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为什么没有孝庄?《琅琊榜》中太皇太后和静妃为什么能一眼就认出梅长苏是林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鹿鼎记为什么没有孝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鹿鼎记》里的那位皇太后到底是谁。清世祖顺治帝一生共册立了三位皇后:一、原配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被废为静妃的那位,她是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亲侄女。二、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她是孝庄文皇后的亲侄孙女。三、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即人们经常提到的董鄂妃。但董鄂氏的皇后是追册的,而且是缩水版的!在顺治帝去世之后,董鄂氏这位皇后并没有获得系顺治帝帝谥“章”的待遇,累谥字数也比孝惠章皇后等人大大缩水……

除了以上说到的三位之外,顺治帝还有一位皇后——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也就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生母。但是,她在顺治年间并没能被扶正,直到康熙帝即位之后才被尊为了皇太后、上徽号“慈和”,故曰慈和皇太后。康熙二年,慈和皇太后驾崩,谥“孝康”、系顺治帝帝谥“章”,是为孝康章皇后。顺带说一说,孝康是死了之后才上的谥号,佟佳氏活着时只能称徽号慈和皇太后,而不是孝康章皇后!孝庄文皇后同理,活着时她是昭圣皇太后,死后才叫孝庄文皇后!因此,电视剧里《康熙王朝》里孝庄文皇后一口一个我孝庄,简直就是荒天下之大谬!就算她不忌讳这些,难道她还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凭什么就提前知道了自己死后会被谥“孝庄”?

《鹿鼎记》中,曾经借海大富的口提到了已故的孝康皇后和董鄂妃。换言之,孝康章皇后和孝献端敬皇后不可能是《鹿鼎记》中的那位皇太后。顺治帝的原配博尔济吉特氏已经被废、降为了静妃,就算她活到了康熙年间,也没有资格被尊为皇太后!那么,《鹿鼎记》中的皇太后就只剩一个可能性了,那就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的亲侄孙女。

真实历史上的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极弱,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顺治帝还有这么一位皇后存在!由此也足可见她的政治手腕和能力,绝对是乏善可陈。说白了,她就是孝庄文皇后跟儿子顺治帝所做的一次政治买卖。顺治帝在废了原配博尔济吉特氏之后,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在后宫中的地位岌岌可危,尤其是在孝庄文皇后年纪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一旦将来孝庄文皇后辞世,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在朝中必将变得无依无靠……

为了巩固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为了维系博尔济吉特氏与爱新觉罗氏的政治联姻,孝庄文皇后同意了顺治帝废后,但同时与儿子做成了一桩政治买卖,那就是继后必须还是来自自家的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不久之后,孝庄文皇后把侄子绰尔济的女儿嫁给了顺治帝,即后来的孝惠章皇后。这里有必要说一说,顺治帝原配博尔济吉特氏的父亲吴克善并不是绰尔济的亲生父亲、而是叔伯。换言之,静妃和孝惠章皇后是堂姑侄共事一夫。

说白了,孝惠章皇后就是她姑奶奶孝庄文皇后与表叔兼丈夫顺治帝之间所做的一桩政治买卖。婚后,顺治帝对她根本没有什么感情可言,无非官样文章罢了……在政治上,孝惠章皇后更加没有什么建树可言,有她姑奶奶兼婆婆孝庄文皇后在,也不需要她在政治上有什么建树!因此,终顺治、康熙两朝,孝惠章皇后的存在感都极弱,完全就是后宫之中的一个小女人。这也是为什么金庸先生会选她作为《鹿鼎记》中皇太后的原因所在,因为她在政治上乏善可陈,所以金庸才有更大发挥的空间。如果选择孝庄文皇后,那就会严重偏离史实、只能完全靠辖编了,很显然这并不符合金庸先生一贯的作风。

书归正传,为什么《鹿鼎记》中没有提到孝庄文皇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小说版《鹿鼎记》中曾不止一次提到过这位女强人。只不过,因为孝庄文皇后的事迹在史籍中太扎眼、也太明确,不利于金庸先生发挥,故而金庸先生对她进行了“虚化”处理,只简单提及并没有深入描述。最终,孝庄文皇后成了小说《鹿鼎记》中“打酱油”的角色,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更侧重描述了发挥空间更大的皇太后……

等到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时,因为经费等问题,电视剧不可能把小说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全部包容进来,故而舍去了“打酱油”的孝庄文皇后。其实,其他电视剧也一样,比如电视剧《雍正王朝》,电视剧的编剧就把小说原著《雍正皇帝》中的戴铎和邬思道合二为一、舍去了原著中的戴铎这个人物形象。因此,并不是《鹿鼎记》中没有孝庄文皇后,而是改编为电视剧里时小说原著中的这个人物形象被电视剧的编剧舍去了。

《琅琊榜》中太皇太后和静妃为什么能一眼就认出梅长苏是林殊

作为《琅琊榜》中最深不可测的两个女人,太皇太后和静妃的段位非同一般。都属于极度隐忍,养精蓄锐,不争一时的高段位。

最主要的,她们除了有不输于男儿的睿智计谋,还有一颗未经污染的真心。

太皇太后在殿堂上,远远看着殿下的梅长苏,当年的林殊早已改头换面,褪去一身热血。彼时的他,从少年得意变成了沉稳平静。

但太皇太后还是认出了梅长苏,她喊着“小苏”,实则是“小殊”。

同当年一样,慈爱温柔,她拉着霓凰和梅长苏的手握在一起,递给他儿时最爱的糕点时,他就知道,太皇太后认出了自己。

亲人相见,只能以客之道相待,再也不能近身尽孝。梅长苏按捺着汹涌的情绪,望着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千言万语梗在喉头。

曾经宠爱相处了二十几年的孩子,他的气息和习惯,言行举止,以及梅长苏看着霓凰的眼神,她哪里分辨不出来他是自己曾最爱的孩子。

而静妃认出梅长苏,并不是一时兴起,在未见面时,听闻靖王对他的描述,她对他早已抱有兴趣。作为旁观者,眼看着他一人在朝堂之上掀起腥风暴雨,她便知此人并不简单,再分析他针对的人和事,便知他定是吃赤焰军的旧人。

多次会面,她能感受到他的熟悉,他次次回避,又加重了她的怀疑。直到看到他备注的《翔地记》后最终确认他的身份。

静妃的敏感和聪慧,让她比靖王先行一步认出林殊。

这两位高段位的后宫女人,她们对于林殊有太深刻的感情,所以才能在最快认出他的身份。

(一一)

历史上都有哪些太上皇和太皇太后

谢谢邀请,纵观历史长河,共出现24位太上皇和48位太皇太后,而其中又各具体分为几类,我们下面就分开详细讲解一下。

一、太上皇

先从定义上讲,太上皇严格意义上是现任皇帝对仍在世的父亲的尊称,也就意味着现任皇帝的皇位是通过父亲的禅让而得来的,亦或者儿子是开国皇帝,对尚在世的父亲尊封太上皇。

历史上的太上皇按照分类,分为三类。第一类:父亲让位给儿子且尚在人世;第二类,父亲被时为开国皇帝的儿子尊称且尚在世;第三类,上述两种之外的例外情形。

(一)禅位给亲子且尚在人世:15位

1、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凉懿武帝吕光(399年禅位,做了数日太上皇)

吕光,字世明,是后凉的开国皇帝,337年(晋成帝咸康三年)出生,386年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建立后凉,在位时刑法苛重,晚年多疑爱听信谗言,399年在自己病重之际为防止诸子争夺储君之位,故直接将皇位禅让给次子吕绍,几日后吕光便去世,而吕绍也只当了不足一个月的皇帝,便被兄长吕纂所逼自杀。

2、南北朝时期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71年禅位,做了5年太上皇)

拓跋弘,北魏第五位皇帝,454年(北魏文成帝兴安三年)出生,字万民,文成帝拓跋濬长子。性格仁孝礼静,刚毅有断,对名利和权势提不起半点兴趣,故471年(皇兴五年)以18岁之龄禅位给年仅5岁的长子拓跋宏,476年(延兴六年)去世,年仅23岁,这也使他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而其子拓跋宏后改名元宏,即历史上著名的改革之弟孝文帝。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剧照

3、南北朝时期北齐武成帝高湛(565年被迫禅位,做了3年太上皇)

高湛,北齐第四位皇帝,537年(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出生,神武帝高欢(追封)九子。性格多疑暴虐,民不聊生,565年(河清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