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经济正走出低谷,六大困境反转信
发布时间: 2023-07-11

四季度GDP同比增长2.9%,前值3.9%;全年GDP增速为3.0%。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1.3%,前值2.2%;

12月社会固定资产当月投资同比3.1%,前值0.7%;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8%,前值-5.9%;

12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当月投资同比14.3%,前值10.6%;

12月房地产开发当月投资同比-12.2%,前值-19.9%;

12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31.5%,前值-33.3%;

12月房地产销售金额同比-27.7%,前值-32.2%;

12月制造业投资当月投资同比7.4%,前值6.2%;

12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9.9%,前值-8.9%;12月进口(以美元计)同比-7.5%,前值-10.6%;

12月M2同比增11.8%,前值12.4%;

12月CPI同比1.8%,前值1.6%;

12月PPI同比-0.7%,前值-1.3%。

1 六大困境反转信号显现,经济正走出低谷,走向复苏

2022年收官了,全年GDP增速3.0%,一、二、三、四季度分别为4.8%、0.4%、3.9%和2.9%。主因是疫情反复 房地产低迷、消费乏力、就业严峻、企业信心不足,叠加外部美联储加息、地缘冲突等因素。

12月经济金融数据显示,经济的底部已经出现,正走出低谷,走向复苏,否极泰来,曙光乍现。受前期疫情抑制的经济活动开始恢复,线下场景恢复带动消费降幅收窄,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房地产投资虽然低迷、但限购放开的城市销售小幅回暖。但是,海外需求自三季度开始回落,出口大幅下滑拖累经济,对外部形势的严峻性要有充足准备。

展开全文

我们判断,“困境反转”是2023年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的关键词与主要逻辑,对上半年经济形势可以适当乐观些,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可盲目乐观。当务之急是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全力拼经济。

六大困境反转信号:

一是经济活动困境反转,航空运输恢复显著,服务消费恢复活力,同时受制于居民收入和就业。截至2023年1月16日,百度“新冠”搜索指数已经见顶回落,反映疫情对居民线下活动的抑制开始减弱。截至1月16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地铁客运量月均环比分别为200.5%、-20.6%、35.7%、-11.9%,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60%、64%、66%和96%的水平,有望带动线下消费的复苏。航空运输恢复显著,12月航空运输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60.0%以上;截至1月16日,中国国内航班(不含港澳台)、国际航班的执行航班月均环比分别为83.4%和15.0%,。

二是房地产困境反转,政策拐点出现,重回支柱行业地位,保交楼、救三好生、放松限购,但大开发时代落幕,区域分化明显,不可能重回普涨大涨时代。近期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先后出台政策,稳楼市“三箭齐发”,形成了信贷、债券、股权等三大融资政策支持体系,从保交楼到保房企三好生,房地产迎来了困境反转的政策拐点。未来通过降低房贷利率、首付比、放松限购等,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 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31.5%和-27.7%,分别较11月降幅缩窄1.7和4.6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2.2%,较11月降幅缩窄7.7个百分点。

三是平台经济困境反转,完成整改再出发、开绿灯,在创新和就业中大显身手,但信心有待提振。202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1月7日,郭树清主席受访表示,14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基本完成,少数遗留问题也正在抓紧解决,标志着对平台经济的专项整改接近尾声。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也计划出台鼓励平台经济的细化政策,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四是民营经济困境反转,中央要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但实质性措施有待落地,深层次认识问题有待解决。2022年1-11月份,民营工业企业整体经营亏损,利润同比下滑7.9%。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在政策支持方面,为民营企业减税缴费;推动普惠小微信贷支持,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五是人民币升值困境反转,美国通胀和经济放缓,美联储加息放缓,美元走弱,人民币走强,资金回流A股和港股,这是重大方向性利好,但汇率长期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和宏观稳定性预期,背后是市场化和法治。2022年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加息50个bp,是连续四个月加息75bp后的首次放缓,主因是美国经济和通胀放缓。12月美国制造业PMI为48.4%,不及预期,并创2020年5月新低;2022年11月美国零售总额同比6.46%,较10月下降1.46个百分点,较年内高点下降6.94个百分点。需求回落叠加能源品供给缓解,美国通胀数据掉头向下;12月美国CPI同比6.5%,较年内高点下降2.6个百分点。未来美联储将持续放缓加息,但在核心通胀出现下滑前不会轻言退出。

六是政策友好困境反转,明确2023年全力拼经济,财政货币房地产政策整体取向放松,收紧政策将谨慎出台,但政策力度决定经济复苏的高度。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同时,当前经济形势也面临六大挑战:一是警惕地缘政治和疫情反复的风险;二是世界经济正陷入新一轮深度衰退,将明显拖累我国出口;三是提振民营经济和企业家信心需要看到实际政策落地;四是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已至;五是消费恢复仍受到就业和居民收入下降的抑制;六是地方财政吃紧,在没有较大政策弹药补充的情况下,不宜对2023年的地方投资恢复预期过高。

建议出台一揽子以新基建、新能源领衔的大规模扩大内需的经济复苏计划:上调赤字率、降准降息、发放消费券、发力新基建新能源等;出台实质性措施大力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对民营经济实施“法无禁止即可为”的产权保护和法治;尽快取消全国范围内的限购限贷等收紧政策;对内释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释放加大市场化开放的重大信号,等等。

如果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全力拼经济,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

2 12月经济金融数据呈以下特征:

1)基建和高端制造业投资表现较好,是主要拉动项。12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水电燃气)同比增长14.3%,较11月上升3.7个百分点;2022年全年新基建相关行业电气机械、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42.6%和18.8%,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6%。

2)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延续大幅负增长,但降幅略有收窄。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31.5%和-27.7%,分别较11月降幅缩窄1.7和4.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2.2%,较11月降幅缩窄7.7个百分点。12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28.7%,维持低迷;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分别为-51.6%和-51.3%;新开工、新增施工和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为-44.3%、-48.3%和-6.6%。

3)消费降幅收窄。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8%,较上月上升4.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3.7%,较上月回升3.8个百分点。必需消费品增势良好,可选消费品,尤其是地产产业链相关消费品降幅收窄;汽车消费大幅回升, 石油及制品类受国际油价影响回落,中西药品保持高增长态势。农村居民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预计随着政策的加力提效、经济活动的恢复,农村居民将会推动必需消费的恢复,而城镇居民有望推动可选消费品的修复。

4)总体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失业率下降。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5%、6.1%,较上月回落0.2和0.6个百分点。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6.7%、 4.8%,较上月回落0.4和0.2个百分点。

5)出口下滑,外需疲软。12月出口同比-9.9%,较11月份降幅扩大了1.0个百分点,同比增速持续创新低,主因海外需求放缓。截至2022年12月美、欧、日、韩的制造业PMI指数下降至48.4%、47.8%、48.9%、48.2%,均在荣枯线下;全球制造业PMI为48.6%,较上期下降0.2个百分点。

6)社融回落。12月存量社融同比增长9.6%,为有记录以来低点,主因去年高基数。M2、M1同比增速分别为11.8%和3.7%,分别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M2与M1剪刀差继续走阔,实体经济活跃度进一步下降。

7)CPI温和上涨,PPI回落。12月CPI同比上涨1.8%,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上涨0.7%,持续处于低位;PPI同比下降0.7%,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反映内需仍较为疲软。

3工业生产持续下滑,未来有望企稳回升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