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人名中的“字”有什么来历吗?古代字的来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古时候人名中的“字”有什么来历吗

感谢小秘书邀请。

古时候,人名中的“字”还真有些来历。 这需要绕个弯儿,从古人的姓、氏、名说起。可能啰嗦,敬请谅解。

关于姓。

古人最初的姓,表示母系血缘,反映母系社会的特征——“女生为姓”,几大著名古姓,如姜、姬、姚、姒、嬴、妫、妘、姞等,皆从“女”,——没父亲什么关系;另外,母亲在什么地方生的,往往就以地域河流为姓——《左传》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古文献记载,神农母居姜水,因以“姜”为姓;黄帝母居姬水,遂以“姬”为姓;舜母居姚虚,即以“姚”为姓,等等。

后来,有了天子赐姓——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姓“姒”。 帝舜还给一个臣下赐姓董,这个人本来是神农炎帝的“姜”姓后代。姓董以后,就把与姜姓的血缘关系割断了。所以,《春秋传》讲,赐姓多了,“姓之义乃完”——其作为血缘象征的意义逐渐削弱了。

关于氏。

古代,“氏”是“姓”的分支。 但最关键的,“氏”与土地、权位、国号紧密相连。

就分支来说,黄帝的母系姓姬,他本人属于公孙氏这个分支,所以《史记》说黄帝姓公孙。分支,往往是由封予土地而来的。 《国语.周语下》说,大禹治水和划定九州有功,帝舜于是“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这是说,帝舜不但赐大禹姓姒,还封给他一块土地,国名叫夏——这是夏后氏的由来。

大禹受封之后,也封了其他人,所以司马迁说,“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大禹又给这些分支封予了土地——这是夏后氏作为姒姓族长对其他同姓部族作为诸侯地位的确认。所以,这种赐予“氏”名,又叫“命氏”。后面这些氏和夏后氏,形成了一种“复合制国家结构”,或称“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贵族国家”。

关于名。

姓,表示母系血缘,或者由天子所赐;氏,表示某姓某支,也表示领地和国号;名,则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称呼——属于个性符号。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族的先祖叫契,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封在商地,并赐了姓“子”。 公元前1600年前后殷商代夏至武王克商,550年左右27代商王,每个王有不同之名,前面都不加受赐的“子”姓。

秦始皇,姓嬴,属于赵氏分支,名政。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都是名。

可知,殷商至秦,王和帝,包括皇亲国戚、诸侯贵族等,往往称名而不称姓——这表明,已经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做最后的转变——秦以后,子承父姓,彻底成为传统,而且姓名连用——这个时候的姓,已经和母系血缘没有了关系。

黄帝居于轩辕丘,名轩辕;孔子生而圩顶——中间低周围高,司马迁说“故因名曰丘”——好像不太合理,他母亲颜氏女“祷于尼丘(山)得孔子”,由此得名似更说得通,他字仲尼,合起来是他娘所祷求的尼丘。

在周代,对于取名,已经总结了一套“规则”。《左传·桓公六年》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关于字。

终于说到了字。字,亦称“表字”,是本名之外的别名。

《礼.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男子二十成年,行冠礼——戴一种特制的帽子,然后就可以取字了——再起一个别名。

《仪礼.士冠礼》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一个人的字与名在意义上应该是有关联的——有两方面,一是在本名的含义之上的进一步解读;二是父母对于孩子德行上的期望。如汉代班固字孟坚;三国諸葛亮字孔明;唐代李白字太白;王维的字最贴切——摩诘。

《礼.檀弓上》说:“幼名,冠字,...…周道也”——是说根据幼名而后冠字,这是周代的礼仪和习惯。《疏》注解说:“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二十可能为人之父了,就要尊敬些,别直呼其名,称字。

现在通常说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幼名,冠字,周代盛行,应该没有问题。其实商朝已开始了这一做法。周文王还没成事之时,就拜了姜尚或叫吕尚为师,这个老师字子牙,或字单呼牙——这是在武王伐纣之前。 建立商朝的成汤,据《古本竹书纪年》说:“汤有七名”。但经韩江苏、江林昌等学者考证,所谓七名,多由成、唐等引申而出;其中的履,很可能是其字。

不过,姓、氏、字,在东周之前,和底层民众没有关系。《尚书》里,已经有了“百姓”的说法,但这是指百官。到了春秋战国,“百姓”才有了平民的含义,这要感谢孔老夫子,他在《论语.宪问》里,首次使用“百姓”来指代底层民众。这以前,底层的民众大概只有名,而无姓、氏、字。

秦汉以后,姓氏合一,“百家姓”才普及到底层民众。可参见顾炎武的《日知录.氏族》。 再逐渐的,就只称姓不称氏了。但不少下等人的及冠男性,也开始既有名也有字了。

古代字的来历

谢谢邀请,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对于古代文字的来历可以追随到人类鸿蒙初醒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就试着用图像和符号来记录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事迹。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甲骨文的发现,人类无时无刻都在寻找古文字的奥秘。

很多古代的文字都是按照象形符号来代替的,日月星辰,牛马鸡羊,都是以物体的简笔画来代替文字,这就是最早的文字。

补货在中国,古文字是特指秦之前留下来的篆体文字。如甲骨文、金文,蝌蚪文等,古文字在历史中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个创新,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汉字,也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这就是古文字的来历。

七星岩名字的来历是什么为何叫七星岩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其实,本人所知道的七星岩在我国有两处,一处为广东肇庆七星岩,另一处为广西桂林七星岩。这两处七星岩都是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

广东肇庆的七星岩之称是由于在“星湖”一带有七座石山,即闻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等七 岩。这七座石山矗立湖滨,排列如同北斗星,分成南北两列,因而 称之为七星岩。

广西桂林的七星岩之称的由来。其原名为“栖霞洞”,亦称“碧虚岩”。为何也称之为七星岩呢?因为此溶洞位于漓江东岸的七星山 下东普陀山腰,所以又称之为七星岩。

这两处七星岩美轮美奂,着实令人着迷,希望广大朋友有时间可以去观光旅游一番,绝不枉此行!




文字的由来是怎么样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文字,那么人类的文明就无从谈起。文字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文字的出现源自商业活动,当人们在做交易的时候,交易物品的数量一旦超出了记忆范围,人们就会用土块做记录,最早出现的象形文字都是刻画动物形态,人们在泥板上书写,然后晒干,后来因其麻烦并且浪费时间,人们发明了抽象符号,代指特定事物。大约公元前2500年,西亚地区的居民们开始用芦苇杆在泥板上面书写,芦苇秆的书写痕迹形状像楔子一样,因此也被叫做楔形文字。到了公元前14世纪,楔形文字已经比在西亚和北非地区广泛使用。

而象形文字则发源于埃及,是由绘画文字演变来的最古老的文字形式之一。产生的时间比楔形文字晚一些,大约在五千五百年前,象形文字通常被刻在墙壁上,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有没有办法满足人类交流的需要,于是埃及人发明了方便书写的僧侣体,之后又进一步改进成了世俗体。世俗体是通用的文字形式,中国人到现在使用的汉子依然是象形文字,汉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诞生的文字,唯一没有消亡的文字。并且随着文字的出现,书写材料也成为极其重要的工具和载体,书写材料的廉价说明文明的发展也就很快,在古西亚三角洲,泥土跟芦苇随处可以看到,人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制作泥板和芦苇杆,书写起来也非常方便,但是当这些材料传到小亚细亚之后就变成稀有物品,只有权位高的人才有资格使用。

埃及人吧纸莎草压制成了页,方便书写而且便于携带保存,这一发明对现在的人类文明仍然有显著的影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