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李清照的《乌江》?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在乌江自刎,他有什么成名传奇留存于世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怎样解读李清照的《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如此慷慨激昂的诗句竟出自温婉的女子之手——李清照这首诗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厚重背景?

夏日绝句

—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是李清照过乌江时写下的,题目叫《夏日绝句》,也叫《乌江》。与其说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不如说它是一首力透纸背、直指现实的喻今诗。

李清照与诗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风早期婉约清丽,后期情调感伤;但其诗作却慷慨激昂,颇具雄风。

李清照出生在官宦之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故而家中藏书甚丰;母亲又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亦善文。家庭熏陶加上天资聪慧,李清照“自少时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朱彧《萍洲可谈》)。

据传她在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后,就写下了两首《语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俱在”,笔势纵横,评议兴废,不让须眉。

李清照号易安,却一点也没安稳,除却少女时代的安逸,她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不是在逃难,就是在逃难的路上。她还曾写下“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表现其深切的爱国思想;她作品中的家国情怀,让她在众多的爱国文人之中,也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这是其他古代女诗词作者所做不到的。

解读任何一首诗,都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要表达的情感。解读这首诗也一样,我试从三个方面入手,谈谈我的理解。

从文学角度讲,这是一首上乘之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此诗开宗明义,直抒胸臆,一股英雄豪气扑面而来。何为“人杰”?汉高祖称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为人杰;何为“鬼雄”?屈原《国殇》里说“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人生在世,无论生死,都当顶天立地;生要建功立业,死要无愧天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楚霸王的结局虽然悲壮,却也让人钦佩。

此诗廖廖二十字,三处用典,字字珠玑,不失为一首言简意赅的佳作。

从思想内容来讲,这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思想境界的好诗。

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1129年,“靖康之变”已经过去两年,以赵构为首的南宋小朝廷偏居一隅,苟且偷安,不接受主战派的主张,只缩退如鸵鸟,一味地妥协退让。李清照作为一介女流,尚且激愤不已,“至今”一词,把古时和现实联系起来,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谕,表达了她强烈的悲宋室之不振,叹江山之难守的思虑,和希望收复失地、家国安稳的愿望。

她在后来还写过“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山东一抔土”,“江山留与后人愁”的诗句,无不表露出悲愤的故国情怀。

从其背后的故事来讲,这里面隐藏着对爱人的极度失望。

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就在一个多月前,1129年二月,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作为江宁的父母官(知州兼江东经制副使),竟在金人兵临城下时丢下城池和百姓,自己独自连夜逃跑。三月,和逃难而来的李清照“具舟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金石录后序》),船行至项羽自刎处,李清照写下了这首诗。

李清照和赵明诚也算是琴瑟和鸣的好夫妻,可惜在大是大非上,真的是“三观不同”,从这首诗里也可以看出李清照对丈夫的不满甚至鄙夷。如果说宋朝当时的忍辱偷生和百姓流离失所是这首诗的大背景,那赵明诚的弃城而逃就是小背景,这不只是赵明诚一生之中的黑点,亦是李清照的耻辱。如果说这首诗抒发的是悲愤之情,则对宋朝庭的是“愤”,对丈夫就是“悲”占多一些,这种“悲”,不只是悲伤,更多的是“悲凉”。夫妻间有了这样的嫌隙,再美好的感情也难再续。

不久后赵明诚病故,可能也应该和这段经历有很大关系,被自己爱人瞧不起,难免抑郁。

总结语

解读一首诗,真正的隐含的意思往往在诗外。这首《乌江》,也是李清照生命中的一条江,把她的生活从此分作两半,前半生的有人呵护相伴,变成了后半生的一个人漂泊。隔了滔滔江水,往事在彼案;余生在此岸,无舟可渡……

留言: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解答,十分感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欢迎指正!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在乌江自刎,他有什么成名传奇留存于世呢

霸王举鼎威震山河,成为沙场战神。乃是我民族英雄。项羽乌江自刎被现代人评头论足的骂了多少年。但不知,唯有项羽能有这样的气节。就连汉族平帝冉闵都拜其为终身偶像。

正是经济发展,变通世事才会只尊胜者,历史长河中何时埋没过真汉子真英雄。虞姬也只配这样的霸王。管你三千越甲,还是四十万兵围,在霸王的眼中都会被杀个痛快。沙场之事,霸王乃是万世之大英雄。

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能逃走时为什么要自刎呢

有很多人认为项羽在乌江边是可以逃走的。结果却悲壮的选择了自杀。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项羽之所以不逃走,是因为已经走投无路。虽然乌江边上放着一只小船,那一位乌江亭长也愿意把他送过江去。而且还安慰他说,过江以后江东的土地还有千里沃野,可以称王称霸。其实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假设项羽如果逃过江。很显然,刘邦也会紧跟着追过去。项羽单人匹马,在江东想再创下一番天下,绝无可能。就算他逃过江去,立刻竖起大旗招兵买马。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吧。刘邦怎么可能会给他这个喘息的机会?江东人士是何等的聪明,何等的会算见风使舵。明知道你项羽失败了,还跟着你跑,是不是没事找抽型?当初项羽和他叔叔项梁起兵的时候,项家可是江东响当当的大户。这才忽悠了8000人,跟着他们一起起事了。这8000人相当于江东家族及百姓做的风险投资。实际上是赤裸裸的就生生意关系。类似于今天的风投。如果项羽成功了,那么这8000个子弟所在的家庭,吃香的喝辣的,成为人上人,光大蒙昧当然不用说。可是你项羽现在已经走投无路,把这8000个兄弟都全部报销了。你说谁还会跟着你跑?如果江东向父老发现项羽在江东一个人单人匹马的胡溜达,不把他扭送到刘邦的派出所去,那才是怪事。

垓下一场大战。刘邦军营里的人全部都唱起了楚歌。难道是这些唱楚歌的人,全部都是通过音乐老师一遍一遍的教导以后学会唱楚歌的吗?当然不是,连项羽自己都知道,这些唱楚歌的人全部都是江东的楚人。项羽当时的判断是,是不是楚地全部被人家刘邦占领了?虽然人家刘邦四面楚歌是个计策。只是集中了汉营中的楚人来唱楚歌。但是也说明了汉军之中,楚人是非常多的。这说明江东父老已经抛弃了,项羽已经转头支持刘邦了。这时候项羽跑到江东去,你说能有好果子吗?

千古艰难唯一死。没有到山穷水尽,项羽怎么可能自杀呢?很显然,项羽在自杀以前就想明白了,江东去不成,去了也是死路一条,与其死在江东父老面前丢人现眼,还不如在乌江边上,自己了断自己更为痛快。所以项羽在乌江边自杀,是非常正确的。并不是说他有多英雄,有多悲情,他是走投无路,无可奈何。

喜欢我的文章,请加关注

西楚霸王项羽,为何乌江自刎

谢邀。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连小学生都会背诵的诗是李清照从为人要讲求气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