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己达人兼善天下(怎样正确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怎样正确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段话出自《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照一般的理解,这句话是说要自立而必立人,要想自达而必达人,这么理解本来也没什么错。但是细微之处不搞明白,这句话就有毒。这里面有个先后的问题,到底是先自立而后立人,还是先立人而后自立?答案显而易见。

这句话的本意是推己及人,而非舍己从人。许多读书人都犯的毛病,把自己放一边儿了,去成全别人。人家立起来了也不感激你,这样的好好先生和糊涂君子多的是,你说他读书了没有,读了一肚子书,结果越读越糊涂。

子贡就犯这个毛病,上来就想博施济众,孔子没有骂他,跟他讲道理,博施济众好啊,这是圣人啊,可是就像尧舜这样的圣贤要博施济众也力有不逮,为什么?能力有限,有些事硬是做不到啊。比如让6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肉吃,这个可以做到,难道60岁以下的就不想让他们都有肉吃吗?当然想,可惜圣人也变不出这么多肉来,圣人亦有所不能啊。一个人自身没达到那个程度就想博施济众那是妄想。

孔子下面接着又说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句话的含义是由身边做起,你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德行修养有多高就看你做了多少事,这是一个标准,你说我学问高,对别人没一点好处,对世道人心无益,那你的学问就值得怀疑了。这与《大学》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是一个道理。是推己及人,而非舍己从人,我再次强调这一点,并不是不切实际的无条件去帮助成全别人,你没那个能力,就算你帮助他了,别人也不当你是盘儿菜。

下面问题来了,如果连最简单的都做不到怎么办?我连身边的人都帮不了。孔子也给答案了,这就要说到另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实在没能力去立人去达人该怎么办?那就首先做到最基本的东西,自己不想要的,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就是仁的开始,最初的修养功夫。

总结一下,整段话是孔子在教育子贡不要好高骛远,没读几天书就整得自己跟个圣人似的。佛家讲自渡渡他,结果好多人未能渡众生,反被众生渡,再一个众生也未必就愿意让你渡。老老实实的从自身做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似最初的,其实也是最终的。这句话潜在的意思是不强加于人,就是顺从别人的意愿,不违逆民意就是顺从民意,不违逆天道就是顺从天道。这其中的深意请诸君仔细思忖,不违就对了,不必再找一个顺,不欲就对了,不必再找一个欲,取其中道。所谓“己欲立而立人”自立就对了,不必再求立人。人能自立而立人自在其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什么意思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于《论语·雍也》。欲:想要。立,站立。而,表转折,才能够。立人,使动用法,使人站立,意思是把摔倒的人扶起来。达,腾达。达人,使动用法,使人腾达,意思是周济需要帮助的人。

此句意指:(一个可以称之为仁的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得稳,才能能够去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腾达,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够更好地周济众人,方能博施济众。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思想“仁”的具体体现。一个仁爱的人,是一个以“博施济众”为己任的人,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前提是自己要先实力。如果自己没有站稳,又谈何把别人扶起来。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