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分的谚语(秋分将至,俗语“秋分不起葱,霜降必定空”啥意思老话在理吗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秋分将至,俗语“秋分不起葱,霜降必定空”啥意思老话在理吗

秋分不起葱,霜降必定空。今天就秋分,要起葱了。秋分秋分,秋色平分;秋分春分,日夜平分。秋分时,太阳由北往南到赤道上,秋分之后,太阳越过赤道直射,北半球天气变得越越凉,日照越来越短,日夜越不平分,成了夜长日短。南半球则相反。

凡俗语老话都有地域性,时效性,超出地域时效也会不灵失效。秋分不起葱,寒露必定空。也是一句特讲时效地域的老话。山东大葱是特有名的,我曾到过山东,入乡随俗,一口煎饼,一口大葱吃得津津有味,米多长的大葱多引人口水直流。在华北中原一带种大葱,到了秋分时节,就得收拔了,过了秋分不起收,大葱不但不再生长,而且随着气温下降,大葱会变黄萎缩不值线了,到寒露已过时落空了。这说明大葱到了秋分就要起拔不应再长了。

类似俗语有: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秋分无生田,不割也得割。………秋分现已成为丰收节,秋收秋收,样样要收。过去此话有理,现今许多有改变,种大葱也运用大棚种植,那就不太依节气时令来种与收,而是依市场依价格来调节了。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老农说的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这是一句有关谷子成熟收割的俗语。八月白露秋分,九九月寒露霜降。秋分之后就是寒露,正是秋季中后期,谷子成熟季节。秋分谷子割不得,是说秋分时节,谷子还未熟透,不可以急于收割,还可以长长等等再收割,收早了会影响出米率的。到了寒露时节就已熟透了,要及早收割,不可再长再养了,再不收割让其养长下去,就会自然脱落,也是会影响收成的。

谷子是壳的,五谷一般是指稻黍麦稷豆,也指主粮总称。种植作物是要讲究积温的,各地气温冷热不同,气候有差异,成熟迟早不一样。所以,有许多有气候,有关种作,有收物的谚语俗语,是很有地域性的。在地方灵验,那别的地方就不对了,甚至同一地方,在山地与平原都大不同,山高气温低就迟熟一些,平原地气温高就早熟一些。我这里种水稻,一年两熟,到立冬才满垌黄红呢。

有秋分寒露农谚不少,各地也不同:

秋分收稻,寒露烧草。(江苏)

秋分收黍子,寒露割谷子。(山东)

秋分不见糜子,寒露不见谷子。(河南)

过了寒露,秋粮入库。(山东)

白露白茫茫,寒露满田黄。(贵州)

寒露五日后,必定要收秋。(陕西)

九月寒露霜降到,摘了棉花收晚稻。(浙江)

。。。。。。




农谚语说“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说的是什么意思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说的是如果白露节气前后有雾腾腾的天气出现的话,那么到之后秋分节气的时候,稻谷就会籽粒饱满,预示着农家人的水稻就要丰收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白露和秋分都是24节气之一,白露之后15天就是秋分。

白露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昼夜温差要加大了,稻来到了灌浆成熟的关键时刻,只有足够大的昼夜温差,才有利于籽粒中的更多的淀粉形成。如果这个时候水汽重,雾腾腾的一片就说明昼夜温差足够大!否则就不会形成这么多的水汽。所以说,足够大的昼夜温差,就会让籽粒更加饱满!到秋分时节收获的时候,那就是一个丰收的世界了!

这样的老话激励着人们根据白露节气的天气,预测秋分节气的丰收景象,让人们做好一切准备,迎接丰收时刻的到来吧。

“秋分响雷,遍地生贼”,这些农村谚语啥意思

24节气是我国科学史上一大成就,是智慧的文化遗产,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业生产,影响世代人类的衣食住行。

秋分的“分”可以理解为“半”的意思,这里的“分”,将24小时一分为二,昼夜时间等长;将气温一分为二,由热转凉;将秋季一分为二,秋分的到来表示已经过去半年秋季。书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三候中的一候为雷始收声,二候为蛰虫坯户,三候为水始涸。那么秋分响雷会有什么后果呢?

随着秋天的到来,各种庄稼开始陆续成熟。收了南瓜收玉米,收了玉米收芝麻,收了芝麻收花生……一样接一样。此时不管已采收、待采收或者是已播种、待播种,都不适宜多雨。已经采收回来的粮食需要晾晒,晾晒不及时容易发霉变质。还在地里干浆了的大豆、稻谷等,遇到多雨会导致发芽落果等而减产。秋分前后也有需要种植的作物,如果雨水多,土壤容易板结等,不利农作物生长。

“秋分响雷,遍地生贼。”意思就是秋分后出现雷雨天气,这里的“贼”一是指多雨天气庄稼容易招病虫害,庄稼被虫吃掉减产;二是指庄稼减产后,人们为了吃饱而做一些偷鸡摸狗之事。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