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皇后:身似浮萍,半世女俘迷六
发布时间: 2023-07-17

唐雪元/文

隋朝萧皇后

后宫之中,女子的一生都与帝王息息相关,她们的荣辱都系于一人身上,困于高墙之内。听起来似乎有些悲哀,但对于乱世之中的人来说,已是最好的结局了。

生于乱世,若是男子,可投身于军中,建功立业。若为女子,要么苦苦等待自己的丈夫归家,守活寡,要么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她,原是一国之皇后,在国破后却只能带着儿女辗转于各地,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这对于她来说,是何等大的落差!

她,在做皇后之前的身份是公主。出生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纲为她的相貌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后得出八个字的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

她,12岁嫁为隋朝晋王妃,历经杨广、宇文化及、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吉利可汗和李世民等六位君王。少女、美女、熟女、大婶、大娘,都是她的代名词,她的魅力从未打折。历史上迷倒君主的美艳女人不计其数,然而,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她却总是让九五至尊的君主拜倒在其石榴裙下,确实让人称奇。

她,就是中国古代十大美人之一的萧皇后,一生因美貌而野史漫天飞。

本是帝家女

帝王之家艰贫女

关于萧皇后的出身,《北史》和《隋书》都有记载。《北史》提到了一个身份特殊的人物:萧皇后的父亲——萧岿,萧岿的爷爷就是昭明太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萧氏的皇族血统可追溯到南梁——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

北齐和西魏相继来攻,注定了北强南弱之势,萧衍开创的南梁,在萧方智时,由陈霸先废帝自立,改国号陈。

随后,萧衍孙子萧詧在江陵建立了西梁,传三帝后,亡于隋。

萧氏是萧詧第三子、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张皇后,南兰陵人(今常州武进万绥乡)。

萧岿,字仁远。他根正苗红,爷爷是梁朝著名的文学家、英年早逝的昭明太子——萧统。

可惜,传到他这一辈时,梁朝已经散了。萧岿依旧打着“梁”的旗号称王,把荆州、襄阳当作根据地,史称西梁(又称后梁)。

同时,萧岿还是个才华横溢的文化人,喜欢读书,愿意编书,他一口气写成了《孝经》、《周易义记》、《大小乘幽微》 等14部作品。拿到现在,这也算高产作家了。

文人治国,往往手软,何况群雄并起的时代,玩的就是弱肉强食。小小的西梁只得找一座“硬靠山”北周,于是萧岿经常率领装满贵重礼品的车队,奔波在荆襄与长安之间的土路上。

隋文帝杨坚

长安的局势也有变化,公元581年,年幼的周静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外公杨坚。

新登基的大隋皇帝,还挺待见萧岿,他坦率地表示,希望次子杨广能迎娶一位西梁公主。看中的就是萧家四公主,就是后来的萧皇后,姐姐们闹着相亲时,她居然没守在父母身边,而是被寄养在民间,衣衫褴褛,正吃糠咽菜哩。

细究起来,还是生辰八字惹的祸。

据《隋书·后妃列传》记载:“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而养之。未几,岌夫妻俱死,转养舅张轲家。然轲甚贫窭,后躬亲劳苦……”二月出生,就是“原罪”,纵使金枝玉叶也得掰断。

襁褓中的女婴,被帝王之家粗暴地推出门外,由萧岿的六弟东平王萧岌收养。

萧岌夫妇收养萧氏不满一年便双双去世,萧氏遂转由舅父张轲收养。

张轲为安平王萧岩僚属,但家境贫寒,因此,贵为公主的萧氏自小就能操劳家务。她像所有贫苦的乡下女孩儿一样,穿布衣,嚼菜根,一笔一笔地认字,一寸一寸地窥探人生。

才女初长成

民间朴素的智慧,乡野淳朴的性情,和她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不着痕迹地嫁接在一起。这个冰清玉洁的花季少女,自然与众不同,《隋书》 里称赞她:“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

难为她舅舅,一个穷光蛋居然能把外甥女培养成一流人品!

开皇二年,隋文帝夫妇为13岁的次子晋王杨广选妃于梁国,因为梁国诸公主的占卜结果皆不吉,于是从张轲府中迎回萧氏,结果占卜为大吉,于是选定了她为晋王妃。

如今,姑娘不再是随手丢弃的破烂儿,摇身又变为“金枝玉叶”。萧家四姑娘,伸出冰凉、白皙的手指,捡起了那方险些失落的红盖头。

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杨广拨亮花烛,笑吟吟地端详着光彩照人的晋王妃。此时,恰逢开皇二年,也就是公元582年。

新郎13岁,新娘12岁。

洞房花烛那夜,杨广心花怒放,因为替他们合婚的人曾神秘兮兮的向杨广透露:萧氏命中注定要入主中宫,母仪天下。

也曾柔情蜜意

助夫夺位尾巴夹

少年夫妻,享不尽的柔情蜜意。

萧妃虽未长在深宫,却从民间学会了谨言慎行、恪守妇道。她斯文地夹着尾巴过日子,丈夫就是“天”,她温顺地崇拜,无条件地服从。

这样的夫妻生活,怎么会不和谐呢?晋王伉俪简直就是朝野瞩目的“金童玉女”。

杨广的母亲独孤皇后对这位稚嫩可人的小媳妇也十分喜欢,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为她请了许多师傅,教她读书、作文、绘画、弹筝。

聪明过人的萧氏女一点就通,几年下来,一个天生丽质、娇媚迷人、知书达礼、多才多艺的小美人出落而成。

杨坚和独孤皇后更是看在眼里,喜上眉梢。小儿子越是招人喜欢,独孤皇后就越腻味大儿子杨勇,她总想找茬儿把杨勇从太子的尊位上拽下来。

那个时候,太子杨勇极度好色,到处网络美女,且任性残暴。

废了杨勇,再立谁呢?当然是众望所归的杨广。

本来,成婚后杨广夫妻要去封地就任。原想着远离了首都,不能随时知晓隋文帝的动静,信息难免会出现滞后的情况。

没想到,萧氏很快就怀孕了。

怀孕在皇室之中从不单纯,因为它代表着家人的联系,血脉的延续,权力的传承。

也曾幸福美满

此时,远在皇宫的隋文帝梦到有天神投身于杨家。而隋文帝又听到了晋王妃怀孕的消息,心中大喜,赶紧将萧氏接回大内安胎。

吉兆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期待的,即使是帝王之家也不例外。

但它既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人为,因为吉兆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令他人信服自己的手段。

人们往往借助这种吉兆来宣示自己权力的合法性,那是上天的旨意,是上天将权力赋予给自己。

不仅如此,杨广能成为太子离不开萧氏的配合。

杨广深知自己母亲对隋文帝的影响,也知道母亲最讨厌宠妾灭妻之人。于是,他在父母面前表现的与萧氏极为恩爱,这样的恩爱既有他本身对萧氏的喜爱,也有在父母面前夸大的恩爱。

在权力面前,自己的喜好不值得一提。

男人总是有一颗追逐权力的野心,为此,他们可以牺牲掉自己妻儿,如刘邦;他们也能牺牲自己的婚姻,如刘彻。因为在他们心中,拥有了权力自己就拥有了一切,丢失的东西还能再找回。而杨广,仅仅是在父母表演恩爱又有何难?

只要男人想,他会是最出色的演员。

他可以扮演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孩子眼中的好父亲,父母眼中年轻有为的儿子,外人眼中家庭和满的人。而女人即使知道这是假象,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沉溺于这虚假的恩爱之中。于是,萧妃卷入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这出戏的总导演是独孤皇后,总策划当属少年老成的晋王千岁杨广。

不得不佩服杨广韬光养晦的手段,的确是千古少有。

也曾恩爱如新婚

后世的历史典籍,储存了杨广为老爹特制的“迷魂汤”。他装傻充愣,模仿父亲,取悦母亲。你俩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你俩讨厌反感什么,我就远离什么。杨广把赌注全部押在了“装孙子”的策略上。

杨坚和独孤氏做梦都想不到,杨广窥伺皇位,如此用心。其十年如一日的矫饰和伪装,使天下人丧失了起码的判断能力。

为了挤垮太子,杨广悄无声息地挖胞兄的墙脚。灯影深处,萧妃睁大了眼睛,惊愕地打量同床共枕的丈夫——这个举止优雅、风度翩翩的男人,心机重重,权谋老到。

《隋书·后妃列传》也为萧妃开脱,史官认为:“萧后初归藩邸,有辅佐君子之心。炀帝得不以道,便谓人无忠信。父子之间,尚怀猜阻,夫妇之际,其何有焉!”其实,对一个疯狂的丈夫,再有头脑的妻子也往往束手无策。

夫贵妻荣,蚂蚱拴在一根绳上,只能彼此配合。

杨广假惺惺地装扮仁德君子,萧妃也跟着过了几年苦日子。日子虽清苦,但总比舅舅家的生活宽绰,更何况“君子杨广”也留给萧妃一点情感余存:

首先,一夫一妻,身边绝没有争风吃醋的女人;

其次,清心寡欲,家里很少牵扯不三不四的事。

虽说杨广和萧妃天天夹着尾巴过活,甚至连做梦都动心眼儿,但争夺储君之位这出韬光养晦的好戏,是夫妻二人联袂演出才得以成功的。

能叫上上下下都竖大拇指,还不厉害吗?

凡夫俗子,谁能做得到?

也曾郎情妾意

杨广和萧妃酷似一对受气包儿,“矫情饰行,以钓虚名”。两口子小心翼翼地应酬鸡毛蒜皮,战战兢兢地迎合里里外外。

肯下本儿,才可能有回报,两口子笑容可掬地引导着舆论、点头哈腰地塑造了声望。如果说杨广富有奸雄之才,那么,萧妃忠诚的陪伴则纯属女性的隐忍和耐力。

谁能断定,今天装孙子,明天就一定能变成爷爷?

或许,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