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送灯烧纸吗(爸妈去世一年,正月十五用送灯吗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爸妈去世一年,正月十五用送灯吗

这个是要看你们当地的风俗了,如果当地有正月十五送灯的风俗,那么你就这样做,如果没有,正月十五是不用送灯的。

我爸爸腊月三十下午去世的,因为没有下葬,请问正月十五是不是还要去烧纸和送灯吗

一般来说:不管是润几月都不能动土,并不是说不能下葬。
烧纸?送灯那是要的。就要看你自己当地的风俗了。
地方不一样,风俗也不一样。
你不就用管别地的风俗了 当你们当地的风俗就行了

正月十五可以在家烧纸嗑头吗

按着老年人的说法正月十五是不能在家里烧纸的,应该去墓地烧纸嗑头,代表送灯,也有人在坆的边上点上灯,捡但地做一个老式的油灯,有的是用蜡烛做的灯,老远一看墓地的灯也很多,不过没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

去世第一年15送灯吗

各地风俗习惯不一样的。有送荷花灯的一,也有烧纸钱的,反正都是在元霄节这天表达已逝亲人的一种怀念之情的一种方式!

元宵送灯祭祖,即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晚上,在夜幕降临时候,备好香、蜡、纸、炮竹等祭奠物品,前往祖坟地祭拜亡灵、送去灯盏,以示后继有人。送灯又称“亮灯”,一般“灯”是由蜡烛、灯罩纸、竹签等组成。

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但在中国很多地区却有着“十五大似年”的别样风俗。

送灯祭祖的意义:

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祭祖的重要性仅次于祭天。《史记·礼书》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是祭祀天地,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而祭祀祖先,则是在尽孝道,感谢赐予生命之恩。祭祀这个社会习俗,不光对现代的少年儿童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对社会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亮灯祭祖也是源于祭天地、祭佛祖之后,传承孝道的一种祭祀方式之一,而被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重大节庆和家族祭祀活动中具体的祭祀形式。

正月十五以后可以给故人烧纸吗

  • 正月十五以后是可以给故人烧纸的,希望采纳,谢谢你

  •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始于二千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本地送灯习俗在全国少见在潢川一带,流行农历正月十五晚上给祖坟送灯的习俗。在当地,送灯习俗非常隆重,有“十五大似年”、“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之说。
    送灯
    关于潢川一带元宵节给祖坟送灯的习俗,在全国十分少见。根据地方志资料记载,其大致范围包括潢川、光山、新县、商城等部分地区,全国其余地方都很少有。
    所谓元宵送灯,即元宵节日这天,所有的家庭都必须给自家的祖坟送去灯盏,以示后继有人。即便一些无主的孤坟,也会有僧、尼等行善之人,送一柱弱弱的烛光,让孤魂野鬼也享受到关爱的温暖。这种习俗产生于何时,当地人士也难于说清,但一致强调,对于潢川人来说,元宵送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仪式。元宵节前一两天,在外地工作的潢川人都千方百计地赶回潢川。据网友介绍,元宵节前一天,仅看见北京牌照的车辆来光山的就有近百辆,省内的就更多了。以至于宾馆、酒店,家家爆满,宴请、住宿,均得提前预订。元宵节当天,从清晨起县境内就鞭炮声不断。而夜幕降临,则会满山遍野灯光一片,烟花漫天。一些经济富裕的家庭,则会花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燃放爆竹烟花。
    也许,用当代文明很难阐释这种民俗,但我想它至少蕴含这样两种情愫:一是我们民族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的美德。现今的一切,都来源于前辈打下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我们欢度佳节的过程中,也给先辈送去慰藉和祝福。二是我们民族光宗耀祖的观念使然。千百年小农经济的桎梏,把人们圈定在狭小的空间,使人们都拼着命混出个样来。而真正混出样后,总要用说得过去的形式昭告乡邻,而通过送灯来昭告,既表现了饮水思源的美德,又不露山水地彰显了混出的样来,真是一举两得……
    在河南信阳潢川、商城、光山、新县的部分地区有这么个送灯的习惯:每年正月15傍晚,每家都要给家里死去的新老先人的坟前送灯,就是去坟前点蜡烛,蜡烛外面用个简易的灯罩罩好防风,送灯时候会放炮,放礼花,烧香灯。以前的灯罩一般是自已做的,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做成。现在市场上灯罩、竹签都能买到了。
    送灯是很隆重的,家乡有句话“十五大似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可见送灯的隆重。十五这天,不管离家多远,远在外地的游子都要回到家乡,中午吃团圆饭,傍晚送灯。如果哪家祖坟没有人送灯,就说明这家人绝户了,没有后人了。这是每家人都忌讳的。
    每年正月十五吃过团圆饭,要烧纸拜祖先后才开始吃。饭后,就由家里的小孩或年轻人,削竹签,粘灯罩。当然蜡烛是提前买好的。如果祖坟比较远的话,就得提前早早准备了。当竹签,灯罩准备好后,就由大人领着小孩们成群结队到祖坟上去送灯了。到祖坟后,先要在坟头上压坟头纸,一般压三叠,正中一叠,两边分别一叠。意思是,儿孙们来看望祖先了,也表明这座坟有后人,也就是后继有人。来来往的人看到到坟头纸后,就知道这坟还有后人。然后,将坟前杂草拔掉或砍净,插上一排竹签,三至四支竹签一组,围成灯罩大小,在中间栽上一要蜡烛,罩上灯罩。待天快黑时,点着蜡烛。这个过程在我们老家叫“发亮”。接着烧纸,放鞭炮和礼花。然后,大人小孩们磕头,说些**祖先我们来看你了或祈求保佑的话。仪式算是完成。
    在正月十五的下午,在坟地或路上,你会看见到处是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等到天黑后,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灯,一片片,一串串,象天上的星空。你会听见到处都是炮声,到处都是盛开的彩花,你真正才会感到什么是节日,什么是发至内心的喜悦,什么是心甘情愿的奔波。只有这一天,小孩一个人走在坟地也不会害怕,也只有这一天,老人小孩、姑娘、媳妇齐上阵,同姓家族共欢乐。
    小时候,送灯回到家后,同村的小孩子们成群结队,拿着各家自制的灯笼出来玩,挨家串户。我记忆中灯笼有各式各样的,有兔子灯,在地下拉着走;有飞机灯,一要竹竿举着:还有八方灯等。同时,边玩边放炮,那是欢乐恐怕现在的孩子是没有过的。一般正月十五夜里,村民们自发组织要玩花灯,唱大戏,舞狮子,也是挨家串户,热闹非凡。可惜,现在都成了记忆。所有的欢乐不有复返了,只有怀念。
    正月十五送灯是有讲究的。出门的姑娘是不允许在娘家过十五的,更不允许送娘家的灯。因为,只有娘家人绝人后,才由嫁出去的女代为送灯。所以娘家人最忌讳嫁出去的女在娘家过十五或送灯,这样娘家人丁不兴旺。所以老家有女不观娘家灯之说。但媳妇可以送灯,因为她已是婆家里的人。没有出嫁的女儿还是娘家人,可以送灯的。
    送灯的习俗据说是从明初开始的。传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无从找到父母坟墓的下落。军师刘伯温出了个主意,说,你是皇帝,没有人能接受你的跪拜,除非你的父母。这样吧,皇帝你令人在每个坟头前插上蜡烛,能经你跪拜而烛不灭的就是你的父母的坟墓。朱元璋依此行事,果然如此。从此,送灯习俗流传至今,成为潢川、商城、新县、光山一带最隆重的纪念祖先的一种仪式。

正月十五送灯烧纸吗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很多地方都有的习俗,熟不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