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是谁指挥的?仵德厚为什么坐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台儿庄战役是谁指挥的

战役由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将领指挥。

战役期间,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蒋介石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前线将士因而士气大振,大大增强了前线将士的战斗力 。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於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於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於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行宪后又连续担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长达27年,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

仵德厚为什么坐牢

原因我想有两个:
一,他是国民党军官。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官在被俘后,很多在解放后都被定罪判刑坐牢了。
二,1948年他驻守太原国民党第三十军二十七师少将副师长的时候,破坏了共产党对国民党三十军军长黄樵松说服谈判投诚,导致黄樵松和共产党谈判人员遇害。且坚守太原,拒不投降,使太原解放战役打的极其残酷,双方伤亡惨重。
我估计就是这两个原因,才让仵德厚被判了10年有期徒刑。

抗日英雄事迹5条,要精简再精简格式为:某某人做了什么英雄事迹,有没有牺牲很急急急急悬赏5分呢!

  张家福
  戴安澜将军率领200师在缅北山林里战死,全师打得只剩下几百号人,是这些残存的官兵千里迢迢把将军的遗体运到昆明。
  张家福就是戴安澜将军率领的200师的一个上尉也是将军的秘书,他就是把将军遗体运回昆明的人之一,“在云南省的腾冲县,由县长张问德领全县父老乡亲沿街而跪,迎接我们200师的官兵。我当时就下了决心:可爱的祖国,为了你,为了我们的土地,我还要上前线。”1846年在云南定居,生有一子一女,1948年被GCD逮捕,1976年释放,这时他已经72岁。他在劳改队里印象最深的是1958年去文山修水库,从1月到8月,130人只回来了30个,一顿饭只有6两红薯片。释放之后分去旧冶炼厂当工人,年年是先进工作者,82岁退休,现在每月退休费只有420元
  安顺花
  安顺花,朝鲜族,1909年出生于朝鲜咸镜南道瑞川郡一个贫苦的家庭。1930年,她和丈夫李凤珠一起背井离乡,来到中国吉林省,在珲春县一个大地主家里做佃农。
  1930年10月,安顺花和丈夫一起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反日会”,负责通信联络工作。她工作认真,积极勇敢,每次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1931年1月,安顺花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朝鲜族女党员。
  1932年4月,李凤珠被党组织调到金区党委工作,安顺花参加了抗日游击队。1933年秋,安顺花带领7名妇女为抗联游击队缝制军装。1934年春,她带领的缝纫组被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四团缝纫队,安顺花任队长,从此开始了艰辛的军工生活。她带领缝纫队背着机器和布匹随部队转战,利用日伪军“讨伐”的间隙生产军服。从珲春到汪清,从金仓到宁安,到处都留下了缝纫队的足迹。
  1937年3月26日,日伪“讨伐队”来密营袭击。安顺花为掩护同志们,不幸被捕,敌人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审讯、逼问,撕扯她的头发,撕破她的衣裳,砍掉她的双手,都没能使她屈服。凶残的日寇用削好的木楔子一根根钉入她的胸部和腹部,直到气绝,年仅28岁。
  刘黑仔
  短枪队长威震港九
  在日本侵略军侵占香港期间,香港、九龙曾活跃着一支威震港九、使日寇汉奸闻风丧胆的短枪队,这就是刘黑仔率领的广东抗日游击队港九大队短枪队。
  刘黑仔,原名刘锦进,1919年生,广东省宝安县人。因为他身体结实,皮肤较黑,人们便亲切地称他为“刘黑仔”。
  1939年,刘黑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经党组织批准,到惠阳坪山参加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队。1941年,刘黑仔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惠阳大队短枪队小组长,主要任务是保证部队供给,侦察敌情,打击日伪汉奸特务。
  1942年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扩编为游击总队(后称东江纵队),并立即组建港九大队,统一领导港九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港九大队下属有短枪队和几个区中队,刘黑仔先后任短枪队副队长、队长。他带领短枪队忽东忽西、时隐时现、神出鬼没地袭击日本军营,摸掉日军岗哨;扮成敌探,击毙汉奸特务队长肖九如;化装成日军小部队,活捉日军特务东条正之大佐;设计消灭日军多名密探和特工……短枪队就这样巧妙地袭击日军,惩办汉奸,掩护和支持整个大队的行动。刘黑仔的名字使日伪军闻之丧胆,多次用重金悬赏他的人头。
  日本投降后的1946年5月,刘黑仔等10人在一次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7岁。
  冯安邦
  冯安邦,陆军中将第四十二军军长,字化民,山东省天禄县冯家铺人。
  一八八五年生。先世以耕读传家,在乡间很有声望。冯安邦的青年时代,正值清末,民不聊生,他只得远走他乡,入伍为兵。民国后,转隶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麾下。
  一九一七年任该旅骑兵营排长,参加了讨伐张勋复辟的作战。
  一九二一年,随军入陕,参加讨伐陕督陈树藩之役,因功晋升第十一师工兵营连长。次年调该营营副。
  一九二四年,参加冯玉祥发动的首都革命,招升营长。
  一九二六年九月,冯玉祥于绥远五原誓师,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职,冯安邦升任第一师工兵团团长。
  翌年夏,被派往宁夏训练部队,因成绩优异,晋升第十六师第四十八旅旅长,旋调任第三混成旅旅长,隶孙连仲麾下。
  一九二八年,西北回族军阀为争夺地盘与西北军发生冲突。一时河隍等地的马仲英、韩进禄及马廷瓤兄弟纷纷乘机而起。冯安部奉调甘肃征剿,首先在南大通阻击马廷部部十且,韩进禄部退出河州,猛扑天水并将其逐出永登、凉州。冯安邦与吉鸿昌部坚守天水,力克强敌,迫使韩部与马仲英会合后向纸县临谭清退,是谓陇南之役。随后,冯部跟踪追击,于次年一月攻陷长拉麻川村落。不料,马仲英部转扑宁夏,宁夏后方告急。冯安邦率军回剿,再次告捷,遂因功摇升为第二十六师师长,并代理宁夏省主席。
  一九三〇年,蒋冯阎大战中原,冯安邦部隶庞炳助第二路军,由郑州以南地压东进,投入陇海线反蒋作战。作战结果反蒋军失败。十月下旬,冯安邦随孙连仲投蒋,所部被编入孙之第二十六路军,调鲁西驻扎。
  一九三一年春.冯安邦随第二十六路军由山东开往江西兴国、瑞金、宁都一带,参加对工农红军的围剿。同年十二月,该军将领赵博生、董振堂率一百七千余人在宁都举行起义,投向红军。二十六路军元气大伤,孙连仲被迫收容残部,重新整编,冯安邦出任新组建的第七十四旅旅长,下辖两个团。
  一九三二年,第二十六路军在宜黄遭到红军惨重打击,实力更减。孙连仲被迫再次实行改编,将原第二十五师缩编为一个旅,由冯安邦任旅长,第二十七师也缩编为一个旅;两个旅合编为第二十七师;二十七师与独立第四十四旅组成第四十二军。师长、军长职均由孙自兼。同年十二月,冯安邦晋升第二十七师师长,率军进驻安乐县。一九三三年初,奉命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级班受训。结业后,返回江西。
  一九三四年,蒋介石洞二十六路军开往宜昌、宜都一带,“围剿”湘鄂边区红军。冯安邦部奉派公安、石首参加“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