颟顸渊薮是成语吗?满清所谓的开疆拓土原来就是打败了个北元残余准噶尔,这很难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颟顸渊薮是成语吗

不是,词典里没有这个成语,颟顸的意思是糊涂而又马虎,渊薮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

满清所谓的开疆拓土原来就是打败了个北元残余准噶尔,这很难吗

不难,当然不难。古人言:键盘一出,谁与争锋!刘邦不就是灭了项羽,建立了汉朝,这很难吗?汉武帝不就是举全国之力把匈奴打的一蹶不振,这很难吗?苏联不就是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攻占了柏林,这很难吗?毕竟键盘在手,天下我有,理解!理解啊!

还有一个热知识了解一下,清朝可不仅仅是只干灭了准噶尔,在干灭准噶尔之前就已经将漠南、漠北蒙古诸部纳入自己的版图了,达延汗身后留下的六万户被清廷全部吞了下去,另外还搞定青海和硕特蒙古,就是说清廷自努尔哈赤到乾隆100多年以来把鞑靼和瓦剌传承下来的诸部都给吞并了,不过话说这样的成就要是放到汉、唐也确实没啥了不起,但是要是和前朝比起来,那这成就是大了,提问者的言下之意无非就是想贬低清王朝在前中期的武功,那你让276年都让蒙古各部活蹦乱跳的大明情何以堪呢?

河套被鄂尔多斯部所占据,宣、大边外至蓟镇一线被土默特部、喀喇沁部、内喀尔喀五部所占据,再往东北还有察哈尔部、成吉思汗诸弟部落科尔沁等,这几部常年掠夺明境,给强悍的大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别的先不说,光是以土默特部为首的右翼蒙古就给明廷的山西、陕西境内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谓“无岁不入寇,前后杀略吏民剽人畜以亿万计”

嘉靖十九年八月,俺答率部破灵武关,“入岢岚、兴县、交城、汾州、文水、清源诸处,杀掠人畜万计”。

嘉靖二十一年,俺答纠集右翼蒙古诸部又来搞事,这回明廷损失更严重,山、陕一带“凡掠十卫、三十八州县,杀戮男女二十余万,牛马羊豕二百余万,衣襆金钱称是。焚公私庐舍八万区,蹂田禾数十万顷”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更是率右翼蒙古诸部直逼北京城下,扬言“予我市,通我贡即解围,不者岁一虔而郭”。嘉靖帝的反应是“时天子坐西斋宫,望烽火四起,忧之,无所出”。此是为“庚戍之变”,明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重开马市,堪称是有明一代继土木堡之变后的奇耻大辱和城下之盟。“时边备久疏,文武无一人可恃为长城,故上不得已曲从马市之议”“彼以兵胁而求我,以计穷而应,城下之盟岂不辱哉”

当然,也可以拿什么隆庆和议之后,右翼蒙古向明朝屈服了这样的话术说事,可是,人家蒙古人可是认为是大明屈服了。

那么以俺答为首的右翼蒙古究竟实力几何呢?这方面是没有具体数据的,只能推测。清廷在征服右翼蒙古以后,对右翼蒙古的壮丁进行比丁,编设佐领,共计喀喇沁蒙古壮丁16932丁➕土默特壮丁3370丁,而鄂尔多斯部被编为17个佐领,以一个佐领150丁计算,共2550丁。所以,以天聪九年的数据看三部加起来的壮丁为22852人。

当然,清廷这个数据是在右翼蒙古与左翼察哈尔部林丹汗决战遭受重大损失七年后统计的数据,我假设这三部在与察哈尔部的战斗中损失了约80%的丁壮,那么原来的丁壮是应该是11多万丁,以一丁对应一户五口计算,那么整个右翼蒙古规模应该为55万人。事实上我这个数据还是高估的,根据《中国人口史》估计,明朝万历年间生活在全蒙古地区人口大约为50万人(也有纰漏,因为明朝和外蒙古接触很少,其文引用的奏折应该是内蒙古人口)。

而当时的准噶尔汗国有多少人口,这个在清代倒是有详细的数据,“准部有宰桑六十二、新旧鄂拓二十四、昂吉二十一、集赛九。共计二十余万户,六十余万口”

强悍如明朝连在隔壁只有上限55万人的北元余孽的右翼蒙古都搞不定,而清朝却消灭了远在新疆,人口60万的北元余孽准噶尔汗国,并且吞并了新疆长期屯田驻兵,就说这工程难不难?至少难度还是有一些的吧!比我还是差一些的,毕竟我在《帝国时代》用键盘连续消灭了好几个国家呢!感觉只有成吉思汗、拿破仑可以和我相提并论。

当然,以俺答汗为首的右翼蒙古可能过于强大,强悍的明朝吃不下,情有可原。但面对占据南疆一隅的吐鲁番汗国连哈密都能丢,这就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哦。所谓“先朝不惜弃大宁、交趾,何有于哈密?”,最后,“闭嘉峪关,置哈密不问”,“自此遂不言兴复哈密云”

记载东察合台汗国后王事迹的《拉失德史》里把满速尔速檀(苏丹)对明战争夺取哈密做为其功绩之一记录了下来,“在这二十年中,满速儿汗几度对契丹进行圣战,都凯旋而归”。连哈密都保不住,更不要说攻略新疆了。

所以,尽管清朝在后期丧权辱国,但也不用这样去贬低清朝在前中期的武功。说句实话,大一统王朝能占据新疆也只有汉、唐两个,但论统治时间之长,统治深度之大,确实不如清朝,所以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真心没什么好贬低的,阴阳怪气确实没啥必要。

引用文献:《国榷》、《明史纪事本末》、《清太宗实录》、《天聪九年档》、《蒙古游牧记》、《圣武记》、《拉失德史》、《阿勒坦汗传》、《蒙古源流》

参考文献:《中国人口史》

清朝最尴尬的皇帝是谁民间为何谣传他死于雷击

跟明朝皇帝们相比,清朝的皇帝们普遍比较勤勉、简朴,几乎没有出现过昏暴懒惰之君,但饶是如此,有几位皇帝的形象在民间还是大打折扣,很是不得民心。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乾隆帝之子、嘉庆帝颙琰。

众所周知,乾隆帝在位期间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虽然开辟了辽阔的疆土,但也给帝国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在他执政的晚期,随着大贪官和珅的迅速崛起,清朝官员贪污腐化、庸碌颟顸的风气日发严重,由此引发深重的社会危机。从台湾林爽文起义(1786-1788年)开始,大规模的民变此起彼伏,其中对清朝冲击力最强的,莫过于白莲教大起义。

就在白莲教大起义的当年(1796年),嘉庆帝即位,并在3年后正式接手乃父留下的超级“烂摊子”。嘉庆帝刚刚亲政,便下令赐死和珅,并从其府邸抄没至少2.3亿两白银(见薛福成《庸庵笔记》),由此获得了进行改革、刷新政治的资本。此后,民间开始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话,说的正是此事。

嘉庆帝亲政后,确实很有一番励精图治的新气象,一再颁布上谕重申“整饬吏治,以清廉为本”、“贪墨之风,首当严惩”(见《清仁宗实录》)。为达到这个目的,嘉庆帝不仅重用清廉正直的大臣、斥退贪腐颟顸的昏官,而且还从自身做起,率先过上俭朴的生活。据说嘉庆帝的节俭达到近乎自虐的程度,身上穿的衣服补丁摞补丁,但即使如此,都不肯更换新衣。

但是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嘉庆帝虽然勤勤恳恳,并且大力提倡清廉节俭,但帝国的危局非但没能缓解,反而使得国势呈现日益下滑之势。原因无他,嘉庆帝空有雍正帝的勤奋和热情,但没有祖父的大智慧,施政过于重视小节、“花架子”,但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改革事业却往往束手无策,由是导致积弊更多。

嘉庆帝在位26年间,既无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无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担当的精神,让“平庸无能”四字贯彻他执政生涯的全过程,造成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鸦片输入等问题迭次出现,令他在应对不力的同时,渐渐地也大失民心。而大范围的民心一旦丧失,嘉庆帝的统治便岌岌可危。

嘉庆帝大约是清朝史上最不得民心的皇帝,在位期间至少遭遇过两次暗杀行动,其中发生在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的刺杀活动,颇有几分荒诞色彩。彼时,被内务府解雇的厨师陈德因生活无着,便想着在自杀前拉着皇帝“垫背”,于是顺贞门前行刺嘉庆帝,失败后被凌迟处死。事发时,百余名侍卫竟然围观皇帝遇刺,仅有数人挺身救驾,画面甚是荒诞。

十年后,更大规模的刺杀案发生。当年九月,天理教首领林清在入教太监刘进亨等人的引导下,率200余人潜入北京刺杀皇帝,一度将要得手。亏得皇次子旻宁调来火器营、健锐营兵入宫,才及时地扑灭叛乱。在这场变故中,不仅有太监做内应,甚至豫亲王裕丰统领的官军中,也有很多人临场倒戈,由此可见皇帝是如何的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