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名词解释(《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的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的名词解释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 明初朱后最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唐宋派名词解释是什么

唐宋派名词解释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

明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为代表的唐宋派兴起。唐宋派文道合一与师法唐宋相结合的文学主张,极大提升了唐宋散文的地位,对王安石散文而言更是如此。唐宋派古文选本对王安石散文经典属性的全面挖掘,及归有光、茅坤等人对王安石散文的学习,是王安石散文经典地位得以在明代确立的关键。

介绍

唐顺之的《文编》与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是唐宋派具有代表性的古文选本,集中反映了唐宋派文人的古文思想,对当时及后世读者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对王安石散文经典化的意义十分重大。

《文编》是唐顺之于嘉靖年间选成的古文选本。唐顺之选《文编》的目的在于让读者了解为文之法度。正如四库馆臣对《文编》的评价:“标举脉络,批导窾会,使后人得以窥见开阖顺逆、经纬错综之妙。而神明变化,以蕲至于古。学秦汉者当于唐宋求门径,学唐宋者固当以此编为门径矣。”

名词解释:1山水田园派2李杜3古文运动4红学5诗经6三曹三苏7魏晋南北朝小说8初唐四杰9唐宋八大家10宋词11元

1山水田园派: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
2李杜: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3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4红学:红学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而这一切又都可以归结为对《红楼梦》的文本和作者的研究和考证。
5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6三曹三苏:曹操、曹丕、曹植;苏洵,苏轼,苏辙。
7魏晋南北朝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作者多为魏晋以来的文人方士,他们或托古籍以炫人,或直记当时异闻轶事,这些小说按其题材内容可分为志怪、轶事两类,这两类小说虽内容形式不同,但它们都形象地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人情风物,它们曲折地表现了时代精神。
8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9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10宋词: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11元曲: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唐宋八大家 名词解释

读音: táng sòng bā dà jiā

解释: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柳宗元、韩愈为唐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为宋代。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便来源于此。


扩展资料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

唐宋八大家是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名词解释

中兴四大家,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4位诗人的合称,又称南宋四大家。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当时杨、陆的声名尤著。尤袤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杨、范虽比不上陆游,但各有特色。杨万里一反江西诗派的生硬槎桠 ,创立了活泼自然的诚斋体。

杨万里、陆游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之多是惊人的。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杨万里有《诚斋集》,范成大有《范石湖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

扩展资料: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

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

名词解释:二王八司马 柳柳州 柳河东 斯文宗主(还是斯文宗王) 韩柳 唐宋八大家

中国唐代顺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集团。二王是指王伾、王叔文,八司马是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全部被贬为州司马,故名。
王叔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棋;王伾,杭州人,善书法。唐德宗时,二王以其所擅侍候太子李诵。李诵对王叔文深为信任。当时一批有才能的士大夫如陆质(原名淳)、吕温、李景俭、李谅、李位等及上述10人,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领袖,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集团。贞元二十一年(805)顺宗李诵继位后,王叔文集团掌权,以韦执谊为宰相,颁布一系列明赏罚、停苛征、除弊害的政令,其他人也都委以要职。
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和剑南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韦皋、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使裴均、河东(今山西太原南)节度使严绶串通起来反对王叔文集团,迫使顺宗让位给太子李纯,由于顺宗预定改元永贞,史称永贞内禅。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永贞元年(805)八月,太子即位,是为唐宪宗。韩泰等8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王叔文集团掌权1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