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古代农奴制改革的有怎样的意义最后结果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俄国古代农奴制改革的有怎样的意义最后结果是怎样的

我们今天一起来历史上俄国农奴制改革。说到俄国,其实现在的俄国还是非常的发达的,不过,在古代,俄国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强大的,俄国也经历了农民战争,俄国也有内乱,我们今天要说的农奴制改革就是俄国进步的一大标志,通过农奴制的改革,俄国是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不过,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不彻底也是有一些遗留问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俄国古代农奴制改革的有怎样的意义?最后结果是怎样的?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积极意义

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可是,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

首先,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照旧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占有制是农奴制残余的经济基础。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欧俄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

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相反,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甚至达40%以上。同时,地主霸占良田和整块的土地,将零星土地和沙地分给农民,地主的土地还像楔子一样楔入农民土地之中,致使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地主的这种楔形土地。

其次,工役制农奴经济是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八十年代中叶,在欧洲43省中,17个省是工役制农奴经济占优势,7个省是混合制经济占优势,另有19省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可见,工役制农奴经济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民在缺乏土地的情况下,为了使用地主耕地.牧场和草地,被迫以最苛刻的条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制剥削。

工役制剥削与资本主义剥削不同。它的基础不是私有主的资本,而是土地;不是自由雇工,而是带有高利贷性质的盘剥。工役制是徭役制的直接残余,是从差役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形态。列宁在分析工役制时指出:“工役制的实质就是农民用自己的农具和牲口耕种地主的土地,从而得到一部分货币报酬和一部分实物报酬。”

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在改革后仍然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他们政治上仍然受压迫,经济上照旧依附于地主。他们承担着赎金.贷款利息和赎买手续费的盘剥以及土地税.自治税和村社捐税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的重压。因此,广大农民仍然常年在饥饿线上挣扎。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是历史必然吗产生了什么影响

自十一世纪以来,农奴制就存在于俄罗斯。从最早的时候开始,土地所有者就对居住在其土地上的农民拥有征税权。俄国农奴制形成于15世纪下半叶,但早在基辅罗斯时代即已开始其萌生阶段。在那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是世袭领地制。俄罗斯统一国家建立后,上层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积极扶植中小贵族,将土地分封给他们,封地制逐渐代替了世袭领地制,大量贫苦的农民被迫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其中最关键的是在1658年,当时农民离开土地的权利被完全废除。最终,农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由土地所有者控制。没有主人的明确允许,农奴甚至无法结婚。

在许多方面,农奴制与在前现代欧洲许多地方实行的封建制度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很早在19世纪,随着封建制度进入商业和工业时代,在西欧已被放弃这种封建制度。因为在工商业的时代,需要许多可以选择的公民进行工业生产。农奴制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制度是绝对不利于国家发展。

废除农奴制的亚历山大在1855年2月克里米亚战争即将结束时即位。这场败仗让亚历山大意识到,如果不进行重大改变,俄罗斯将无法统治欧洲舞台。亚历山大认为农奴制毫无帮助。它造成了对工作没有积极性的农民,这导致生产力低下并对俄罗斯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尽管有土地所有者的反对,亚历山大还是废除农奴制。因为他知道这是俄罗斯前进的方向。

根据《改革法案》的法律,以前的农奴有权获得一小块土地,这些土地以前属于当地的土地所有者。政府向土地所有者补偿了土地,然后政府从农民那里收回了成本。在许多情况下,分配给获救农奴的土地质量低劣,许多农民最终为他们的前雇主工作,尽管名义上是自由的,但他们仍然依赖贵族的生存。但是,尽管解放给农民带来了新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总体效果是积极的。这意味着一夜之间,超过两千万的俄罗斯人获得了充分的公民身份,并享有所有特权。最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心理自由:再也不能说一个俄罗斯人“属于”另一个俄罗斯人。为俄罗斯19世纪后半期的中兴奠定了基础。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起俄罗斯以前的农奴制,人们可能会有以下一些刻板印象:有些人认为这是最残酷的奴隶制,另一些人则认为农奴制是地主对农民的关照。那么,俄罗斯农奴制时期到底有多少农奴呢?

首先,农奴制不同于古代奴隶制度,因为法律承认农奴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件物品。农奴的权利受到很大限制,然而,法律会惩罚谋杀农奴的地主,而古代的奴隶主对他奴隶的生命没有责任。此外,教会祝福农奴的婚姻,法律是承认的,并不是奴隶之间的“婚姻”。

当然,这并不是说农奴的日子过得很舒服。农奴们对自己的地位很不满,博洛特尼科夫、拉津、普加乔夫领导的起义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俄罗斯引发了数千起小骚乱。但是,农民们比起个人自由来更加看重养活自己的土地,农奴们靠的是“家长式的但却十分有限的福利体系”来维持生计。在废除农奴制期间,国家对拥有土地的贵族采取相对友善的态度,在农民看来其结果十分令人沮丧。其实农民最根本的怨恨并非农奴制本身,而是土地占有权。农民期望获得上帝赐予他们的土地,现在却面临双重的不足:一些“他们的”土地被夺走了,同时还被告知要花钱来购买剩余的土地,农民对此充满怀疑和憎恨。

事实上,俄罗斯在15世纪末才建立农奴制,农奴制维系着国家的基本体制。1649年禁止农民擅自改变他们的居住地,这不仅适用于地主农民,也适用于其他农民。1797年,皇帝保罗一世将劳役(俄国农奴制时代迫使农民无偿地为地主劳动)限制在每周三天。19世纪40年代,尼古拉一世禁止将农民从土地上出售。

俄罗斯的农奴制可以与法国的保守派结盟,但在14世纪中期消失了。英国没有农奴制。德国和奥地利,农民的封建关系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上半叶被废除。但那里从来没有一个地主可以买卖农民。并非所有封建关系都是农奴制。

曾经,俄罗斯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是农奴。即使在叶卡捷琳娜统治期间,贵族被赐予大量土地,私人拥有的农民只占俄罗斯帝国一半的农村人口。18世纪末,俄罗斯地主农民的比重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另一半农民被束缚在国有土地上,他们拥有更大的自由,同时要缴纳税赋。

在1861年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前,18-19世纪由于自然灾害和农作物歉收,农民都在挨饿。就理论上而言,在俄国,地主甚至有责任在饥荒时为农奴提供粮食。当然,农作物歉收和饥荒有时也发生在农奴制的鼎盛时期。而由歉收引起的第一次大规模饥荒发生在1873年,也就是农奴制废除仅仅12年后。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