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的《声声慢》很有名,另一首《念奴娇·萧条庭院》却鲜有人知,如何解读这首词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李清照的《声声慢》很有名,另一首《念奴娇·萧条庭院》却鲜有人知,如何解读这首词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这首词应当是李清照在青州居住时的作品,应当是作于1121年左右。

当时李清照应当是38岁上下,之所以做如此判定,是因为李清照前期词作经常物件描写和仪容描写,词句也比较清新,技巧也多变,表现方式更是决不重复,哪怕同样是独居相思,却总能在字里行间看到一抹深情之意,这一首却没有这些内容,纯粹是独居的个人感受。

结合李清照生平,由此断定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去莱州之前。

解读起来并不难。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萧条,指冷清,冷落,凋零之意。比如李白《秋浦歌》“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重门,两层以上的门,多指屋门。比如《红楼梦》里黛玉葬花吟有一句“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闭,此处指关上门,合上门之意。

起句即用“萧条”二字,锁定全词基调,然后导入风雨,因为风雨未停,担心刮进屋子里,所以将屋门关上。这算是叙述,但实际含义却是不想看到萧条的景象,所以把门关起来。而不想看萧条景色的原因是因为心情孤寂,不堪睹物思怀。所以,看上去似叙述,实际上是描写心情。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宠柳娇花,宠,喜欢并侧重于偏爱,娇,爱怜并侧重于过度,在这里形容初春时分植物的柔弱和弱小,因为弱,所以经不住风雨。

寒食,寒食节,可以理解为清明时节前后。

这一句并不难解释,初春正好,可因为清明左右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弄得花花草草也动辄凋零,更惹得作者凭添愁绪,所以“恼人”,显然,作者在这里表现上恼的是天气,实际上恼的是这种天气让寥落的心情更加寥落。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险韵诗,就是以不用常的字做诗韵脚,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诗词创作水平。这方面比较牛的人首推韩愈,贾岛,李贺等。

扶头酒,烈酒,醉酒之意。李清照喜欢喝酒,独居时更是经常醉酒。

为什么要写险韵诗,为什么要喝烈酒,李清照在后面说出了原因——“闲”,这是让读者看出来的误导和口不对心,真正的原因是无聊,而无聊的原因是爱人不在身边。

当时《金石录》应当是已经基本写完,所以李清照无事可做,只好用诗和酒来消磨时间。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征鸿,即鸿雁,指远方的消息,也借指书信。所以后面有“难寄”一词,这一句很明显,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思想,而这种思念却以不能通过书信来表达,毕竟已经不是新婚离别的新妇。

所以这种相思会显得没有着落,没有依附,倍显得清冷。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楼上,指的是卧室。

春寒,照应前面的“寒食”

帘垂四面,指初春的轻冷,因为冷,所以要把帘垂下来

王阑干,就是指栏杆,借指窗户或门。

上片首句是说屋子外面,庭院萧条。这一句是说房间内,明显是递进手法,强调冷,而冷的原因是因为天气,但实际上是因为赵明诚不在身边,倍感孤独。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香,沈香。李清照喜欢燃香,所以在很多词里都有“沈香”,比如“沈香烟断玉炉寒”,“沈香火冷”,还有“瑞脑”也是香的一种。

这一句写得很清奇,被冷是双关语,实为天气,虚为孤独。香消也是如此。关键在那一个“新”字用得妙,表示思念都浸到了梦里,而且是新的梦,有新自然有旧,潜台词就是我经常会梦到你回来。

所谓愁人不起,是指不愿醒来。

因此,这一句细品之下,极为浪漫,前面双关,后面反语,层层叠叠,却毫无斧斤之感。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清露,露水,应用是借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之意。

新桐,显出绿色的桐树,从下面来看,应当是写实。表示又过了一年。比如庾信诗“旧竹侵行径。新桐益几围。”实际上写实的可能非常大,毕竟庭院里种有许多植物。

这一句写的是早晨过了以后,快到中午的时候,气温回升了一些。应当是出外踏意的好日子。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日高,太阳升到天上,指上午或中午。

烟敛,烟指的雨后的雾气,也可以指人烟,但在此处应当是指云气或雾气,因为雨停,所以云散,此谓烟敛。李白不是有一句“日照香炉香紫烟”么?

晴未,晴了么?和“试问卷帘人”是一个手法,就是自问

晴,亦为双关。

一,天晴了没有?

二,心晴了没有?

这首词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但也是处处精彩,尤其是双关用法,遍地都是。每一句都是叙述,每一句都别有所指。再加上反写和衬托,这是一阙堪称教科书似的创作指南。

李清照的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被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甚至超越《声声慢》,你认可吗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著名宋代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开山鼻祖。《永遇乐落日熔金》和《声声慢》都是她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流传甚广。

其中,《声声慢》最为人熟知,原词作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的整体基调忧郁而哀怨,即便是千年以后,读者依然不难透过诗词本身体味作者的怅惘与锥心的疼痛。

可见,李清照作下此词的时候,内心的悲哀已经到达了及至,以至于读者能够通过这样一首诗和词人达到一种共鸣。抑或悲伤,抑或怜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两两相叠,诉诸的是遭际悲苦,到底意难平。在这天气还暖,寒意未尽的节气里,最难保养身体。独酌三两杯淡酒,却挨不过这傍晚猛烈的寒风。雁群从天空略过,我仿佛遇见了故人般,不免伤感。

飘零的菊花堆了一地是如此憔悴,还有什么能让我摘取的呢?我独守窗前,想着如何才能熬到夜黑。黄昏中,梧桐叶落,细语打在上面,点点滴滴,未曾停歇,一个“愁”字已经无法形容我此时此刻的心境了。

当李清照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晚年妇人。然而,她所面临的生活不是现世安稳,安享晚年。而是无夫无儿,流离失所的凄凉。

李清照的前半生何其精彩。她出身书香门第,在艺术和诗词的陶冶下成长为一代才女。青春时代,她幸运地邂逅了自己一生的挚爱,和丈夫赵明诚二人过着举案齐眉,琴瑟和谐的婚姻生活。

两个惺惺相惜的爱人在“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生活情趣中愈发珍惜彼此的缘分。他们的爱情迎来了热烈的巅峰,与此同时,宋王朝的统治也走向了穷途末路的悲歌。在风雨飘摇的国度里,他们的爱情饱受摧残,却终难破镜重圆。她无法接受自己曾经热爱的盖世英雄变成一个卖国求荣的贼子。

于是,她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般豪情万丈的句子以示决绝。从此,她孤身一人南下,带着她和夫君曾经呕心沥血搜集的字画古董颠沛流离。这一辗转,便是从故乡到他乡,从青葱到了白头。

这首《声声慢》正是她晚年的孤独与悲情的写照。李清照将后半生的悲情愁绪全部融入了这样一首词,融入了一场黄昏的一场情绪。因此,此词看似无物可赏,却能完全以情动人。

而李清照另一首同样出彩的作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