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飞机每个人能带多少公斤东西?坐飞机可以随身携带多少件东
发布时间: 2023-07-17

坐飞机每个人能带多少公斤东西

根据飞机舱位不同,可携带物品的重量与数量也不同,头等舱可带最多3件共60公斤的物品(两件随身行李一件托运行李),而经济舱最多只能带2件共25公斤的物品(一件随身行李和一件托运行李。)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运输规则》规定:头等舱乘客可随身携带两件小件物品,公务舱或经济舱乘客只能随身携带一件物品,总重量5公斤为限,每件体积不超过20×40×55厘米。超过上述件数、重量或体积限制,不能自行带入飞机客舱内。

国内航班:航空公司对乘坐民航飞机的旅客所携带的托运的行李有严格规定,不能超出额定的重量、体积,不能夹带危险违禁品。按规定,托运的行李每件不能超过50千克,体积不能超过40×60×100厘米;每位旅客免费托运行李额头等舱为30千克,经济舱为20千克,持婴儿票的旅客无免费行李额。超出部分每千克按经济舱票价的1.5%加收费用。

扩展资料:

《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运输规则》关于行李的其他规定

第三十六条 承运人承运的行李,只限于符合本规则第三条第二十三项定义范围内的物品。承运人承运的行李,按照运输责任分为托运行李、自理行李和随身携带物品 。重要文件和资料、外交信袋、证券、货币、汇票、贵重物品、易碎易腐物品,以及其他需要专人照管的物品,不得夹入行李内托运。

承运人对托运行李内夹带上述物品的遗失或损坏按一般托运行李承担赔偿责任。国家规定的禁运物品、限制运输物品、危险物品,以及具有异味或容易污损飞机的其他物品,不能作为行李或夹入行李内托运。承运人在收运行李前或在运输过程中,发现行李中装有不得作为行李或夹入行李内运输的任何物品,可以拒绝收或随时终止运输。旅客不得携带管制刀具乘机。管制刀具以外的利器或钝器应随托运行李托运,不能随身携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运输规则

坐飞机可以随身携带多少件东西

飞机携带物品管理规定

持头等舱客票的旅客,每人可随身携带两件物品;持公务舱或经济舱客票的旅客,每人只能随身携带一件物品。每件物品的体积不得超过20×40×55厘米,上述两项总重量均不得超过5公斤。超过规定件数、重量或体积的物品,要按规定作为托运行李托运。 

免费行李额:

持成人票或儿童票的旅客,每人免费托运行李的限额为:头等舱40公斤,公务舱30公斤,经济舱20公斤。持婴儿票的旅客无免费行李额。

每名旅客每次最多可携带2瓶(每瓶容积均不得超过500毫升)碳酸饮料、矿泉水、茶水、牛奶、酸奶、果汁等液态物品,并经开瓶检查确认无疑后,方可随身携带乘坐飞机,其它超出部分一律托运。

扩展资料:

坐飞机不能带的东西:  

1、烟花、爆竹、打火机这些易燃物品是绝对不能随身携带的。  

2、酒精是不能随身携带的,但是可以行李托运。  

3、饮料是不能带的,你要是想在过安检之前买一些饮品进去候机室喝的话,还是省了吧,因为过安检时检查人员会让把东西扔掉或者喝掉它。  

4、化妆品是很多女生都会带的,但是不能带太多,要控制在100ml的范围内(是总容量在100ml以内),不是内里东西的容量,而是瓶子的体积容量,还要装在一个密封袋子里,超过了就要托运。  

5、手机、相机、手提电脑、便携式摄像机等个人自用电池可以随身携带,但不可以托运,小剪刀、水果刀、剃须刀、修眉刀、菜刀等生活用刀都必须托运。  

6、还有一些放射性物品、有毒物品、国家法律规定禁运的不能随身携带和托运的物品。  

7、香气清新剂、摩丝、杀虫剂等含有易燃物质的铁瓶装的不能带,也不能托运。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安检

国内飞机可以随身可以带多少行李

免费托运行李重量范围:

头等舱乘客可携带40公斤,商务舱乘客可携带30公斤,经济舱乘客可携带20公斤,婴儿没有免费携带行李重量名额(PS:婴儿是指两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每超过一公斤则要按照该趟航班全价票的1.5%计算。

可免费随身携带进入机舱内的行李重量:

头等舱乘客每人可携带两件行李,商务舱、经济舱可携带一件行李,携带进机舱内的行李不能超过5公斤,每位乘客携带的液体物品每样东西不能超过100毫升(PS:可携带少量化妆品,每样不超过100毫升)。

飞机托运注意事项:

1、行李中没有违禁物品。乘坐飞机时托运的行李当中是不能够有违禁物品的,不能有管制刀具,不能够有易燃易爆炸等物品。

2、行李上个人信息要写全。人们在托运行李时是需要填写好个人信息,一旦行李发生丢失或者是错拿的情况,都能够更快的找到原主。

3、行李箱最好结实。人们如果出门旅行的话,乘坐飞机时需要托运行李,那么建议用结实的行李箱,这样能够避免行李箱坏了给人们带来的不方便。

4、记得取行李。人们如果托运了行李,下飞机时一定要记得取行李,千万不能够粗心大意而忘记了自己的行李。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