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圈茶”飘廉
发布时间: 2023-07-17

寇准 (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华州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人。19岁中进士,22岁任成安知县。因德才兼备,政绩突出,受到宋太宗赏识,官至宰相。至今,在河北省成安县还流传着寇准秉公断案、达济天下的许多故事。在刘兰芳播讲的长篇评书《杨家将》里,寇准是这样的官像:头上的乌纱帽,可能年头太久了,又旧又破,有一个帽翅用什么东西绑着,往下耷拉着。“皇帝要找这么一个寒酸苦主,到京城去断潘杨大案?”一见面,便令钦差大人大惊失色。更绝的是寇准招待钦差用的茶叶,竟然是“把草帽摘下来撕下一圈,用手搓巴搓巴放到壶里、沏上水”,还起了个名字叫“圈茶”。钦差觉得苦涩难咽,寇准却如饮甘泉,一个劲儿地捧附“好茶解渴”。圈茶,一种飘着廉香的茶,笑翻了全国听众。

历史上的寇准确实是一位勤政廉政的好官。公元983年至公元986年,寇准任成安县令,时值宋辽纷争,战火不绝,徭役不断,哀怨遍地,积案如山。寇准令衙役在衙前贴出告示:“本官初来乍到,暂停一切堂断,诉讼一律造册候处。”暗地里,他化装私访,早出晚归,调查、搜集黑绅恶霸罪证。嗅到危险的恶人,联名上告大名府,参寇准终日游逛,不务正业,当官不为。府尹差人调查,果然衙不开、案不理,勃然大怒,亲自督查。

见大名府尹光临,寇准当即在衙前贴出告示:“本官明日升堂,有冤诉冤,有仇诉仇,所有官司明过不候。”次日,县衙原被告云集,寇准稳坐公堂,府尹并坐于右,衙皂两旁站立,寇准响木一拍升堂:“本官审案不拘俗套,原告、被告一起陈述。”整个公堂之上人声鼎沸,震耳欲聋,府尹只好掩耳呆坐。半个时辰状词方毕,寇准依次断案,法度严谨,判罚到位,堂下众呼青天,府尹大人转怒为喜,连连赞许。这就是寇准“眼观千家状,耳听万人言”的由来。接着,寇准又重拳出击,惩办了那些作恶多端的贪官污吏、恶霸豪绅,大快了民心。

河北省成安县检察院检察长申玉良说——寇准在成安任职期间,为官清廉,痛恨奢侈。据其家谱记载,寇准远祖在西周时就当朝为官,他的父亲官至五代后晋国公,可谓“官二代”,而寇准受皇朝重用,平步青云断潘杨,凭的是他把成安治理得“县泰民安”。他励精图治,关注民生,治理漳河,修堤筑坝,灌溉良田,造福一方,因功绩卓著,荣升为宰相。

范仲淹赞誉寇准“寇莱公澶渊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王安石称赞他:“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如今在成安县城不仅有寇准庙、寇公厅,还有寇公门、寇公路等,都是为了纪念寇准而建。寇准在成安做了三年零六个月的县令,成安百姓世代为这位清官自豪。

近年来,成安县检察院注重挖掘寇准这一历史人物题材,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效仿古人勤政廉政,叫响社会公德必守、职业道德必有、家庭美德必固、个人品德必修。

(本报通讯员赵宙)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