再次捉弄了她。赛前3个月,她训练时肩部严重受伤,只好停训治疗。“我虽然在伦敦只获得了银牌,但它也见证了我一点一滴的努力。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拿到残奥会金牌!”谭玉娇说。

请问您能理解上面老师发的解答吗?对于该问题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老师,如果没有,老师要先去解答灾区捐款的一些问题了,谢谢。

希望可以帮到您,愿您生活愉快,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评论收起

残奥会名人事例

1、施奈德

施奈德,德国高山滑雪女运动员,是肢体被截除者,曾参加过4届冬季残奥会,在高山滑雪项目中得过4枚金牌。她也热心残疾人体育事业,1980年荣获德国最高体育成就奖。

2、格利普

格利普左手得过脊髓灰质炎,曾参加过7届残奥会,自1980年起获得过14枚北欧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奖牌,此外他还是个出色的中跑手。

3、任瓦尔

任瓦尔擅长指导患有视力障碍的运动员,曾成功带领4人在北欧滑雪和田径项目中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